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风筝,犹如看见了妈妈一样,脑海里不时浮现出妈妈慈祥的面容,由此,也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风筝时的情景,那一年,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年。
妈妈不仅心灵手巧,对我们这几个孩子也非常的疼爱,从不对我们发脾气。我们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妈妈总是笑哈哈地答应我们,没有的,就会耐心地对我们解释。
还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春天的风抺过了我的双目,立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如纱一般的浅绿,恍忽中柳树也披上了绿色的水彩,连桃树,杏树的树枝变了样,也要蓄势待发一样。那时,我似懂非懂,还处在懵懂时期。大地万物赶走了冬爷爷,迎来了春姑娘,大地就像绿色水墨画一样淡雅,也散发着青草香。不知什么原由,妈妈和哥哥做起了风筝,我也高高兴兴地参与其中。
妈妈找来了一张很大的牛皮纸,画好了风筝的轮廓,我不知道妈妈要做什么样子的风筝,看起来这个风筝很大。然后,妈妈再用刀,把竹子破成如织针一样粗的长条,竹条有长有短,妈妈就按材所需,都把它们利用起来。破好了竹条,用火烤软,再按照画好的样子折竹条,折出了样子,就开始扎风筝框架,扎风筝框架的绳用的是尼龙线,非常结实。然后,用事先打好的浆糊,沿风筝框抺上浆糊,再把牛皮纸折回,压实,然后,用微火烤干。
妈妈把风筝的正面翻过来,一只手拿着毛笔,一只手端着红色和黑色的颜色,在风筝上画了眼睛,鼻子,红红的嘴唇,红红的脸蛋,还有黑黑的长发,我问:“妈妈,这是谁啊?”
妈妈说:“这是七仙女。”
“什么是七仙女?”
妈妈说:“七仙女就是天上的仙女,妈妈做的这个七仙女的家啊,就在天上!她要飞上天,去看她的妈妈。”
我似懂非懂,向往着天上的情景。
风筝的头做好了,是个非常漂亮的仙女。开始做风筝的尾巴了,风筝的尾巴是最难做的了,能不能飞,飞的高不高,都取决于风筝的尾巴。风筝的尾巴太沉了,风筝飞不起来,太轻了,风筝的头就会向下扎,这就要调试风筝尾巴的长短,宽窄,还要找好平衡。风筝要做三个尾巴,两侧是仙女的手臂,需要短些,中间是仙女的双腿,就要长些,拴好了风筝线,大致粘好了风筝的尾巴,就出去试飞了。
妈妈拿着风筝,哥哥拿着备用的风筝尾巴,我也兴高彩烈的出去了,准备在院子里“试飞”了。妈妈放开了一段绳子,拽着风筝迎风跑了起来,风筝的头稍一起来,就扎下去了。妈妈从哥哥的手中拿一条风筝尾巴,临时先用针别上,又开始试飞,风筝的头还是飞不起来,一直往下扎。妈妈又别了一段尾巴,又开始试飞,这次风筝的头不往下扎了,但飞不起来,妈妈又去掉了一段风筝的尾巴,这次虽然风筝飞起来了,但飞不高,妈妈又调试了风筝上的对角线,这次真的飞起来了。
风筝做成功了,妈妈领着我和哥哥,去小队的场院上放风筝,场院很高,四周是平坦的田地,周围又没有障碍物,这时,已经有好多人来放风筝了,天空中飘着很多的风筝。妈妈站在一旁指挥着哥哥放风筝,他一边迎风跑着,一边轻轻的放着风筝线,风筝越飞越高,这时,妈妈的风筝在空中飘着非常好看,真像七仙女一样在天飞着。同伴们看了,都非常的羡慕。我们的风筝,超过了同伴们的风筝,最后,在天空中,只能看到的是一个黑点。
后来妈妈病了,她目光呆滞,嘴叨碎语,哭笑无常,时而沉默,时而发怒,从那时起,我的童年也失去了快乐,再也没放飞过妈妈做的风筝。
春天时,妈妈出去疯跑,每次看见风筝,都会叨念着:“妈妈的风筝……妈妈的风筝……”
妈妈虽然给我们做了一次风筝,但给我们的快乐是永远的,是难以忘记的,也是妈妈留给我们一座快乐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