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如果定义到人之上,大概有三分是依靠天定神颜,七分是受评于心灵气质。先天相貌,基因既定,改无可改。心灵气质,却是要久经磨砺,于诸多诱惑中傲骨挺然,坚守本心才能积其韵而显其形的。所谓相由心生,有凛然正气的人,一定是久经考验,固守本真的人。
世间有诸多恶,诸多烦恼,或云贪嗔怒痴喜哀怨。这些避无可避的烦恼大概从人出生的那天起,就如影随形般地浸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生实苦,所以为了脱离苦海,人开始参禅悟道,立德树标。思考的多了,解决烦恼的效率高了,一套专门应用于某个群体的思维习惯和社会规则便横空出世,代代相传,增新除粕。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是为斩断凡人三千烦恼丝增能助力外,还有的大概就是为了保持人的美丽价值,或者说塑造普世价值观中的人性的美丽标准,让人信美守美用美。
几千年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国家的礼仪习俗具有着举世无双的人文之美。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无礼仪,美丑狰恶,实质上起绝对评价作用的点,都是这个人为人处世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核是否高尚,而非是依靠行为上繁琐的层层障目或者视觉上所谓的惊鸿面孔。
既然美被赋予了道德标准,所以积德行善即为大美大靓,缺德做损,即为大丑大恶。处于现世,有对是非美丑的觉悟和判断力,就会成为能否安享于世的重中之重。识美用美,不仅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还会倜傥于世,流芳千古。猥美亵美,必然会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直至臭名远扬,人神共厌。
只是现实一点的是人确实不可能尽善尽美,人性本恶。所以当人们遇恶声讨时,愤怒只能暂时抨击人性之恶,却根除不了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但是抨击无用吗?非也,一回不可两回,两回不可三回,三回不可千万回,总有将恶磨到没脾气,逞不了威风的那天。精卫填海力虽小,持之以恒精神高!
反思于日常,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许就如同那风中的一粒尘埃,随风潜行于浩渺天地,所以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或许同我一样的个人的建设力量总是那样略显羞涩,捉襟见肘。但是,纵然微渺如斯,我相信,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也依然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想要为社会大环境的文明进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想要真切地认识美,守护美,成为美的一份子!
美有多面,人性美永为最佳。守护人性之美,也许就是人能堂堂正正行走于世的真正法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