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求雨
2018-08-14 20:56:24 

求雨


沈德红
      七月份,盛夏的辽西,蔚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大地上没有一丝风,小河只剩下一条细线,在几乎干透的河床里,慵懒地流向远方。
    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炉,疯狂地烘烤着人间万物。树叶、小草似乎被烤焦了,都打着卷,痛苦不堪地低垂着头。门窗都烫手了,鸡、鸭、鹅都蹲在屋檐下、树下打盹,小狗躲在车底下,不停地吐着舌头。
    田地里的苗,抽巴得像老太太的脸,有的苗已经枯死了,土地裸露着灰白的身躯,有很多裂痕,在白花花的阳光下,像农人愁苦的嘴巴,痛苦地张着,想说什么,终究没有发出声音。
    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干旱季节,老天已经好久不下一滴雨了。
    我知道此时此刻,有好多人在心里求雨,祈求老天爷来场透雨。我也一样,每天站在阳光下看天,希望有神龙现身,上下翻飞。瞬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记得小时候,经常被村里的刘奶奶叫去求雨。刘奶奶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她三寸金莲紧挪着,站在我家大门口唤我:“冬梅,冬梅,9个小仙女就差你一个了,快点出来,我们去求雨!”
    所谓求雨,无非就是去村外的泉眼淘泉子。泉水像翻开的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水泡。它的周围是清一色的柳树,柳条像少女的秀发,在微风中飘扬着。有的柳枝还像小孩子的手,调皮地打一下我的脸蛋。
  刘奶奶蹲在泉水旁,拿着用葫芦做的水瓢,在泉水里使劲地往外淘水。口里念念有词:
     九条仙女来淘湾,
     淘得老龙不得安。
     大雨要下下三阵,
     牛毛细雨下三天。
     我们9个9岁的小女孩,排成队,虔诚地双手合十,低垂着头,随着刘奶奶把歌谣再念一遍。不知道是我们求雨,感动了上天,还是巧合。有时候,我们才回到家里,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认为是自己救了村里人,救了村里那百亩麦田。
    我们村子也有龙王庙,是全村人集资盖的。在村子东头,一棵老柳树旁边。这棵柳树,据村里老人说,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柳树长在河中间,树干有洗衣盆那么粗,枝条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垂下来,清风徐来,柳枝轻轻地像蜻蜓点水般打着河面。这棵树很神奇,无论下多大的雨,发多大的水,水来到柳树旁边,就自动分开两股水流,绕过去后再汇合。
    龙王庙要盖在柳树的旁边,是因为看风水的先生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开工那天,村里人凑钱买了一只羊,在柳树边架起锅灶。女人忙着炖羊肉,男人忙着干活。小孩子,在树下跑来跑去。柳树那天像个出嫁的新娘,羞答答地看着我们,村里每家人都买了红绸子,在她的枝条上扎一朵红花。远远望去,红绿相间,分外妖娆。
   小庙盖好了,有人点起了长长的鞭炮。一条一丈长的红绸子披在了小庙的门上,绸子像一条火焰,点燃了农人的希望。
    至今为止,我的记忆中,仍有着热闹的求雨画面。我不知道求雨,算不算是封建迷信,但我能懂得农人靠天吃饭的心情和为求雨寄托的希望……
                              原载《辽宁职工报》2018年7月18日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