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像金子一样闪亮
2019-08-04 17:54:09 

像金子一样闪亮


袁海胜

1988年6月15日我风尘仆仆地到朝阳县台子信用社报到。上班的第一天,主任大刘毫不客气地让我先跟信贷员老韩“跑跑”。“跑跑”就是下乡。老韩骑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一路风尘,我骑着28自行车在后面紧蹬,跟着。辽西六月,夏锄时节。地里的玉米还没高过成年人的膝盖,老乡在忙碌地给庄稼追肥或是用犁杖趟地。这时的阳光很足,照在身上像火燎的一样。庄稼的青草味里带着一丝丝甜灌进鼻腔。老乡戴着破了边的草帽,漆黑的肌肤上有晶莹汗珠排列,像昂贵的饰品。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农民劳动细节。我家是非农业户囗,从没干过农活。说起这个我很愧疚,面对劳动现场缺乏底气。跑了半天山路,我大腿筋酸痛,乳酸搞得。看到老乡在大太阳底下热火朝天地劳动,有点难为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脑海闪过这首诗。

从1994年开始,老百姓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市场经济”成了新名词。茶余饭后,还有我们说的业余时间里总有人凑在一起议论这件事。敏锐的农民跑到各个单位找熟人要报纸看。每个人都在关注着---我们的国家会走向何方。

来信用社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挤在柜台前热切地咨询贷款业务。这跟以往不一样,每年只有春耕时节,农民手中缺钱时才会来信用社借支农贷款,买化肥,买种子,买农药等农业物资。他们不会乱花钱,特别是贷款,更要深思熟虑。村民王大千,为了给儿子办喜事,跑来问贷款的事,推敲贷款额度,抠算贷款利息,几次三番咬牙借下2000块钱。到了年根,他用出售农作物的钱来还贷款,搓着手跟我说,一年下来没剩下几个钱。其他村民也不比王大千强多少,能来信用社存款的农民真不多。老百姓对于刚刚推行的市场经济满怀希望。王大千又一次挤在咨询贷款的人群中,这一次他的态度很坚决,一次借下5000元,他要用这笔钱做石棉买卖。台子乡盛产石棉,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台子乡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许多个体户,信用社一下子增加了许多业务,信汇、票汇、电汇,柜台前挤着一张张期盼的脸。市场经济---老百姓活学活用---就是做买卖嘛!老实本分的农民勇敢地把脚步迈向了农业之外的领域。

1996年春天,王大千新房落成,硬拉着我们几个同事去家里喝酒。

我们单位所在地的村子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低矮陈旧的土房,开始大批翻建,眼前的是一座座宽敞明亮楼座子平房,大多数房顶上都骄傲地竖起电视天线。有一批比较贫困的农户还清了陈欠多年的贷款,一身轻松。我亲眼所见第一次存款的村民,手里捏着浅黄色的存折,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他们眼角含着泪花。我太清楚这种心情了,我和妻子第一次存钱,也是几次偷偷拿出存折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

王大千端着酒杯的手在颤抖,这和他身体无关。他想对我们说感激的话,但一下子又说不出来,急得眼角涌出泪星。在王大千的家里,我像是做梦一样。他的家我来过多次,低矮、昏暗、破旧。而现在,亮堂堂的屋子里新家具愉快地散发淡香,新买的家电代表了时代的先锐。我有点不相信,却又实实在在。在王大千激动地讲述中,我听到了他对我们的感激。我第一次为自己的职业骄傲。

想起老韩对我说过的话,贷款像水渠里的水,有时能救活一片苗。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废除《农业税条例》,有两千年之久的“交公粮”传统成为历史。国家同步实行粮食直补政策,这个任务落到了信用社肩头上。

种地不用交粮还给钱,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来信用社办理业务的农民喜笑颜开,说话的声音大得出奇,震得整个营业室嗡嗡直响,一改往日的谨慎和低调。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声,也是唯一眼角含着泪水的笑声。老百姓的内心是敏感的,祖国的强大让他们兴奋。他们极认真地签字,手却哆嗦成一个蛋(激动的),脸憋得通红,终于把名字签出了格外。对一个农民来说,这个签名具有历史意义,像1997年收回香港的那一个瞬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民政策层出不穷,作为服务窗口之一的农村信用社忙得不可开交。粮食直补卡、退耕还林(河)卡、社会保障卡、最低保障卡等林林总总,仅一个基层信用社就达到8000多张。国家的关怀像滴灌一样,滋润着所有人的心。我们加班加点,虽然很累,心里却甜。

时光荏苒,农村变得更像城市。楼房四起,油路铺到门前,生活更趋现代化,许多庄户人家都有了小汽车。精准扶贫更是让老百姓有了彻底脱离贫困的希望,藏在老百姓心里的梦想,正在一个个实现。

职业让我接触到三农,感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幸福感和存在感。我也有了我自己的幸福感,因为我参与了这个过程。冬踏积雪,夏闻蛙鸣;春沐清寒,秋品果香。我们累并快乐着。我庆幸自己用服务三农的方式和祖国一起成长,感受着三农成果的壮硕、祖国的繁荣,同时感受出变化中自己职责的分量。

 

             原载《朝阳日报》2019年8月2日(华彩70年征文特别稿 )


上一篇:身体里的谷子
下一篇:老账本里的故事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