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母亲与剪纸(外一篇)
2019-03-07 19:32:48 

母亲与剪纸(外一篇)


汤华艳

巧了,今早突然想起母亲给孩子的剪纸。

就到觉得该放它的地方找,找的结果令我失望。明明记得是夹在书里的,明明是放在这儿的,却没有。越来越差的记性,让平日里许多满心欢喜成为失落,多了些许不知如何和无可奈何,真的怕有一天,忘了为啥忧伤,为何欢喜,甚至忘了自己是谁。都说健忘的人只是忘了刚发生的,却永远也忘不了曾经的记得。

母亲的剪纸是留给岁月的印迹。母亲专门有一个放剪纸的本,叫花样子,里面放着她作姑娘时绣花的丝线。不同的色调分夹在各个书页里,五颜六色的花一样。把她青春的悲喜定格在那里。在这丝线中也有各种剪纸,最多的是鞋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母亲的手很巧,看见谁脚上的鞋好看,便拿来纸,覆在鞋上,一会儿前脸后帮的样,就蝶儿似地飞在她的手上,落在花样子里了。

节日里,母亲会把喜庆的窗花仔细地贴在木格子的窗上。春节时大红的福字喜字,吉祥图案,如鹊儿登梅、连年有鱼、鲤鱼跃龙门等等……与那新糊的洁白的窗纸映衬着,和着阳光的温柔的明亮,那剪纸便呼之欲出。

打春时,她会用白纸剪个花斑狗,夸张的大耳朵,像小姑娘梳的两个刷子。为了狗身的花斑更生动,母亲用油灯将剪纸熏黑,然后把黑狗贴在白墙上,顿时像给狗穿了件花衣裳,娇俏灵动。

其实母亲的剪纸另有一个巧能,是哄小孩子,无论怎样哭闹,只要听她说给剪纸,孩子立刻像只猫一样安静。孩子也是姥姥最忠实的粉丝呢。只要姥姥来,他便缠着让剪,可以拿来任何纸张,甚至不吝撕自己最喜欢的图书,还会出些难题,但姥姥的剪刀和手总是令他满意。

其实,母亲留下的剪纸,也许有,也许没留,只是我的记忆罢了。大意和疏忽让我有时想来,后悔和伤痛。这悔和痛溶进了初始的记忆里,既使有一天,忘了自己,也不会忘了它吧。

                                                  情寄中秋月

中秋饭罢,忙碌过后的乏累,好像都被咀嚼品咂在饭菜的香味里,溶和在美好祝福的话语中了,以至于忘却而浑然不觉。家人散去时,夜幕已降临。

漫步踱出小区的院儿,拐弯向南,抬头仰望夜空,寻找今日主角------中秋之月。夜空幽兰,浩濣如海,深邃宁静。星子深浅,稀疏缀点;闲云近远,信步悠然,可却唯不见那月亮的影儿,星好像知道月亮躲在何处,故意不说,狡黠地眨着眼。柔暖的路灯照着附近的马路和树,一片明亮,灯下树的叶子,像被敷了层薄乳,白亮得有些失真,远近的霓虹自娱自乐,尽情地弦舞着,毫不在乎你在为谁驻足。

寻月不得,望着幽深的夜空,思绪不免有些走远。想来,没有高楼大厦的故乡,中秋的月是藏不住的。她心急似的,老早就挂在东山的天边上,大而圆,薄薄的,像半透的纸片,素着脸在那儿看。夜披着黑色的斗蓬寻来,追撵着为月儿梳洗打扮,那月亮就越飞越高,越来越明净,越来越俊俏了。年少时,不知赏月,可心思也不在吃月饼上,最关注的该是看母亲如何张罗着“供月”,留意着其间的每个细节,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兴味依然。每当月亮攀上院东的枣树尖时,母亲便取出碗碟来,用碗盛些米,碟中放上月饼和水果,将一方桌放在院中,把弄好的碗碟摆在上面,有时也直接摆在院里的窗台上或石磨的顶上,开始“供月”,母亲点上香向上举一下,再插在米碗里,然后深深叩拜。每到此时,我懵懂的心仿佛也跟着庄重起来,再瞧那月亮像是笑盈盈的,仿佛更大,更圆了。那时只觉这些有趣,却不知其深意,如今才知,“供月”是中华千百年传承的民俗文化,是人类依附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种体现,而母亲当时那虔诚的一拜,是在祈福,为祈求五谷丰收而拜,为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岁岁聚守而拜。做完这些,母亲便给我们分吃月饼,每人必吃,据说月饼形状似月,吃了,就应了中秋月圆人圆的景了。

此刻,伫立良久,仍不见月影,一人不便远走,只好折回院中。四下里眺望,忽见不远处新盖的楼房顶处,祥云一片,云端银光上彻,明亮洁白,噢,原来她藏在那儿。于是屏气凝神等她出来。沉不住气的她,在云里向上闪烁着,起初和云混着,显得硕大无比,慢慢地拂开云彩,一下子露出一张丰盈俊俏圣的脸,纤尘不染,干净得让人瞠目。那冰轮,极轻盈,极莹洁,如初浴妆罢的仙子,玉骨冰肌,眼波如水,顾盼生辉;她慢移莲步,含羞欲语,清丽可人,不禁让人艳羡不已。此时,偌大的天地仿无它物,唯有这“皎皎空中孤月轮”普天共,千古同。此时此景,是谁在问“一轮飞镜谁磨?”是谁又在和“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青光更多,尽无碍挂影婆娑。”?是谁在叹“此生此月不常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谁在愿“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今夜,故乡的月也是如此的美吧,而老屋院里的月应是有几分寂寞的。曾几何时,她听着屋里的笑语欢声;看着屋里的烟火灯明;守着屋里的香酣甜梦,共了几度中秋?!而如今,曾经老屋里的孩童们业已人到中年,离开了老屋现居于小城,那曾经老屋里的中年人呢,早已辞别于世,失约了多少岁中秋?岁月流转,物是人非,月缺月圆,悲欢离合,怎不令人慨叹唏嘘。此时故乡,只有老屋与明月,还有明月剪落一地的寂寂的碎影,默然无语,静寞相顾。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为日久弥坚的那抹乡愁;为久别未见的故人,为远离身边的至亲,为……月光溶溶洒洒,似有千语未尽。且问今日明月,该是相念何人?

一轮明月千古,人生几度中秋?

此时,目系夜空,心若悬镜,一片空明宁静,没有悲戚,只有深深的忆念;没有忧伤,只有温暖的牵挂;不论近于咫尺,还是远于天涯,都在,安好,便是人生的美满和幸福。人生代代,生生息息;明月年年,缺缺圆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一篇: 村前那条小河
下一篇:妈妈的风筝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