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脱贫攻坚专题 > 扶贫路上比翼鸟
2020-10-22 17:52:29 

扶贫路上比翼鸟


车承金

 

                                                                                    一

初见桑颖一家,在坤都营子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那是周六的上午,桑颖、女儿乐乐,与几个小朋友做游戏。丈夫孙长清猫着腰整理架上的图书。婆婆、公公,在树荫下与几个村民唠嗑。

见我来,桑颖走过来,乐乐也跟了过来。唠几句,熟悉了。乐乐说:“我有三个家。”我问她:“那三个家?”她掰着小手指说:“这个儿童之家,县城睡觉那个家。”停一会,她突然说:“妈,我想省城家了,想外公外婆了。”说着,泪水从眼窝流出来。我眼一热,对眼前这一家人充满敬意。

时间上溯到2018年2月27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动员会,选派机关干部去农村驻村扶贫。坐在前排的桑颖,心里萌生驻村工作的念头。

那天,吃过晚饭,夫妻俩边看电视边唠嗑。桑颖说:“下午单位开动员会,我想去驻村扶贫。”丈夫孙长清听后,说:“这是好事啊,我赞成,可你想过没有,你去了,咱女儿咋办?”

这一问,桑颖如梦方醒。是啊,女儿乐乐,才三岁,这么小的孩子,离不开母亲。

那夜,桑颖久久难眠。小时候,下乡当过知青的父母,常给她讲农村故事。她喜欢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向往农村的青山绿水,牵挂农村人生活的疾苦。桑颖心里,总觉得自己应为农民做点事,尽一份力,驻村扶贫,多好的机会啊!第二天上班,桑颖还想这件事。她问自己,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有,机会来了!

两天后,丈夫孙长清所在的沈阳农业大学,召开干部驻村扶贫会议。孙长清得到信息后,马上给妻子打电话。桑颖说:“咱俩一起去吧?”孙长清说:“好啊!我是农业大学的,农村、农业、农民更需要,更有用武之地。”夫妻俩一拍即合,电话中决定一同驻村扶贫。 

其实,孙长清对农村的情感不比桑颖差。出生在营口大石桥市农村的孙长清,从小亲身经历过农村条件的艰苦,目睹着贫困群众生活艰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愿望更迫切。

大年初一,夫妻俩把驻村扶贫的想法告诉了双方父母。开始,桑颖父母有点顾虑,怕城里长大的女儿吃不了苦,担心乐乐,但很快想通了,全力支持。公公婆婆,主动提出跟她们一起去,帮带孩子,做饭。父母的支持,夫妻俩信心倍增。夫妻俩人商定,节后上班报名,找领导。

初七上班,桑颖兴冲冲来人事处报名,人事处的人告诉她,你家孩子小,领导综合考虑估计你去的可能性不大。桑颖就逐个找委领导,表明自己驻村态度。领导见桑颖态度坚决,又是举家前往,被感动了,答应她的请求。丈夫孙长清这边,还很顺利,没费啥周折。

几天后,驻村分配名单下来了。夫妻俩一看,傻眼了,两人不在一个县。桑颖在喀左,孙长清在凌源。灯光下,夫妻俩查找地图,虽两县相邻,但两村相距七八十公里。最后两人商定家安在喀左。还好,培训时,组织部门得知情况后,予以调整,把沈农的一个驻村点调至喀左。

2018年3月12日,夫妻俩赴喀左县上任。桑颖任坤都营子村第一书记,孙长清任东前沟村第一书记。一同前来的,还有三岁女儿乐乐,乐乐的爷爷和奶奶。此后,喀左财政家属楼来个新住户,新城蒙幼多一位小朋友。

                                                                                       二

桑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修路。

上任第一天,桑颖了解村情,与支部书记李国军边走边唠。李书记说:“这土路,弄一身土。”唠一会,又说:“洼子店村的路都要硬化了。”过一会,又说道:“桑书记,你找找,把咱村的路给修上呗。”

下午,桑颖与党员、班子成员见面,又提到了村路。村干部说,前年,一组村民王铁武,家里牛病了,那几天一直下雨,泥泞路滑,车进不去出不来,没及时治疗,眼瞅着一头大母牛死去,损失一万六七。

没想到,群众修路愿望这么迫切。桑颖把修路,作为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她当场表态:咱们就先修路,解决村民出行难。

桑颖来到乡里,找交通助理,问:“修村路都有啥政策?”交通助理说:“今年上报列入计划,明年才能修。”又告诉她:“乡路归财政部门管,产业路归交通部门管。”

“今年修不上,咱们明年修。”桑颖边向群众解释,边与技术人员勘察测量,做基础工作。几个村民说,又测量了,量了几次了都没修成,这次能修成?桑颖抬头看看,笑着说:“放心,这次一定能修成!”

