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脱贫攻坚专题 > 一片土地会深深记得
2020-10-22 18:09:35 

一片土地会深深记得

——朝阳市决战扶贫攻坚先进典型刘洪添


张福艳

 

朝阳县二十家子镇南三家村,一片有着红色记忆的土地,八路军曾在这里围剿羊山土匪,村人铭记了这段历史,并引以为荣。半个多世纪过去,有一位来自辽宁大学的第一书记来到这里,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他阅历丰富,成熟干练,最重要的是,他信念坚定,勇担工作职责和历史使命,赢得最美第一书记的美誉。他为一穷二白的小村编织金色的梦,播下了理想和信念的种子。他改善了南三家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接长了农业短板,创新了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领乡亲们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硬仗。

2018年7月17日,省长唐一军一行来朝阳市调研扶贫工作,他得到省长唐一军同志的接见。《朝阳日报》以“把爱深深地扎在这片热土”为题进行了报道,《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朝阳电视台》多次报道和播报,并被《脱贫攻坚快报》刊发。事迹先后在《辽宁电视台》新闻联播“驻村日记”栏目和《辽宁电视台》新闻联播 “纪念建国70周年走进朝阳”栏目中播报。《辽宁扶贫》杂志第6期以他为封面人物并对其扶贫工作业绩进行了详细报导;他的扶贫成绩两次登上“学习强国”。他就是来自辽宁大学的第一书记刘洪添。

一、真情驻村,扶贫济困, 他是老百姓贴心人和暖心人。

刘洪添,1971年生人,中共党员,辽宁大学讲师,先后获得辽宁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比利时鲁汶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他辽宁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商学院,学校党委组织部、人事处、亚澳商学院和后勤发展集团多个部门从事教学、辅导员和行政管理工作。这个在东北热土上成长起来的男子汉,外表敦厚儒雅,内心却燃烧激情,多年的阅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义不容辞地选择了担当,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去基层展开工作,去贫困的乡村扶贫攻坚。

2018年春天,第一村书记刘洪添走马上任了。他一进村就马上进入角色,一户一户走访,一组一组调研,足迹踏遍南三家的山山水水。南三家子村有8个自然村,300多农户,1200余人,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的房子年久失修,生活困难,贫困的孩子面临失学,有的户连买化肥种子的钱都拿不出。集体经济为零,这里文化衰微落后,组织管理涣散,干旱少雨,山路崎岖难行……

三月的辽西,春寒料峭,从省城沈阳到辽西乡下,巨大的落差让他震撼,来自高校的他自信笃定,高瞻远瞩,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感受到责任在肩,刻不容缓,恨不得让贫困户一下子脱贫,注定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将是他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他开始着手设计南三家子村的温暖工程。他一边率先垂范捐款捐物,一边挖掘人脉,发动学生、校友,爱心团队,爱心人士对南三家村进行全方位捐助。他在微信里呼吁,得到朋友、同事的积极响应,仅一天时间就募集到3万多元,最多的一个人捐了3000块钱。他用筹集的资金购买了化肥,分给贫困户,解决了备耕的燃眉之急。他邀请辽宁大学“雷锋文化扶贫队”对特困群众进行帮扶,为10多户特困户捐赠了春耕用的化肥和十多箱的衣物,为残疾人孙庆得捐赠了善款。老酉杖子组村民吴凤槐身患重病在朝阳市医院没能确诊,他亲自联系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同学帮助其诊疗,病人家属感动地说:“没有第一书记的帮助,我们山沟里的人根本没机会请省城的名医看病,更难得到及时的诊治”。他自己出资给6位贫困村民缴纳了医疗保险,而他夹克衫里面的半袖衬衣已经穿了20年。他联系沈阳狮子会希望团队为三家子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捐赠米面油,为10个贫困学子捐赠1万元。每年年底,他的派出单位的辽宁大学后勤集团领导都亲自来到村里,看望慰问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他号召社会力量向村里困难户和镇养老院捐助衣物,先后有十余家单位和个人共向村民和镇养老院捐助衣物600套件,为敬老院捐赠12台轮椅,其中呼吁社会捐赠2台,协调市残联捐赠10台。

