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长河早已把你忘记,那曾热腾腾的红米饭陪伴我们走过多少贫瘠而温馨的日子;那修竹一样茂密的丛林,似朦胧的青纱隐藏着大地多少的秘密;那辽西广阔天空下最挺拔的庄稼酿出的烈酒,肆意淋漓地泼洒于牛河梁古老的祭坛上;那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用高粱杆儿扎成的风车,迎风轻旋的呜呜声,至今还回响在耳畔……
“高粱叶子窄哟,苞米叶子宽。望不到头那山路十八道弯;苦麻子苦哟,野酸枣酸那,过不完的那日子年复一年……”踏上家乡的土地,会感到无限的温馨。母亲轻哼的一曲乡村小调,蕴含着多少载不动的乡愁啊!小时候在辽西乡村静静的原野上,有的是遍野的高粱——养活我们长大的高粱!
青纱帐原指青纱加到帐子上,很容易令人想到帐中美人,透过薄薄的青纱,隐约得见女人朦胧的美。这是诗人的臆想,与辽西无关。倘若是在辽西生活过的人,哪怕是很短的时日,都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在辽西到底代表了什么。小时候辽西贫瘠的土地,只长高粱。农人看不到诗人眼中青纱帐的美,只知道它不挑土地,亩产高,能多打粮食;秫秸能编白花花的炕席,自家土炕上铺,还能拿到集上换几个吃咸盐打酱油的钱。农人对于高粱的爱惜,多么富有实用主义啊。
青纱帐,不知道是哪位有雅兴的高人赋予高粱这么美妙的别名的。高粱在辽西的农作物中确是具有妖娆的身姿的,它可以密植,小时候的高粱种在山坡上,一坡一坡,坡坡相连,汇成一片浩翰的绿色的海洋。高粱的秆细细长长,一截一截的,很像竹节。每棵高粱都在有限的空间里,伸展着自己刀似的坚硬的叶子,风来,绿色的秆摇动,叶披拂。远远望去,有谁说它不像青纱呢?
高粱米很是普通平贱,其貌不扬,紫红色的米粒,颗粒较为粗大,在儿时的贫困生活中,是红高粱喂养我们长大。它没有大米的细腻光洁,也不像小米那样清香。但如果在高粱米里加上红芸豆一起熬粥,吃起来就会香喷喷的。
如今的农民也早已不吃高粱米了,高粱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辽宁华新集团组织的这次采风活动,让我又一次有幸一睹红高粱的芳容。站在召图巴的山坡上,大片红高粱随风摇曳,似乎又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的回忆中。
秋天,属于乡村,沉稳、厚重。几朵白云静静地徜徉于瓦蓝的天际边,几缕秋阳懒懒地洒下来,大地那么丰满,空旷的天空愈发显得那么高远。成片的高粱不时摇曳着饱满的穗头,好似流动着的火焰,而那依旧青翠的叶片却像是给一棵棵火红的高粱专门剪裁出的漂亮的裙裾,山风吹来,裙裾飞舞,犹如一个个小姑娘在欢快地跳舞。
在美丽的乌兰河硕,劳动者挥舞着劳作工具,满怀期待地收获着沉甸甸的丰收果实,被秋阳晒成古铜色的脸上漾满丰收的喜悦。秋风吹起,秋虫鸣叫,演奏着一曲多么动听的乡村音乐啊。
听孙颖珍总经理介绍,辽宁格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粮食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2004年,公司被辽宁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6月,经资产重组,格兰公司成为华新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使公司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高粱历来是酿酒企业的首选原料,蜚声中外的茅台酒和汾酒里都有高粱的身影。朝阳地处辽宁西部,地表呈丘陵地貌,耕地以山地、坡地为主,位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极适宜种植高粱。朝阳的高粱所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五碳糖、半纤维素和单宁以及微量的金属元素等均适合酿造高品质白酒,尤其是淀粉含量均超出了71%,可大大提高出酒率。格兰公司将眼光瞄准了这里,积极帮助台湾金门酒厂组织纯糯高粮生产,建造起东北地区种植纯糯高粱面积最大的专业基地。
大力发展纯糯高粱种植业,契合了这片神奇的 土地。造物主如此垂青,悠悠凌河水滋养着这方大地山川;热烈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孕育出遍地的粮食;勤劳朴实的朝阳人世代耕耘在这片热土上,对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
格兰公司借助辽宁省政府提出的食品农产品出口“三年倍增”号召的契机,与台湾金门酒厂合作,将酒高粱种植基地安放到朝阳大地,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酒高粱。由格兰公司牵头的辽宁红雨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超过3000户,正式构建起了“公司十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新型合作模式,确保社员利益最大化,促进酒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时代。
