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行走大黑山
2021-10-30 11:34:24 

行走大黑山


李 娜
        在辽西,有一座大山,怪石嶙峋、草木丰茂。亿万年前燕山山脉的造山运动,让它横亘于辽蒙边界,成为阻挡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它,便是大黑山。
        民间传说,在这座山中曾有两条蛇精修炼千年得道成龙。白龙常幻化成医女到民间治病救人,被当地村民奉为神仙,建庙供奉、香火不断。黑龙因妒生恨,四处喷吐毒汁。白龙为民除害,用头上的尖角剖开了黑龙的胸膛,乌血染黑了整座山峰,大黑山也由此而得名。白龙落于山脊,形成一条长达两千余米的山体石龙,永远护佑百姓的安宁。
        那是一个秋天的雨后,我同友人沿着大黑山一条古色古香的木栈道蜿蜒前行,偶遇一棵枫树。那一树的火红,如一团烈焰,灿烂地燃烧,美艳至极!
        它坚韧如钢,依傍峭壁而生。根,扎在岩石的缝隙之中,不屈的灵魂,却似要伸向云里。风疾时,表现逆的风骨;风缓时,展示顺的悠然。在层林尽染的季节里,站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想,定是大自然将所有的红色一股脑儿地倾注于此,故而连夕阳也逊色几分。它们跃动着,旋舞着,即使摆脱不了凋零的宿命,却依然咬定青山、扎根岩石,丝毫不肯放松。
       它也柔情似水,在阳光下轻歌,在清风中曼舞。那姿态像是饮了一坛醇香的佳酿,那容颜像是染了几抹绚烂的彩霞,如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凝神细观,每一片叶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纹路,记录着光阴的故事。揽一侧枝于胸前,便有了琵琶女娇羞的神韵。真想着华服、施粉黛,支一架古琴,在树下弹奏。如此,方不辜负这个季节的馈赠。
        继续前行,我惊喜地发现,一棵背阴的松树下,一朵松蘑,肉嘟嘟、油亮亮,在秋风中向你致意。循着这朵松蘑的足迹,我们找到了它的同伴。它们贴着地皮撑起一朵朵伞花,大者如瓷碗,小者似铜钱,金黄的伞盖十分醒目,还通身散发出浓郁的松脂香,成为了大黑山最美的点缀。我深信,蘑菇是有魔力的,它能够左右你的情绪,聚成一片,能令你欣喜万分;散落天涯,能令你望眼欲穿。我们足够幸运,居然遇见了有“素肉”之称的红蘑。这种蘑菇呈淡粉色,作为不可多得的山珍,用来炖小鸡尤为相宜。
        说实话,我们并不在乎采了多少,也不喜欢吃采来的蘑菇,只是爱上了采蘑的过程。因为这些充满山野灵气的蘑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奇、欢喜与情趣。我们在林间席地而坐,随手挑几根顺手捡来的松针。那一刻,才发现手指已然黑得不成样子。将鼻子凑上去,还有蘑菇的香味儿,那是蘑菇的味道,也是大山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行走于秋天的大黑山,草木的罅隙蓦地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定睛一看,原来是松鼠!小脑袋探出来,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我赶忙对友人做出禁声的手势,举起相机,镜头对准这个机灵、敏捷的小家伙儿。它非但没仓皇而逃,反而向我撑起身后的大伞,好像在说:终于等到你!我食指一动,记录下那一瞬的感动。
        立在至高点俯瞰,俨然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林秋色图。那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秋色,早已烂漫成古典诗画中的山水写意。秋天的大黑山,一光一影,一步一景,怎能不令人沉醉其中?
                                      原载原载《吉林日报》2021年8月21日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