那天,女儿乐乐感冒,在医院打点滴。“咚,咚”,微信信息。桑颖一看,是交通助理发来图片,打开,“坤都营子村三点五公里。”几个字下面画着重重的横线。桑颖忙把电话打过去,交通助理说:“批三点五公里,把一组和五组给甩出来了。”

桑颖着急了。一组偏僻,五组在山上,路坡大难行,雨季雨水一冲,全是沟沟坎坎,两个组的路最该修,最迫切。桑颖暗下决心,一个组也不能丢,一定兑现对群众的承诺。她把病中的女儿交给婆婆和公公照顾,亲自去跑。

她找县市财政、交通部门,找在省交通厅工作的同学,找委领导帮着协调。一次、两次、三次,一番奔波游说,被桑颖执着感动了,同意给修七点八公里村路,包括境内坤都河的四座涵洞桥,还有十三公里多的产业路。

接着,组织村民清理门前占道粪堆、柴火堆、垃圾堆和违建。八十二岁张大爷,四月份在家门口新建个饲料棚,影响施工。谁做工作也不拆。还说:“要拆,除非铲车从我身上轧过去。”村干部向桑颖汇报,看看她怎么来处理?

来喀左驻村,桑颖与丈夫孙长清有个约定:每天回家交流工作,分享成绩,商量解决问题。下班到家,桑颖把张大爷的事说给丈夫孙长清。丈夫说:“找找他儿子,年轻人思想开明,让他做父亲工作,看看行不行。”

第二天,张大爷还是不拆。桑颖打通张大爷儿子电话,说明情况。把电话音量放到最大,递给张大爷。张大爷说:“臭小子,也不回来看看你老子。”电话那头说:“路修上了,好走了,我常开车回去看您 ……”父子俩一番交流,张大爷想通了。村民向桑颖投去敬佩的目光。

2019年12月,村路、四座涵洞桥、产业路顺利竣工。坑洼泥土路,变成平坦水泥路。无论多大雨,河两岸通畅无阻。产业路直通蔬菜大棚、牛场、果园,一车车农副产品运出了村……村民脸上挂满笑容。

没事时,桑颖常去村里转转,常见满身泥土玩耍的孩子,聚堆聊天的妇女。那天去三组,两位老人干活,小女孩自己在田埂上玩。一问小女孩,才四岁,与女儿乐乐同岁。桑颖想想幼儿园的女儿,又看看田埂上的小女孩,一阵心酸。

周日,桑颖与同事微信聊天,说起小女孩的事。同事说:“听说省妇联有个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项目,你打听打听。”周一上班,桑颖向省妇联求证,果然有这个项目。但又告诉她,单位基本定下来了。

“基本定下来了”,是啥意思。善于抢抓机遇的桑颖认为,就是还有机会的意思。她驾车来省城,往返省妇联、省财政、单位等部门。一番奔波,真情感召,争取来一个“农村妇女儿童之家”名额。2018年11月,“坤都营子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竣工,建筑面积一百四十七平米。

房子盖上了,有硬件,缺软件。桑颖找单位领导。去化缘,求赞助。东软医疗有限公司赞助五万元电子办公设备。省工程咨询集团赞助十万元,购买图书、桌椅、乐器,建起音乐美术室、技能培训室、科普图书室和维权室。

三十五名留守儿童,走进自己的“幼儿园”。桑颖心敞亮了。周六周日,桑颖一家三口,多是来儿童之家,与孩子们一起度过。她教孩子们唱歌、背古诗、画画,给孩子讲故事……有在外打工家长给桑颖打电话说,孩子学习进步可大了,安心地打工了。爷爷奶奶乐了,说,把孩子的“野”心给拴住了。桑颖说,不能让孩子荒废了,以后乡村发展振兴要靠他们呢!

