老家有种鸟叫“臭姑姑”,记得小时候曾见过。它不用草絮窝,而是住在树洞里,那洞该不是掏出来的,大概来于天然吧。由此,人们是很难见到“臭姑姑”的,只听见它躲在很深的树洞里低柔地叫。叫声只有在夏天里才听得到,像是一种柔缓的诉说“臭咕咕,臭咕咕”的,深远而动听。也许它有别于其它鸟叫,也许它叫声特殊吧,很爱听,偶尔有它的声音和着夏的暖风飘来,心便一下子安静而美好起来。
记得第一次注意它的叫,就去问母亲,母亲告诉我它叫“臭姑姑”,一时觉得叫得这么好听的鸟因何有这么难听的名字呢。母亲像看出我的疑问,便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慢慢地讲起关于鸟名的古老故事。
相传古代有个童养媳受婆婆和小姑虐待,一次小姑做了错事,反诬于小媳妇,她因此受冤致死,死后便幻化成此鸟,日日里向世人诉说着事实的真相。自听了这有趣传说后,便不觉得“臭姑姑”的名字那么丑了,且认为这“臭”字跟它没有半点关系。
跟此鸟还真有那一面之缘,这缘于本村外姓的一个叔叔。记得他那时像个孩子王,身边聚集一帮半大男孩,整天村南村北的跑,上树爬墙,招猫逗狗,捉鸟掏窝,无所不能;哥那时也跟他们疯玩。但我觉得哥也只是凑热闹,没像他们那么淘气吧。一日听有人说那个叔去捉“臭姑姑”,就跑去看。他嘻笑着说此鸟特臭,边脱掉鞋,双手环抱住树,脚指紧抓着树的疤,像只猴子爬到树洞边,将手伸进洞内,探摸了一会,等抽出,变戏法似的,手里便多了一只鸟。因说它臭,我便远远望着,它很好看,有着鲜艳斑斓的羽毛,头上竞还有个花冠,像极了古人摇在手上的那把羽扇。挨近的人都说它好臭,也许正因为它的臭,最后那个叔叔没将它带走,又攀着树将它放回了窝里。
那次只是一面之缘,且只远远地看,也没亲自闻到它的臭,但于它的名字,我还是愿意相信母亲讲的那个有趣的故事。
关于知道它诨名的真实由来是因那次看了一篇关于布谷鸟的文章,便联想到它。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布谷鸟和臭姑姑,便上百度查了一下,才知道它的名字真跟它的本身习性有关。它的学名为戴胜,大至缘于它的冠羽吧,戴胜又是西王母娘娘。而俗名臭姑姑,却是因雌鸟不讲卫生,特别是孵化其间,雌鸟便不外出,有雄鸟呵护着,吃喝拉撒全在窝里;且雌鸟还能分泌一种恶臭的油脂,弄得巢里臭气熏天的,但殊不知它的所谓坏习惯和功能却是它们另类而有效的自卫方式,是让家族和自己免受侵害的武器。
突然想起那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管怎样,戴胜终还是我心中最美的鸟。有时不禁痴想,那些陋习和特性,只是家族遗留给它的,非已所情愿,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如此粗俗。于其戴胜的名字,我更愿叫它“臭姑姑”,因为“臭姑姑”这名字让人叫着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