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揭秘将军衙署的楹联密码
2024-03-27 17:15:53 

揭秘将军衙署的楹联密码


马长鹏
        将军衙署坐落于塞外青城的闹市区,占地近3万平方米,方正古朴,威武庄严。在近300年历史中,共有79位大清将军在此办公。民国期间,这里是国民政府在绥远地区的政权中心,先后有18人以都统、绥远省主席等不同职务在此办公。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及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乌兰夫兼两府主席。这里名谓将军衙署,徜徉期间,文化气息时时扑面而至,悬挂的楹联意境深远,果然不负“一座将军府,半部青城史”之盛名。
                                                                              一
        走进将军衙署第一进院落,迎面仪门两侧门柱悬挂楷书楹联:“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相传此联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引用西汉周亚夫驻军细柳之典赠予大将周德威的对联。
        周亚夫,西汉名将,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汉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年),匈奴进犯西汉北部边境,文帝调派三路军队分别驻守灞上、棘门和细柳,以戍守京师长安。文帝亲赴军营劳军,灞上、棘门两营见到文帝的车马立即放行,主帅亲迎恭送。到了周亚夫驻守的细柳营,守门军士却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为由拒绝文帝入营。虽然凭皇帝的符节最终得以入营,但仍被要求“军中不得驱驰”,文帝只得“按辔徐行”。出得细柳军营,文帝感慨到:“此真将军矣!” 周亚夫治军之严可见一斑。此后“柳营”成了纪律严明的军营代名词。
       周德威,五代后唐名将。早年在河东从军,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以骁勇著称。随李存勖伐梁时战死于胡柳陂。后唐建立后,被庄宗追赠为太师。
       李克用赠周德威此联,希望他日训军马决胜千里之外,夜坐大帐运筹帷幄之中,要治军严谨、勤勉。除了期许、激励,李克用也许另有深意。自古帝王与带兵出征的将军之间的关系都很微妙,皇帝既想让出征的将军杀敌立功,又不想让外将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不胜枚举。周亚夫在军营内限制汉文帝御马行走的速度,或许有试探皇帝之心,以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汉文帝也没让周亚夫失望,严守军中法纪,向周亚夫宣示用人不疑的决心。“柳营试马”之举,使汉文帝、周亚夫之间良好的君臣际遇关系成为后世典范。李克用以此典入联赠予周德威,应该也有昭示信任之意吧。此后各地的将军府中,常常悬挂这幅楹联。将军衙署议门悬挂此联,一见即知此处为将军的府邸。
                                                                             二
        穿过议门,来到第二进院落。迎面是大堂,又称正堂,平常基本闲置不用,只有将军接圣旨或有重大活动时才启用。正堂有两进门,外门柱悬挂楹联:“议论作社稷谋,事业为黎民福”。此联并无用典,语意亦直白浅显,即做官就要利国为民,这样的对联,挂在正堂再合适不过了。而二进门柱悬挂的一幅楹联含意便深了许多:“将军更解神谶字,太史合书大有年。”落款为“道光二十一年,七十四岁张廷济书”。
       张廷济,嘉庆三年(1798年)解元,清金石学家、书法家,工诗词,善用典故,此联为张廷济以《天发神谶碑》书体撰写。谶纬起源于秦汉,都是假托神仙圣人的名义预测吉凶。王莽新朝末年曾流传一条谶语“刘秀当为天子”,王莽因此杀了多个叫刘秀的官吏。当时还是平民的刘秀因此跟一起劳作的同伴戏称自己可能是天子,却遭到了大家的讥笑。不想一语成谶,刘秀果真统一天下,建立了东汉,谶纬之学也就成了官学。三国吴主孙皓继位后,佯称天降神谶文,刻于碑上,碑文诡异,书体奇特,似篆非篆,史称《天发神谶碑》。此碑得到后世很多书家的追捧,张廷济亦对此碑深有研究,说碑文“雄奇变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大有”,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四卦,取民以食为天,昌隆通泰,祈求好运之意。大有卦按字面理解,“有”的意思是丰收,“大有”就是大丰收。“将军更解神谶字,太史合书大有年。”是说将军神算,更能理解上天的谶语,太史公应该对大丰收之年大书特书。盛世武功亦需文传,把这样一幅张廷济的自书楹联悬挂于大堂二门之处,尽显将军文武兼治的治国理念。
       第二进院落的东厢房叫“折房”,门柱上悬挂楹联“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传为清代书法家杨宾所撰集句联。杨宾,字可师。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据载杨宾“少聪慧,八岁能擘窠书。及长,工诗古文,不乐仕进”、“才高识远,留心经世大略”。上联“佳气生朝夕”出自唐诗人韦应物的《龙门游眺》“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韦应物,字义博,晚唐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代表作《滁州西涧》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龙门游眺》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沈德潜评论说“是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佳气生朝夕”直译就是美好的云气生于朝夕之时。 
