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故园有爱
2018-06-22 19:54:54 

故园有爱


李柏民

岁月无尽,江山如故。天地造物,人的个体何其渺小,微如滴水,势同沙尘。而当他倾尽毕生所爱,将茫茫故园赋予了圣洁而执着的灵魂,其内心的强大足以傲视、包容一个世界。重读散文家谢子安的遗著《雨走青纱》,在朴素华丽的文字中和文字后,我投入地检索着一段段被往事尘封的岁月,明净的、晦涩的,那是汩汩融进血脉令今生无法割舍的赤子情怀。

光阴的枝丫写满葱郁的过往,那是对故园绵亘的守望。或许故园的内涵过于丰富,过于饱满,以至双眸湿润润地膨胀,偌大的心房左腾右挪竟不能完整安放下一个词语。待千山万水走过,大自然岁华摇落,不管此生旅程多么遥远,冥冥中总有一个声音呼唤着你,指引着你。故园,恰似系在风筝骨架上的长长丝线,总在不经意间牵扯着游子的灵魂,那是今生今世念念不敢忘却的根本。“半亩家园,拴一扇粗树枝编的柴门,这样的院门,每天才配出入荷锄牵牛的农人。一幢丑陋而坚固的茅屋,由于白天大多数人口不在家,房门便掩了。门外蹲条老黄狗替主人守宅。院中少不了养一群居家之物,那便是鸡……”(《鸡鸣兴家》)这样的情境,对于有过乡村成长经历的人而言,定不会陌生。色调的朴素、简约再寻常不过,乃至熟视无睹,而当它在视野里日渐模糊淡化,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太多的斑斓和喧嚣后,才蓦然惊觉,原来的粗宅陋室、鸡鸣犬吠该是多么温馨、浓烈,惹人眷恋。子安对故园的一往情深,首先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那方热土的倾心演绎。

我以为,家与故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起点,是浓缩的内核;后者是前者的延展,是相对有限的辐射。比如小小的村落,同样是子安最初感知外面世界的窗口,是其生命和事业的源头。“从梁上到梁下,盖了一层人家,再盖一层人家。”(《 十二户村记》)不仅有着“东山豁口喷出一团黄黄的光,那里有一个亮物要啄破大山的蛋壳出世”的《山间出月》,有着“小猫在灶间发现一幅画,红缸下面栽绿秧,喵喵喵,叫人看”的《四月农家》,更有着“已经是120多岁的年纪,跟我们这个村庄一样”的《碾道》,有着曾生活着老庆兄弟和他的几棵枣树的《宅墟》。村落在他眼里、心里渐次明晰着、生动着、沉重着,从树苗终于蓬勃成参天大树,环状的年轮如水的波纹般漾开,记录着浓浓淡淡那些生命里的过往,镌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里。

于是,若干年后,已在遥远的一座城市安家立业的子安,一次次踏上归乡之路,让漂泊的灵魂有了坚实的依附。《老屋听雨》中,母亲“那苍老而亲切的声音就像是没有风声没有雷声的春夜的雨”“让雨都落进了心田”。而在外奔波的日子,其对故土无与伦比的眷恋,被浓缩进《我想有条山沟》里,那种渴望叶落归根的浓浓情愫,那种对人生、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令人感怀至深。《后记》中,他说,“我的家乡很穷,可是那片土地很热,很亲,很厚,很重,我在文章中把它写得很美,然而一点儿没写走样。”辽西“比全国任何一地都有着更悠久更灿烂的古老文明埋在泥土里头,不外露而已……比如牛河梁,埋藏着华夏炎黄的正源与根基!”基于对故土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血脉亲情,他的眼光不再慕羡“那山”的高耸壮美,而是专注于挖掘自家“这山”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淘宝不止。那些伴着灵魂咏叹的、劲道十足的文字不仅是青龙河、大辽西的,更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

故园,一个接纳生命初降随之烙上永恒胎记的摇篮,一把他日触动游子情感最柔软角落、让相思波涛汹涌的魔杖,一个愁肠百结却温暖无限、唯一到无以复加的名字……心中有爱的人永远不会孤独,而故园就是让爱流淌的永不枯竭的源头,无论生前,还是身后。

                                               原载《辽宁日报》2018年6月20日

 


上一篇:端午香
下一篇:一座村庄朝南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