格兰公司和合作社都严格遵循合作社章程, 执行订单约定的回收价格。酒高粱在杨树湾、东大道、波罗赤、西五家子等乡镇全面铺开,且长势良好。同时引进高粱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有关高粱种植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为社员办实事,让企业成为社员的坚强后盾。随着企业带动贫困农户的增多,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利润,出口创汇日渐增多,为公司持续发展蓄足了后劲。
严格控制原料来源,格兰公司无偿为农户提供酒高粱种子并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种植酒高粱近2万亩。公司派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种植、农药使用、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指导农户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在今年朝阳旱灾严重的情况下,酒高粱还以其独特的抗旱能力喜获丰收。火红的高粱穗子缀满了圆溜溜红珊瑚珠一样的颗粒,犹如高粱头上戴着一顶顶绚丽的细珠帽,从朝阳大地上长出来的酒高粱颗粒饱满,质量优良,而且带着阳光雨露的芬芳,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带着朝阳人的殷殷期盼,一辆辆满载着酒高粱的集装箱货车漂洋过海,将在台湾金门酒厂配制出地道的高粱酒,经过蒸熟发酵大火灼烧,犹如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注定了每一滴金门高粱酒的醇厚甘冽、回味悠长。
现代酒高粱产业与传统种植业相碰撞,两者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当地农民对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有着一定的迫切愿望,公司寻根固源,本着“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使受益农户多达3000余户,总产量高达3500吨以上,确保农户收入1000万元以上。格兰公司把红高粱的绚丽色彩重新植入朝阳这片土地,广袤的田野,是其千年不变的背景,它在追求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也在探求其潜在的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来自田野的最初最动人的回声。
透过诗经泛黄的册页,依稀听得见“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的动人吟唱;早在三国时期,朝阳地区就开始种植高粱,那晃动的、红通通的高粱穗子,就像岁月的史书,又一次走进了我的视线里。酒高粱,就是酿酒的高粱。它是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的一种渗透。挖掘酒高粱的种植历史,更加感受到酒高粱种植的弥足珍贵,给人一种追塑历史的厚重感。很久以前,当地人就用自己种植的高粱自制一坛地道的高粱酒,劳动之余,自斟自饮,怡然自乐。酒与高粱水乳相融,生生不息,让酒的热度贯注到鲜活的生命体中,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乌兰河硕的田野里,我不但看到大片大片火红的高粱,我还看到了包着花格头巾,烈日下,挥舞着镰刀的女人,我一下被她们最真实的生存姿态所震撼。这是我迄今看到的最美的、最生动传神的画面——劳动者是最美的。
从种子入土那一刻起,就盼着发芽、破土、抽穗结实,庄稼人倾尽一年的辛劳,看着红高粱把饱满的籽粒高高举上头顶,红衣自果,晶莹闪亮,就像一面面红色的旗帜在召唤一种精神——真挚、淳厚、向上、雄浑。一看到高粱就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否则谁又能理解粮食的珍贵?谁又能这样把土地尊奉为衣食父母呢?
在朝阳这样一个干旱缺水地区,格兰公司成功打造出一个农业惠民项目,出口创汇项目,让合作社的社员喜上眉梢,这无疑是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朝阳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酒高粱,是一棵行走的红高粱,连接着海峡两岸的人民。
站在乌兰河硕的田野里,茂密无边的红高粱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漫延到远方。身边大片的高粱叶子还在哗哗喧响,加上秋虫的鸣叫,仿佛大地演奏的交响曲,高亢而绵绵不绝。
(此篇荣获“华新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