作为从上级派来的第一村书记,他深知他代表的不是他个人,来自第一书记的柔软和温暖,让村民首先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注。刘书记的真情付出和人文关怀,赢得了村民的好感和信赖,把他当成最可亲可敬的贴心人,愿意向他倾吐心声。他第一时间里了解了村民所急、所想、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一出面就能化解,为驻村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打下良好基础。他奔走在各地为朝阳县招商引资,吃过闭门羹,也经历过前功尽弃的无奈。投资22亿的新希望六合辽宁公司百万头养猪项目,经过考察没找到合适地块而搁浅,河北的一个化工项目也因污水处理等问题而未达成共识。他曾自费去河北黄骅市考察当地政府招商情况,自费到新疆考察大枣深加工情况。无论成败,无论多难,他都没有停止过奔波的脚步。在驻村不到3年的时间,他跑项目、筹资金,共协调资金500万元。

二、走访调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决民生问题。

他一踏进这片土地就根植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深入民生底层,体察衣食住行。刘洪添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来的资金如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注入小村,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他深知,让村庄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长久发展,就必须打其造血功能,一个贫困地区的发展壮大,必须通过党员干部的合力。他从村民的基本诉求入手,逐步改善这里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南三家子村位于朝阳县南部的山沟里,村路狭窄而曲折,多处路基出现了安全隐患,重型车辆一直不敢通行,影响村民出行,更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始终是村民的一块心病。要想富,先修路。驻村以来,刘洪添带领村民维修、硬化公路4条,累计5.7公里。2019年,他通过向上争取,得到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支持,为沈杖子组和韩家沟组修建了1.5公里的水泥路。村里缺少灌溉设施,刘洪添化缘10多万元为村里打了两眼机电井。第一口井是他的大学同学捐赠76380元建成的,经过全体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仅用10天就为严重缺水的沈杖子组打出一口内径5米多、深11米的抗旱机井。在李家屯组,他们仅用9天就修建了一处集灌溉垂钓于一体的塘坝,解决了300农田和枣田的灌溉,同时也增加了水浇地面积。“办实事,办好事,把好事办实,办实事办好。”这是刘书记的做事原则。南三家村有一条40米长4米高的险路,一直困扰着百姓出行,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因缺乏修路资金一直搁置。他开始四处寻求赞助,并自己掏腰包一万余元,终于给村里化缘了二十吨水泥和一百立石头。村班子组织施工,村民出义务工,经过全村男女老少百十多人近一个月的全力奋战,终于告捷。手推车运沙石、人们搬石头、搅水泥,挥铁锹,大会战的场面热火朝天。这些民生工程得民心,顺民意,百姓积极参与。党群同心路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的富民路,也是刘书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开端。

三、了解致贫原因,破解脱贫密码,立足村情补短板,瞄准产业助脱贫。

南三家子村位于朝阳县西南部的山沟里,属于偏僻地区,经济建设缺乏引导,集体经济为零。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南三家子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成为首要攻克的课题,他因地制宜,确定养羊和大枣两大产业,并着力进行开发。刘书记挖掘自身人脉资源,利用学生、同学、校友、老乡等各种资源,跑项目、筹资金、拉客商,共筹措协调资金六十余万元,作为南三家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村里用启动资金建设了扶贫羊舍,在朝阳市残联争取到60只山羊,又购买了40只小尾寒羊。经过两委班子商定,将羊舍承包给农民经营。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分配模式,所得利润一半分配给贫困户,一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结束了南三家子村没有集体经济的窘况。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4万元,带动110人脱贫。养羊为村里脱贫致富开拓了一条新路,大枣则将南三家的主导产业变成优势产业。南三家村人均大枣70株,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大枣产量,刘书记大学同学出资打的两眼机电井,解决了周围100多亩枣树的灌溉问题。大枣丰收后,又出现了枣价低、卖枣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枣民的种枣积极性。两年来,他通过微信和朋友圈、直播带货等形式,为村民推销大枣30000多斤。由于大枣上市比较集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了杜绝谷贱伤农现象发生,刘洪添经过多方协调,筹集12万元,2019年秋季在村里新建了一座300立方米的冷藏库,冷库鲜储缓解了市场供求,实现就地升值,可谓链条增加一小节,效益增加一大块。

