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我国最热闹的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已有四千来年的历史了。在夏商时期,我国人民把木星称为岁星,木星走完一周称为一岁。到了周代,我国社会由游牧为主转为以农业为主,人们都盼望一年中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收了,称为“有年”,人们把“有年”当做盛大节日来庆贺,以后便逐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把过年改称春节,这是近代的事情。数千年来,我国虽然多次改革历法,但一直采用阴阳历。这种历法,因为在夏代就已被发明和使用,所以叫夏历;现在称为农历,还叫阴历。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也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称为阳历。用现在的话说,那时起就与国际接轨了。阴历阳历都有“年”,为了区别这两个“年”,人们把阳历年称为“元旦”,把阴历年称为“春节”。“春节”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出现在阴历年前后,故而得名。
过年的前一夕叫除夕,也就是年三十儿(小晋过年是腊月二十九,但习惯上也称年三十儿)晚上。大多数人家男女老少都要围坐在一起,这叫过个“团圆”年;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这叫“团圆”饭,这顿饭的主食必定是饺子。因此才有“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的俏皮话。杨白劳赶集除给喜儿扯了二尺红头绳外,又称了二斤面就是为了这顿饭。饭后还有终夜不睡、等到天明的,这称为守岁。就为这一“团圆年”;就为这一“团圆饭”;就为这一夜的不睡;几千年的不变就形成和固定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年文化、家文化。近些年又派生出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春运,堪称是“忙年”中的最大一忙。大年初一早晨,男女老少高高兴兴地互相道贺,这叫“拜年”。
之所以唠唠叨叨地说这些“过年话”,是因为我想请教列位看官一个问题:中国人过年到底从什么时间开始?或问;年三十儿和大年初一到底在什么时间划分?
自从中国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自打我家有了电视,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年年糊涂。一到二十四点,先有赵忠祥、倪萍、姜昆、侯耀文,现有朱军、周涛等几代大牌名嘴明星们,总是在台上扯着嗓子、挥着胳膊、弯着指头,带头喊那“十秒倒计时”。数到一时钟声一响,大家齐呼“过年了!……!”然后有的拥抱、有的作揖高声道贺“过年好、过年好!”台下观众也随声附和、一片欢腾。不!我说这对嘛!?这最近几年,“春节联欢晚会”这个词又有了变化,叫什么“虎年春晚”、“X年春晚”了,几个说相声的保证说一段关于X属相成语的相声,哪怕是有些牵强。不!我说这到底对不对呀?不对!错了,大错特错!统统错了!!全中国人,全世界华人都被忽悠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农历年采用的是干支记年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准确实用的计时方法,它是从战国时代的太岁记年法发展而来。主要应用于记年、记月、记日、记时辰。所说的干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谓支就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西汉年间,历法家们为了记年准确和方便,便把这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了六十个年名,叫六十甲子或六甲。到了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记年法以政府命名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因此,后世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都是以事件发生的年份来命名。这反映了干支记年的重大影响。
关于干支的记月记日,因未被人们普遍实行,故今天暂且不予多提。但干支记时辰是无论如何不能不说的。以干支记时辰自汉代就已普遍实行了,其做法是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再配以十二地支名,就是十二时辰。十二时辰与现代时制的对应关系如下:
十二时辰 |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现代时制 |
23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19 |
21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19 |
21 |
23 |
如此一来,这干支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就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严密的记时方法。这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由此观之,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农历年采用的是干支记时法,与公元记时不是一回事。故而农历过年的具体时间是:除夕之夜亥时尾,大年初一子时初。对应现代时制就是除夕夜的23点。就因为是进入子时吃年夜饭,才衍生出一种传统的中国名吃——饺子!饺子、饺子,就是“交子时”的意思。等到24(0点)点过年,已经整整晚了一小时!
再说,这生肖属相也不是从春节0时开始的。生肖记年为我国六十甲子记年所特有。干支记年六十年一循环,有些麻烦;生肖记年十二年一往复,就简单了。中国黄历不以春节确立生肖属相,而是立春。这是因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从立春到立春是基本规律的365天;而春节到春节就不一定了,长的可达384天,短的才354天。我国的黄历以及传统的命理学、占卜学,均以立春作为计算依据。所以说中央电视台说的这个年春晚、那个年春晚的都不准:年前打春那年说晚了;年后打春那年又说早了。所以我奉劝大家别听他们忽悠,记住一条:生肖属相年从立春的子时开始。
话说到这儿,这理儿算是基本说清了。但所带来的反思是什么,我们不禁要问问:就这么一个非常基本的科学常识,老祖宗留给我们使用了几千年,为什么竟被堂堂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什么网、什么站,向全中国人、全世界华人错误地使用好几十年而不被更正呢?
我以为,中国人固然优点长处多多,但就这“马虎备侗、人云亦云、敷衍因循、不求精准”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弱点。你说干支记年法我们用了几千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怎么能说差就差?阴历、阳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怎么能说混就混?这大事怎能因为几位大牌名嘴明星在电视上一忽悠,全中国就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呢?
我无意贬低那些名嘴明星们,我觉得他们不至于连干支记年法都不懂,也许就是一含糊。但就是这么一含糊,竟让十好几亿华人过年都晚了一小时,且不说生肖属相的混乱。我不禁要问问:这好几十年,你说那些相关专家、学者、大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就那么稍微一说、略微一点之为都未曾为之,可见这些人的科学态度。
别看这些人们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却乱为了不少。据说,有专家学者考证说:开国大典那天不是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不是那一天,而是另有其日。还说,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那天,也不是八月一日。这些话倒是该信不该信呢?更有甚者,头几年有位人大代表两会期间交了个提案,建议将春节之日固定在每年的阳历二月四日。也不知这些人是咋了,难道是神经错乱了不成?照此说来,二0一五年二月十八日春节若改在二月四日过年,腊月廿九正是满月;十五月亮十六圆,除夕之夜圆月高悬,人们边看羊年春晚边赏月边包饺子,再燃放鞭炮,定是另有一番感觉。可“年三十晚上没月亮——不是一年一”这句老话没了;“国庆节”、“建军节”日子都改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贺龙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恐怕都急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没了,老祖宗们在天之灵各个鼻子都气歪了!
还有一点应该说,那就是国家教育对传统文化普及得不够。实际说来,在国人的普及教育阶段,多开展些基础知识教育不是没有必要。就像“四大发明”、“地动仪”、“麻沸散”等一样,何必将干支记年这一瑰丽的国宝拒在课本之外呢?
毛主席曾经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他老人家还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流传和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宝贝,我们说错就给错了,这对不起祖宗!好在才错几十年,现在纠正还不为晚。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多么的任重而道远。相关的领导、相关的部门、相关的专家学者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