       下联“清言见古今”出自唐诗人储光羲的《题虬上人房》“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江寒池水绿,山溟竹园深。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储光羲,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曾官至监察御史。诗风淡朴自然,曾与王维往来唱和。“清言见古今”直译就是高雅的言论见于古今之中。折房是将军的僚属起草、誊写奏折、上传下达公文之处,为辅佐将军日常工作人员的办事地点。辅官们每日接触大量公文,自然想每每所见都是“清言”,辅官的工作量又很大,若每日都能“佳气生朝夕”,心情当然舒畅。
        第二进院落的西厢房叫“回事处”,又称“文秘处”。门前挂有楹联“有为由猷有守,曰清曰慎曰勤。”下联“曰清、曰慎、曰勤”出自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的开篇之语:“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言为官的法则只有三项,即清廉、谨慎、勤恳。
       吕本中,字居仁,两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道学家。其玄祖吕夷简、曾祖吕公著皆位至宰相。吕本中早年以恩荫入仕,南宋高宗朝因反对和议,得罪奸臣秦桧而被罢官。《官箴》一书系从吕本中所著《童蒙训》摘引而来,南宋后以单行本流传。吕本中认为当官之法无外乎“清”“慎”“勤”,这也是《官箴》的主旨和纲领。上联“有为由猷有守”是对应吕本中的“清”“慎”“勤”三字而成,“为”、“守”可以理解成“作为”、“操守”,据《尔雅·释诂》,猷,谋也,可作“谋略”解。回事处是将军衙署的典吏整理日常往来文件、建档造册的办公处所,与东厢房的折房不同,回事处可能是协助将军处理日常政务之处,应该承担将军的部分行政职能,在回事处办公的官史,不但要恪守“清”“慎”“勤”三字为官之道,还需要有为官的能力,即“有为由猷有守”。
                                                                            三
        绕过大堂来到第三进院落,即二堂,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地点。二堂门柱悬挂古篆楹联:“政惟求于民便,事期可与人言”,由原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顾问,已故著名书法家杨鲁安先生“集西周金文”写成。“政唯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先生为《荆州厅事》题写的楹联,意为施政只求能利生便民,做事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
梁章钜,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护。将军衙署二堂的楹联,将梁章钜的题《荆州厅事》联“皆”改为“期”,一字之差,意义更深。只有达到百姓期望的事才可以告人,不但要求官吏政事公开,更要求官吏的政事要达到民众的期望才行。
                                                                          四
        绕过二堂来到第四进院落,三堂。三堂属内宅,亦称“退思堂”、“思补堂”。“退思”出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三堂有内宅门与二堂相隔,未经许可外人不得入内,是将军日常家居生活,读书修身之所。三堂的宅室不对外开外,只能隔着窗子看看将军内宅的基本陈设。三堂西配房是将军及家属用餐的地方,又称“内茶饭房”,正对房门的墙壁镶一面镜子,两侧悬挂楹联:“春天诗思行花径,月夜书声坐竹楼。”横批:“映雪读书”。此联化用宋代吴惟信的七律《送伯氏秋潭谋居》“朝吴暮楚几时休,未必江湖有白鸥。万事莫如归去好,一椽当为老来谋。春天吟思行花径,夜月琴声坐竹楼。但得余龄无俯仰,曾公食粥亦风流。”中的颈联“春天吟思行花径,夜月琴声坐竹楼。”
        吴惟信,字仲孚,南宋后期诗人。作品多借景抒情,代表作《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寓情于景,写游人尽欢散后,“流莺”开始嬉戏在苏堤的杨柳之间,虽不直书苏堤之美,却更显西湖景色之幽,构思独特,大有醉翁“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之神韵。“映雪读书”出自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传说晋孙康因家贫,晚上无钱买油灯看书,竟在寒冬大雪天,借着雪的亮光看书,终成饱学之士。 吴惟信的“春天吟思行花径,夜月琴声坐竹楼。”本写归隐之人的无奈,而将军衙署将上、下联各改一字,变为“春天诗思行花径,月夜书声坐竹楼。”配以“映雪读书”的横批,顿时成为一幅很好的劝学警联。
                                                                       五
        不知不觉已穿院而出,面对繁华的青城街道上的车水马龙,顿生从三百年前的大清穿越回来之感。游历将军衙署,欣赏名家楹联,似翻开了一部国学大典,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天下可以马上得之,却不能马上治之。历史上的盛世王朝大都军、政分署,如将军衙署般军、政合一的地区最高长官府衙并不多见。青城的将军衙署历经近三百年,建筑式样及文化遗产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这与身为武将的历代将军们非常重视文化修为不无关系。
       一座将军府,庭院几重深。楹联扑面至,典故向书寻。佳气时时有,清风处处闻。半部青城史,尽显中国魂!
                                                  原载《楹联博览》2024年5期


上一篇:桃花女梦
下一篇:裤子地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