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闪光的足迹
2022-01-02 20:14:56 

闪光的足迹

————品读韩中贵及其作品《岁月留痕》


华玉玺
        中贵同志大作《岁月留痕》出版了。捧读数遍,感慨万千。睹书思人,浮想联翩。古语云:“书如其人”,果然如此。该书共分“关注发展”、“教育情怀”、“人物感怀”、“文学撷英”、“流金岁月”五个篇章,从作者阅历及其著作的篇章中,可以看到他奋进不息的足迹,为党为民的理念,胸怀天下的境界,公道正派的官德,脚踏实地的作风,重情重义的性情,多姿多彩的生活。
        他思想充满阳光。他坚定信仰信念,明辨政治方向,坚持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保持政治定力,不忘社会责任,做到了终生不渝。从他青年时代写的诗歌《一个血染的笔记本》《赵一曼的碗》等篇目中,可以看出,立党为公、入党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早已在他的心中扎了根。在60余载的从政生涯中,他始终认为,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魂。他说:“信仰和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正航的舵,是砥砺前行的动力。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在历次运动和各项活动中,他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清醒头脑,为信仰信念而守望,为责任使命而守望,为精神节操而守望,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忠诚于党的事业,倾心党的新的伟大工程,注重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随着“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步步深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的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存在不适应。他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抓党建,坚持问题导向,从客观实际出发,探索有效途径,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可行措施,强化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他抓党建的一系列做法,得到上级党委特别是省委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推而广之。退休之后,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然在党言党,通过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开会发言和与同事交谈等方式,为党的事业发声发光、奉献余热,保持“不舍之心”。
        他有一颗对党的忠心、对人民的爱心、对事业的热心、对同志的真心,正如友人题赠:“对党忠为民忠忠心赤胆,立得正行得正正气凛然”。
        他心系百姓冷暖。中贵同志出身农民家庭,了解底层群众。参加工作,入党提干,特别是当了县、市级领导后,他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依靠谁?”,也经常告诫大家:“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漠视群众疾苦就是变质。”做到了不改变本色,不忘记出身。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知民情、解民意、顺民心,考虑普通群众所思、所需、所盼、所急。调查研究时,总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制定措施做决策时,总是把群众的需求和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检查总结工作时,总是把群众反映和评价作为第一标准,看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他这辈子为群众办的实事、做的好事、解决的难事,不胜枚举。任锦县县委书记时,他决心彻底改变全县贫困面貌,从根本上解决百姓衣食住行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长足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经综合考评,该县被评为省、市先进县,他被授予全省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后仍然不忘从政初心,牢记党员使命,在所写的诸多文章中,蕴含着党员之责、人民之情、百姓之心,譬如,《百姓期盼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从人们热议的话题说起》《“东岗子村火了”带给人们的启示》等等,都是“百姓情结”的体现。
       他脚踏扎实足印。中贵同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求实精神。无论在县里还是到市里工作,都深入基层,坚持“蹲点”。他蹲点,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是听听汇报,写写材料。而是带着行李蹲下来,沉到底,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听取真话,了解实情。他听基层干部汇报工作,要求咋做的就咋说,最好不拿稿,并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事情都追问得水落石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动群众修梯田,他深入工地,和群众一起挥锹舞镐,推车鏖战,起早贪晚,抢夺时间,边劳动边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说:“老百姓不怕大干,就怕白干,可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大平地扯棱子,劳民伤财。”他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盲目盲从;真抓实干,不表面应付;稳扎稳打,不虚张声势;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深谋远虑,不急功近利;落地生根,不敷衍塞责。这也是他多年来工作卓有成效、广受赞誉的根本原因。退休后他仍发扬求真务实的好传统好作风,无论是开会发言,还是写文章,都做到有事例、有出处、可查对,弄准了摸实了再动口动笔,从不信口开河乱放炮。本书“关注发展”这一章,都是他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深思熟虑后形成的,为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决策、制定措施、确定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大家都称赞他是“三实主任”(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合格的省咨询委委员。
