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溪提出了一个问题,令我很尴尬。
其实,我与史小溪并不认识,是市散文学会请他来朝阳,做题为《传统散文艺术与当代艺术散文》的讲座,才有机会见到他。
利用休息的空闲时间,我与这位景仰已久的文学大咖单独合了个影,互相加了微信,在简短的交流中,他问道:你的家乡什么令你感到骄傲。
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我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
之后一段时间里,这位陕北大汉带有浓重鼻音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朝阳,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你令我骄傲的地方在哪里?
潺潺的凌河水?与激流汹涌的嘉陵江来比,相去甚远。玲珑的南北塔?与古朴典雅的大雁塔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巍峨的凤凰山?与奇峰峻秀的华山并论,应当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吧。三燕故都的悠久历史?与西安十三朝古都的记忆也是无法比肩的。
朝阳,这方我赖以生存的热土,我眷恋的故乡,你令我骄傲的地方在哪里?
我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
一个雨后的清晨,行走在朝阳大街上,早起的鸟儿拍打着翅膀,在枝头间飞来飞去,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馨香,晨练的人抑或早起赶路的人,在街的转角,一闪就无了影踪,远山、初升的太阳、高高屹立的塔吊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我的心怦然一动,似乎找到了什么。
塔吊,是建筑的重要工具,这一标致性符号使我想到,近些年,朝阳的城市建设可圈可点,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兴隆大家庭,乘坐观光电梯扶摇直上,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俯瞰朝阳大地,美丽的城市尽收眼底,宽阔平坦的广场,车水马龙的街头,鳞次栉比的住宅楼,令人感叹“钢筋与混凝土”构造出的艺术魅力。兴隆大家庭不仅楼建得高,服务档次也高,进到里面来,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珠宝名表,琳琅满目,服装鞋帽,时尚前卫,出来消费,直奔这里,就能满意而归。
与兴隆大家庭建设风格大相径庭的是慕容街,慕容街以奇石馆和文物店居多,各种化石、古玩罗列其间。街名是金庸老先生给题的字,老人家于近日去逝,他题的这些字更加珍贵了。整个长街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青砖红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长街两端,南、北塔对望,佑顺寺、关帝庙、燕都城墙遗址有序地分布在这条轴线上。慕荣街以夜景见长,华灯初上之际,那或红、或黄的灯光映照在石板路上,透露出一种典雅的风格,也有一种旖旎的情调。
别具现代清新浪漫气息的建筑当属客运站,这个建筑设计新颖,立意别致,简约大方,以轮廓鲜明的造型,给人以强列的视觉印象,充分彰显朝阳风情特色,旅客身处其间,有一种优美、舒适的感受。
我将这些感受一股脑地讲给同学听,同学并不赞同我的想法,他说,朝阳最令人骄傲的事应当是生活品质的提高,从同学的话语中我还得知一个信息,那就是我喜欢的这些建筑都是“华新”建设集团的“作品”。
按照同学的建议,我拓宽了寻找的范围。
出外办完事后,来到姐姐家,姐姐正在做饭,厨房里飘出炖豆角的香味,居然和妈妈在老家用大铁锅炖出的味道相差无几。
我的思绪随着豆角的香气回到了故乡,记忆深处是儿时的故事,有一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妈妈叫我去抱柴火,正在看小说的我十分不情愿地从炕上下来,抱了一抱柴火进屋,院子里还散落了不少,为此,遭到母亲一顿数落,我灰溜溜进到屋里,继续看小说。
灶台旁一阵叮叮当当菜刀与案板、铲子与铁锅的碰撞声后,香气便飘进屋来,本来已经饥饿的肚子居然咕咕地响了起来,饭还是要等到一家人都回来才能开的,筷子放到桌上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夹了一块肉放到嘴里,那被炒得稍有点焦的腊肉里,炖进了豆角的味道,豆角与腊肉的味道巧妙地混在一起,迅速融化在记忆里,至今也忘不掉。而那被炖得发黑的豆角,带着佐料和肉的香气,更是增添了几分魅力。
母亲将吃剩下的豆角倒回锅里,留着晚上吃,下午的时候,我按耐不住豆角的诱惑,打开锅,用手捏起一根吃,豆角在锅内放置一段时间,经过菜汤的浸润,味道更足了,这时的豆角的温度已经降了下来,不烫嘴,豆角吃起来比刚出锅时还有味道。
这些味道,都是柴火和铁锅完美结合的产物,如今的厨房,大多使用电磁炉、压力锅,很难再做当年那样的菜。
