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感谢生活
2019-12-25 15:01:49 

感谢生活


刘凤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对吃穿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单从行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原来的马车、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以及现在的名车、豪车……从城市到乡村,家家有车,人们以车代步。就在这样快节奏生活中,我依然不会开车,我只喜欢骑自行车。 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人闲天好。我突然想回娘家去看看。这个时间内没有客车,又不想打出租车,于是我决定骑自行车回去。邻居们纷纷劝我不要骑自行车,二十来里路,怕我坚持不住,毕竟平时只是在附近。也许是我回家心切,我谢绝了大家的好意,执意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刚走的那一会儿,我是既新鲜又兴奋。新鲜的是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骑自行车回家了,兴奋的是,我又回娘家了,可以和父母多待一会。我飞快地骑着自行车,路边的建筑物、树一闪而过,非常自豪。骑着骑着,我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到了回家必经之路——一座穿山而过又长又陡的大梁。我只好推着自行车上梁。这一刻我有点后悔,但很快被强烈的回家愿望打消了。我费力地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爬着坡,我大汗淋漓,全身很快就湿透了。因为慢,路边的景物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熟悉。除了大梁的路面由柏油路代替了沙土路,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原来的那些树,看着这熟悉一切,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我上初中那会儿…… 那时候的我十四五岁,刚上初中。因为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平时住校,周六周日放假回家。因为家庭条件艰苦,平时没有零花钱,没有钱买菜,只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更别提买自行车了。尽管这样,我依然很知足,只要能上学,我什么都不在乎。 我最怕周五晚上放假了,放学铃声一想,同学们陆陆续续骑车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自行车,背着书包和换洗的衣服步行回家。夏天还好,天黑的晚。那要是冬天,还没有放学呢,太阳就落了山。我专拣小路绕行,但不管怎样走,都必须翻越这座穿山的大陡梁。上梁,下梁,又陡又长的沙土路尘土飞扬,因为害怕,我几乎都是半走半跑着。那时候车少,天一黑,路上基本没了人。虽然是冬天,我依然跑得满身是汗……想着想着,我已经到了梁顶,我扶着自行车歇一会儿。望着周围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我记忆的闸门再次打开了。 我骑上自行车下了梁,穿行在平坦的乡间水泥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想当初,还没有修水泥路,只有一条长八里,宽一米的土大坝盘居在沙河套间,像一条黑色的长廊,走也走不到尽头。一米宽的坝顶上,密布着长满刺刺的沙棘子树,还有些歪歪斜斜的杨树,在黑夜里,风一吹,哗啦啦地响,每每都让我出一身冷汗。一个人走在长长的大坝上,天上有若隐若现的星星,半明半暗的月亮,地上有呼呼的风声,树叶哗啦啦的响声,还有我急促的脚步声。因害害怕,都能听到咚咚咚的心跳声……我拼命地往前跑,棉袄都湿透了,只想快点离开大坝,只有到了大坝尽头我才敢放慢脚步,喘口气。离家还有三个村子,此时远处的村子已经万家灯火,而我还在路上狂奔。 不知不觉中我已来到了西大坡,上去这个坡就是我娘家的村子了。我只好又一次推着车上大坡。这是一条能通过一辆大卡车的水泥路,虽然很陡,却平坦。想当年这是一个被雨水冲刷的坑坑洼洼的土坡,又陡又窄,两边是深沟,就是这样的土大坡,当年是我唯一感到欣慰亲切的地方,因为,到了这个坡家就不远了,到了这个坡就不害怕了,上了这个坡母亲总会在村口焦急地等着我……不知何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上了坡,朦胧间又看见了在村口等我的母亲…… 初中三年,我走了三年。那时候的我多么渴望有一辆自行车呀!直到现在,我对自行车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近日,北大女生一篇《感谢贫穷》刷爆朋友圈,引发了网友热议。我认为她本意感谢的不是贫穷本身,她感谢的是贫穷让她学会了坚强,乐观,学会了刻苦,贫穷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因为贫穷,她才努力奋斗,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摆脱贫穷。她的这种体会我深有感触。 初中三年,我忍饥挨饿熬了三年,我走夜路走了三年,我努力学了三年。就是这种环境,这样的条件使我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之路。这种生活,这种经历对我今后的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她让我养成了坚强、乐观、积极的态度,她更让我锻炼了意志,学会了努力,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风雨兼程! 感谢生活!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