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拥 抱 岁 月
2018-11-07 19:58:27 

拥 抱 岁 月


魏红莲

 清明时节,少年时的挚友回乡扫墓,正赶上故乡杏花初绽,便拍了照片发过来。点击放大,一片花海忽地向我涌来,我竟不及避开,任由那花浪撞酸了眼睛。

这是三十年未曾相见的故乡的杏花啊,一尘不染的洁净清纯,我是认得它们的,却无法用语言形容出来,幸而宋徽宗有词在先:“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浓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算得咏杏花之绝唱了。当时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去,路过我的家乡凌源,正值杏花盛开,触景生情,遂作此《北行见杏花》。

无可言传的,我对杏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自少年起,每年都在春风里,盼着杏花开放,又希望它永远停留在将要开放的那一刻。待杏花真的开了,第一眼看见的刹那,心脏总会异样地一跳,就如一江春水在我心中轻轻地荡漾了一下,慌慌地乱起来。喜悦杂着忧伤,甜蜜伴着焦虑,想倾诉无法开口,想写又不能成文,整个人坐立不宁。待到杏花落了,心中唯有一种愧疚,觉得亏欠了这群精灵。

存了这种念头,每年更是羞见杏花。后来离开家乡,其间虽也回去几次,却均未逢杏花开放的时节,也自说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可虽然花期晚那么三、四天,现在居住地也是有杏花的啊,那亏欠感便每年如期而至折磨着我,我只好拿起笔来,勉强了一篇不成文的《辽西杏花》,当时除了家里人,也没敢给别人看,实不能入方家法眼。自己心里却平静许多,很有些好歹对杏花有个交代的轻松。

现在,看着这照片,照片上的杏花在我的泪水里模糊,我才知道,我只是把那种对杏花的复杂情绪,安抚在心灵深处,这些年来,我竟是敷衍了自己。

再凝视照片中那拈花微笑的女子,不禁心中有些恍惚,仿佛看见了初初相识的我和她。那时我们十五、六岁,她好像穿过一件格子布的上衣,不过这影像有些模糊,清晰的,是她如杏花瓣一样的双腮和白皙光洁的额头,真个是唇耀丹珠,闪眸流慧。满头乌发,梳成两条油光水滑的辫子直垂至腰际。我还看见那时瘦削的自己,倚着一棵杏树,读她借给我的《唐宋绝句选》,在杏花的幽香里品味诗境……

照片中的她,失却了少女的明艳,代之以中年的沧桑,但她的微笑宁静自然,成熟知性,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美。

我的心沉静下来,轻轻地合上眼,敛精内视,心中渐渐一片澄明:多少年来,对杏花的纠结,其实皆源于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恐惧。我害怕时光匆匆,终将告别少年,会青春不再,近年更觉老之将至,所谓春风吹花花盛开,春风吹人人老矣!无奈这些都不是我所能遏止的,便只好都矫情(可不是矫情吗!)到杏花身上,盖因杏花是乡村里一年中最先开放的花,它和辽西的春天同来。辽西的春天稍纵即逝,叫人措手不及,无限惆怅。而今终于明白,落花不会像鸟儿一样重新飞上枝头,生命就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人,本应该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顺应自然,平静而优雅的老去。一味对年华渐去忧伤留恋,实为不智。

与其年复一年,被时光追逐得精疲力竭,倒不如横下一条心,猛回身,迎上前去,与岁月撞个满怀!然后——热情相拥。

 

 

            原载《辽宁职工报》2018年6月4日


上一篇:我们的煤矿
下一篇:辽西杏花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