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去年一冬无雪,今年春天连续无雨,这让每一个关心生计的人都很着急。看着干涸的河床,看着干燥的田地,恨不得自己变成云,飞到天上去变成滋润大地的雨滴。然而我不能。
于是心里想像着当年后羿射日的心情,脑海里一样一样地闪过小时种地的农具。犁,点葫芦,粪箕,播梭,石磙子……仿佛看见老牛拉着犁走在大地里,犁铧翻出田垅,点葫芦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粪箕撒着黑细的粪土,播梭紧跟在后,有人吃力但微笑着拉着石磙子……这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谐。黄褐色的田野里,东一拨,西一伙,声音和画面重叠着,配上青色的远山、熟悉的村庄和排排的绿树,简直就是一幅很美的画。有时,红色黄色的衣服,各色的头巾成为这画面的点缀,让我这个偶尔嫌累想偷空休息一下的人感到一种美好和陶醉。心里的角落里跑出一个声音悄悄地说:“当画家就不用种地了。”
我感到自己的懈怠,不待别人说,赶紧又拉起那个形如铁锚的木制的组合。我真是佩服极了中国农民,他们的智慧是任何人都不能比的。
老爷爷是队长,四叔是队里的会计,每年过春节他俩都会到牛棚里慰问老牛并确定春播的主要作物,还神神秘秘的。开了春,他俩便东块地西块地的看,并指导各家各户做好春耕播种准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过了谷雨,他俩更是加紧巡视,不久,一片一片的地就都种上了。
有时,谁家太有主意,不按时令和品种播种,谁家这年的庄稼和收成就会让他们后悔不及。
他们总是说:“现在用三天时间种大寨田的苞米”,“从明天开始都去北坡地种高粱”,“下周二开始去河套地种小麦”“今天下午去三角地抢种黍子”……我觉得他们真是厉害极了,就是村里的诸葛亮。因为他们说的就是真的。
他们说不让我们出去跑我们不听,就会不是被风吹就是被雨淋。当我们在夏日的午后被阵雨浇成落汤鸡以后,四叔总是笑着说:“大人的话要听的,这里面有道理。”可是,我们还是会在伏天里被冰雹砸,被夏雨袭。顽皮永远是少年和儿童的游戏。
再后来我知道:春节的晚上他们用篦子到老牛身上梳牛毛看年成,四处巡视,他们是到地里看墒情,平时是他们懂得农时规律会看云识天气。
我真是服了我的这两位长辈了!
去年春节,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个铁器。用铸铁铸成,圆形,直径35厘米,正面中间成锅底状,上边边上有一缺口用于定位,反面有挂眼。文字说明是:一种农具。古时秋日耕地时,将之挂在弯犁的犁铧之上,能左右摆动,做耕田翻土之用。其名为“墒”。
我站在那里仔细观察思考了很久,内心十分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早的“墒”应该是石质的。
然而,我更喜欢“墒”的另外含义:墒 [shāng],是汉语词汇,汉语意思是耕地时开出的垄沟;墒也可以指的是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这两个意思离我们更近,更亲切。
是啊,墒情不好怎么播种呢?不去播种,怎么会有收获呢?“抢墒”“保墒”是必须,“跑墒”“墒情”是必知。今年的“墒情”真是让人急得流泪。有一句老话说:“做人不做头大子,做牛不做挡墒牛”,如果做一头“挡墒牛”能换来庄稼茁壮,农业丰收,那又为什么不去做呢?
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土壤里的水分不足,种子无法汲养、无法呼吸,种子又怎么会生根发芽开花结穗呢?一个孩子营养不足,失去了他的生长期,他会身体佝偻,失去健康。人们赖以为食的庄稼不也是如此吗?
我忽然明白老爷爷和四叔他俩奔波忙碌的目的了:知墒、保墒、用墒,在墒情最好的阶段让不同的种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各自的家。
现在的播种早已机械化,很少用人工。那储存在生产队的各类农具也都成了收藏的宝贝。有一些破旧掉了,有一些进了博物馆。连四叔最喜欢的一块铁的犁铧也从村小学的钟架上拿了下来,虽千珍万藏,现在还是不知去向了。
我的脑海里还是我偶尔和老爷爷四叔他们四处跑的情景。老爷爷抓起一把土,放在手里攥一攥,揉一揉,回头和研究杨柳枝的四叔说:“后天可以播种。”我也抓起一把土,在手里反复地捏着,却读不出其中的奥秘。
“咱们山上的树栽得好!地边地沿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河套两岸的树继续分批更新。”“嗯,十年树木,栽树是代代相传的事。”老爷爷和四叔在对话。我玩弄着柳笛跟在他们身边,他俩是喜欢带着我到处逛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说:“老爷爷,老爷爷,将来我也栽树吗?”四叔没等老爷爷说话,就说:“栽呀!我们先把你变成大树,然后你再回来栽更多更大的树。”我当时似懂非懂,但总觉得自己心头有一个梦,就是家乡的田野里有另一幅更美的画。
今天我的家乡变成新村了。几块早涝保收田依然种庄稼,稍坡一些的地一部分是富硒果园,一部分是蔬菜大棚。村里又配置了方塘和管井。板油路经村而过,高速路村侧穿行,那片片的树林还在,回家能河畔绿荫听鸟鸣。
我的心头忽然也喜欢那个铁制的“墒”了,它的形状是圆形,上边边上那个缺口是卡在犁上用以定位,左右摆动用以翻土,这不是在控制翻地的深度吗?“秋翻沃土以利冬藏,深浅适度更好保墒。”我的思路豁然打开,原来古人是为了守住“墒情”。
是啊!一定是“守住墒情”。好的墒情是播种的保证,好的墒情是丰收的热能。守住墒情,就是守住了生命延续的蓬勃之城。
我现在想,我不必成云而为雨滴了,我现在就可以去做老爷爷和四叔所说的大树,把自己栽在家乡的田野里。
我会到家乡的河里寻到一个“墒”,一个能带来丰硕的“墒”,用心守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