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喜欢过阳历,方便、简捷,在知道几月几号的同时,也就知道了相应的星期几了。谁问都能张口就来,并且,不假思索的。我不喜欢过阴历——嫌麻烦,什么初几、十几的,只有进了腊月,或者正月还好些,出了正月就什么也记不得了。剩下的阴历,只有从谁的生日开始了,以后就是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的节日了。大家说的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偶尔的或是在谁的提醒下,星蹦的或许还能想起几个比较重要的阴历日子 。而有些日子我真的记不住、也想不起,以至于理解为太麻烦,没有必要来搪塞。
“阴历”是由农业耕作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我现在不种地了,好像离二十四节气也很远了似的,在我的脑海里“阴历”二字也慢慢的被阳历给覆盖了。我想,这也许是许多70后,80后的通病吧,所以也就不以为然了。
但自从我最亲爱的奶奶于辛卯年八月初四溘然长逝之后,我就与阴历结下了不解之缘,且根深蒂固,永远不能释怀。八月初十,头七;八月二十四,三七;九月初六,五七;以至于百天是冬至月十五我都一 一记得。我想,八月初四、十月十八(爷爷的忌日)这两个日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的!
奶奶走了,在奶奶五期祭日到来的时侯,我只有多多地叠些元宝、金条和金砖来祭奠她老人家,也默默地祝愿她在去往天堂的路上,顺顺利利,早日到天堂和爷爷团聚!
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之久,三年来,亲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老人家,思念她的音容笑貌,思念她的勤俭持家,思念她的慈祥可亲。尤其是年节及生日、忌日之时,大家都悲痛欲绝。
记忆中的奶奶虽然不识字,却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老人家不但能做一手好针线活,在治理家庭,培养儿女成才上也很让人佩服。
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的夏天,大队书记亲自带着一大拨人,敲锣打鼓地来给我家钉“五好家庭”的门牌。那是我们家最荣耀的日子。也是双喜临门的日子,因为老姑和老叔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然而,激动和喜悦的背后却是沉重的学费支付。但奶奶说:“没事,圈里还有两口大肥猪呢!”
奶奶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她每年都养两口大肥猪卖钱贴补家用,她虽然不下地劳动,却也赶上一个好劳动力了。
而我爷爷,也是个很能干的人,记得当年,我还是在五一街当柜员时,一个惠家沟的客户来办业务,我对他的身份证号很感兴趣,几句攀谈后,他问 :“你是红石板老梁家的?”说起爷爷的名字,他连声称赞说:咱们乡的工业全是你爷爷一手搞上来的。好人呀!
我们这个大家庭,外有爷爷支撑与能干,内有奶奶的辛勤打理。日子一直都红红火火。如今,他们的八个儿女都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而他们的第三代也都成家立业了。第四代正在茁壮成长着!爷爷奶奶若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 含笑九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