他目光长远,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他撰写了《南三家子村脱贫攻坚设计与规划》,把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田园综合体等都列入了他的驻村工作计划。他的努力付出、经验做法、扶贫模式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赞赏和认可。2018年7月26日,省委书记陈求发在朝阳市召开的扶贫干部座谈会上,他作为8名典型代表发言,介绍自己扶贫工作上的经验做法;2019年8月应沈阳理工大学党委邀请做第一书记工作经验介绍。2018年在朝阳市召开的全市扶贫工作大会上,他作为四个典型代表之一在大会上发言; 2019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一书记培训上,他介绍扶贫工作经验做法; 2019年被省委组织部选送参加由中组部和国家扶贫办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全国深度贫困县第一书记培训班”,全省只有十名第一书记参加。

四、扶贫扶智,精神引领,打造红色家园,塑造美丽乡村。

刘洪添自到村里任“第一书记”以来,不但关心党建工作,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还关心群众的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村里的党员活动室年久失修漏雨严重,他筹集3000多元加盖了彩钢瓦,彻底解决了漏雨问题。党员活动室缺少桌椅,他就协调凌源市一家保险公司捐赠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桌椅。村里没有电脑和打印机,他自己捐赠了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并为村里安装了多套监控设备。蓝色屋顶的党员工作室焕然一新,成为党员群众聚集之所,党员精神得到提振,村班子更加团结,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在该县文体新局争取到5万元扶持资金,建成1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让群众有了娱乐、健身、休闲的好去处。2020年,又争取资金30多万元新建了140平方米的村部,新村部交通便利,马上竣工,旧村部准备建成扶贫车间,为留守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供就业场所。

刘书记来自高校,他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他倾尽全力支持村里的教育事业发展,广泛调动校友、同学和老乡,出资2万余元资助特困家庭孩子16人,还为村镇捐赠5台电脑;组织沈阳一家爱心团队对村里小学进行援助,为在校的每名学生购买了运动服、运动鞋、书包、文具和几百本儿童书籍等物资,为学校的10名家庭困难小学生每人捐助现金500元。2018年,他为村里6名特困学生找到长期帮扶人,得到扶持资金1万元,沈文龙继续了学业,更多的孩子回归校园,一位初中生被送到沈阳纺织艺术学校继续学习,他答应毕业后为孩子安排工作。为提高村民致富能力,他为村里有脱贫志向的村民赠送400多套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致富书籍。此外刘书记还帮助16户精准扶贫户修建了危房,为村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

铭记初心使命,矢志脱贫攻坚,情逐小康之路,抛洒青春无怨。他集思广益,多策并举,因地制宜,因户实策。真情付出总有回报,朝阳人民给予刘洪添书记至高的荣誉。2019年9月被授予朝阳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感动朝阳”十佳扶贫标兵称号、同时被授予“感动朝阳”二十大杰出人物称号。2019年7月,他被中共朝阳市委评为“朝阳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月,作为扶贫工作先进典型受邀参加“朝阳市迎新春军地茶话会”。2020年1月21日作为朝阳市扶贫先进典型参加2020年朝阳市慰问干部群众演出。2020年被评为朝阳市“优秀工作者”。

“脚下有土,心中有光,我的青春为老乡”。这是源自刘洪添心底的奉献与担当。这位善于写民情日记的第一书记是辽宁省优秀选派干部,他行走在乡间,在南三家最高的山峰上展望;他在党员在工作室里皱着眉头,伏案思索;他和村民们一起修路打井建塘坝;他坐在土炕上问寒问暖,他拎着米面油挨家挨户走访。他赢得了百姓的深深爱戴。如今,南三家子村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眼界宽了,思路广了,节奏快了,效率高了,生活有奔头了。他留下脚印的地方,山青了,禾苗绿了,路通了,村富了,基层班子有凝聚力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第一书记工程是他留给小村的福祉,也是给小村留下的红色印记,他为小村插上腾飞的双翼。凌水含笑,瓜果飘香,乡村富庶,多少年后,一片土地上的人民不会忘记,一个心里有光、心上有爱的人曾经来过。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