坤都营子村有四百六十四户,百分之六十多农户养牛,牛存栏上千头,大街小巷牛粪味,臭气熏天。如何把牛粪利用起来?班子会上,有人说用牛粪养蚯蚓,有人说用牛粪培植蘑菇,还有人说用牛粪制做有机肥。

桑颖考虑再三,认为做有机肥可行,牛粪本身就是“肥”啊。她到外地实地考察,也证实这一点。她得到信息,县里准备上一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桑颖捷足先登,争取到手,项目资金三百万。征河滩地十亩,建厂房,购设备。投入五十万元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作为村集体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牛粪秸秆等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

一袋袋普通有机肥,一袋袋黄瓜、茄子、豆角、高粱等专用肥。生活环境好了。集体有了家底。增加就业岗位三十多个。土地分红,贫困户优先入厂就业,加上公益岗,贫困户有了收入,全部脱贫,没有一户返贫。

                                                                                           三

妻子桑颖为修路奔波时,丈夫孙长清在为东前沟村村民吃水忙碌着。

东前沟村三组八十七户,二百三十五口人。近几年,因雨少干旱,井水逐年下降。一眼、两眼、三眼……有六十多户的水井干了,另十多户井水也不足。吃水,去邻近的一组亲戚朋友家去拉水。前年冬天,下点雪,路滑,有村民拉水不慎摔倒,造成手臂骨折。

刚上任的孙长清,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来到三组进行实地查看,起草计划报告,与村书记徐士民,一起找镇水保站,找县水利局,很快批复下来。勘测、选址、拉电、建机房、钻井,不到两个月,一眼一百三十多米的深井打出来了,井水清澈甘甜。

然而,孙长清没想到,铺设自来水管路费尽周折。三百五十多米长的主管道,通往各家各户,也涉及各家各户。个别村民为一己私利,不让管道从自家地里穿过,不让锯掉影响施工树木,让补偿门前暂拆的一段墙……

那几天把孙长清给忙坏了,哪里有问题,孙长清就往哪里跑,劝说,开导,讲道理,软硬兼施,说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腿疼。一个个问题处理了,解决了。村民们给孙长清竖起大拇指。

三组村民吃水问题解决了,东前沟村五百八十五户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水龙头一拧,哗哗水流声,如一首开心的歌谣。

背靠大树好乘凉。孙长清说:“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就是我背靠的大树,那些涉农的专家、学者、教授,就是我组织东前沟村致富的靠山和资源。”

孙长清邀请经济林苗木培育专家董胜君、设施园艺专家马健、畜牧兽医专家陈启军、园艺果树专家杜国栋、农作木栽培专家曹莹等十几位来东前沟村。村民把专家围起来,问这问那。专家耐心解答,现场指导。村民们说,大专家没架子,热心亲切。村民马桂成在专家指导下栽植钙果,每斤卖到二十五元。

东前沟村有上千亩山杏,亩产杏核只有几十斤,处弃管状态。董胜君教授看后说:“树龄老化,品种不好,建议高接换头,嫁接抗旱抗冻丰产的‘沈农山杏一号’新品种。”孙长清立刻动员实施。村民王笑生六亩山杏林嫁接实验,亩产杏核可达三四百斤。孙长清说:“推广后,上千亩山杏效益十分可观。”

有专家教授做后盾,孙长清在土地上做起文章——

流转一百亩土地,用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起了施园艺冷棚种植示范区。以亩租金五百五十元。建冷棚七十九栋,又反租给二十二户村民。租户按订单组织生产,进行青椒、黄瓜、西红柿制种,亩增收两千多元。

流转土地二百亩,争取到镇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投资一百多万元,种植覆盆子、射干、五彩石竹等中草药。村民有地租收入,持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务工取酬。孙长清与妻子桑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为两村村民卖南果梨五千多斤,小米九千五百多斤,面粉四千五百多斤。

看到妻子建起“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孩子们高兴的样子。孙长清动了心思。桑颖说:“我办过,程序熟。”帮丈夫孙长清起草材料,告诉他到省找哪个部门,哪个科室,哪位领导。孙长清按着妻子的指点,一路顺利。2019年6月,前东沟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落成。

“海超手工坊”老板司海超,以妇女儿童之家为阵地,办培训班,培训本村和周边村妇女一百二十多名,为她的手工坊代工,制作儿童玩具,计件取酬。与抚顺王荣手工艺、鞍山姚玲羽毛活、天津国成花厂,签订产品销售合同,产品不愁销。

两年来,东前沟村建文化广场三处,休闲广场一处。饭后茶余,村民在广场锻炼,扭秧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占道的粪堆、柴火堆、垃圾堆,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绿化街道,种植花草,植树一千多株。大街小巷清洁了,空气清新了,村民舒心了。孙长清看到这些,欣慰地笑了。

转眼间,桑颖与丈夫孙长清来喀左快三年了。刚来时,女儿乐乐三岁,走路趔趔趄趄,如今蹦蹦跳跳,上幼儿园大班,说话满口喀左方言。比如,表示同意,喀左人说“中”,而沈阳人说“行”或“好”。那天,我说:“让妈妈在喀左再工作三年吧?”乐乐小手一拍,说:“中!”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