       他珍视民主和谐。中贵同志作风民主,善于团结,注重和谐,勇于担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人格魅力。无论是当副职,还是做一把手,从不搞一言堂。当副职既有担当,又不越权,遇大事必请示一把手,提请班子集体决策。当一把手,善于听取大家意见,包括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在充分了解大家的想法之后才发言拍板。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更是广开言路,发扬民主。他担任县、市组织部长多年,担任副书记后又分管组织干部工作,坚持任人唯贤为公,不为人情关系所累,不为各种因素所困,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文革”结束初期,他按干部“四化”要求,启用了一批思想进步、经验丰富、身体好、能力强的老干部;重用了一批年富力强、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苦干实干的中年干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努力构建合理和谐、和衷共济、老中青“三结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干部保证。现在许多老同志还经常回想和留恋与他在一起工作时的美好时光。那时班子是一条心,单位是一盆火,机关是一股绳,红红火火,心情舒畅抓工作,大家都一致称赞他领导有方。这方面,书中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是他为人为政为文的重要方面。
        他致力树人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中贵同志对教育情有独钟,坚持为党树人育才,关心学校,善待教师,力推教育改革,千方百计促进教育发展。退休后他心中依然萦绕着教育情结,关心下一代成长,不辞辛苦,不顾疲劳,先后走进20多所中小学,进课堂听课,与师生倾心座谈,写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文章,提出了好多真知灼见,本书收集了他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十多篇。书中《孩子们心底发出的呼声》一文,从一篇小学生作文引发对教育改革深层次的思考,深刻指出,学校和老师要从应试教育和分数挂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生应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撰写了5000多字《关于健康小学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构筑共同育人格局情况的调查》,总结了这所学校多渠道育人取得的成功经验。他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四减一整顿”的主张,对立德树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领域改革、民办教育发展,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关注时代进步。中贵同志退休不褪色,退休不减志,对时代的进步,对百姓的关心,对生活的热爱,一分也没有减少。一是关心时事政治。他退休后,仍然坚持每天听新闻看报纸,胸怀时代风云,关注改革发展,捕捉百姓心声,做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精彩文章, 体现着浓烈的时政味儿,对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如《滨海新经济区——营口人的战略选择》《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的号角》《新目标 新使命 新行程》《从人们热议的话题说起》等文章,都是对时政的评议,对问题的思考,对不良现象的批评。二是讴歌祖国盛世。他到楞严寺公园散步,听到老年人高唱《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和看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为之陶醉、感慨,立即写出了散文《从公园里飞出的歌》,赞扬改革开放的成就,赞颂伟大祖国的进步,赞美百姓的幸福生活,展望美好的新时代。像《感受民兴河》等文章,都属于这类作品。三是赞誉一线典型。他写的文章中,既关注大事件,也心系小人物,体现了平民的呼吸、百姓的体温。在本书“人物感怀”一章里,多数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基层党员、平民百姓,有村党支部书记,有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有普通中学教师……详细叙述了他们如何无私奉献、如何艰辛不易、如何高尚感人,平凡孕育了伟大。
        他深爱故乡热土。杜甫有诗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贵的诗歌、散文时间跨度较大,历经校园生活、跃进年代、工作初期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但是,无论写景状物,还是抒情遐思,都表露出对家乡和长期工作过的第二故乡的热爱,对亲友乡音的深情回忆,对人生之旅的感悟。许多散文、诗歌都展现了对故乡、故人、故事的不了情,这种情是融入血液,刻骨铭心的。本书“文学撷英”、“流金岁月”两章,特别是诗歌《山乡风情》《不平凡的时光》,散文《人生脚步剪辑》《童年的回忆》《在父母墓前》《小区的南瓜园》等精彩篇目,具体表现出他重感情、念旧情、讲义气的高尚人格。其中,《小区的南瓜园》是他散文的代表作,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犹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文章从南瓜勾起童年刻骨铭心的记忆,联想到世界万物的玄机变幻,思索到人生的苦涩酸甜,从而礼赞南瓜执著顽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奉献品格,是以物喻人的佳作,读来意味无穷。
        中贵同志不仅诗文出色,书法也别具一格。多年来坚持不懈勤学苦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本书收录的书法作品,集中体现了功底扎实、运笔流畅、质朴自然、格调高雅、恢宏大气的“韩式风格”。
        岁月如歌,岁月如金。这本书名曰《岁月留痕》,中贵同志在80多个春秋里,究竟留下了什么?书内书外,品文品人,我们由衷地感到:留下的是,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而致的满头白发;留下的是,为百姓日夜操劳而致的满脸皱纹;留下的是,为工作顽强拼搏而致的满身疾恙;留下的是,阳光路上不停脚,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闪光足迹。
 
                                                                                                                      辛丑岁杪于乐耕书屋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