姐姐说,她用的是燃气,做起饭菜来和当年用柴火烧的效果差不多。姐姐还说,燃气是“华新”的,价格非常实惠。
晚上,朋友约我去体育场打球,在出租车上我和司机有意无意的闲谈,说到出租车的收费价格和使用成本,司机说,他开的车是油、汽混合动力汽车,一公里比过去省几毛钱,一年下来,也多挣不少呢,现在“华新”在市区内设了五个加汽站,加汽非常方便。
做饭烧燃气,开车烧燃气,经济、环保而且方便,这算不算朝阳的一大进步呢?
晚饭时,朋友否定了我的想法,“民以食为天,现在人吃东西更讲究环保”,朋友边说着边拿出一坛酒。
朋友带我们去的是效区的一个农家院,菜是农家自种的,酒是我们自带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吃得安心。一阵推杯换盏后,大家都有了醉意,朋友开始吹嘘他的酒,这酒是辽宁知名杂粮“东篱耕读”牌纯糯高粱酿制的,是无污染有机食品。酒是“华新”自己酿的,高粱也是“华新”自己种的,“华新”在朝阳的生产基地是国内最大的酒用糯高粱生产基地之一,2017年被辽宁省检验检疫局、辽宁省农委评为省级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绿色食品示范区。正是因为品质好,台湾金门酒厂、劲酒等国内外知名白酒厂商与“华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酒确实好喝,人也是真的醉了,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寻找家乡的骄傲过程中,好多感兴趣的事都与“华新”有关,从事记者工作多年,养成了极大的“好奇”心理,我决定择机去“华新”看看。
走近“华新”,才知道,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光注册资本金就四个亿,企业拥有员工1500多人,旗下有辽宁华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朝阳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朝阳辽河油田天然气有限公司、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朝阳华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朝阳华新车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建筑、房地产开发、天然气的推广应用和市场开发、生态农业开发等行业。
在采访过程中,还了解到“华新”正规划一个宏伟工程 ——建设华新·文化产业艺术街。
艺术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分为六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艺术家原创工作室”,旨在为艺术家提供完善的生活、创造、营销服务,吸引各地艺术家前来创业发展。第二个板块是“地域特色文化区”,将这里建成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非物质文化产品进行展示。第三个板块是“青年艺术众创空间”,吸引众多的艺术家、独特设计师、青年创业者、专业经营者入驻。第四个板块是“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主要为新毕业的各类艺术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汇聚资源,提供交流服务。第五个板块是“艺术体验和培训区”,引进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入驻,为各类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体验和培训环境。第六个板块则是“生活服务基地”,引进各类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酒店、小吃和特色饮品,提供养生、健身、保健、医疗等服务项目。
看到这些规划,一个充满生机的文化大街在我脑海中浮现。“华新”的企业家们用那如椽的巨笔,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一个朝阳文化艺术新的发展平台即将搭建,红山脚下具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朝阳文化在阔步前行,文化朝阳在迅猛发展。
站在柳城集聚区的广场上,仰望着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过的天空,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阵思索之后,我拿出手机,给史小溪发了一个信息,告诉他,我找到了家乡的骄傲,那就是我们朝阳拥有一大批像“华新人”这样默默无闻,勤勤肯肯,富有创造力的建设者。
(此篇荣获“华新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