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二哥的丰收节
2025-09-24 17:26:58 

二哥的丰收节


王 波
       秋分刚过,八道沟的秋色就像被秋风蘸了柿子酱,一日浓过一日。漫山翠绿先染成浅黄,再浸成金黄,连山坳里的高粱都红透了,像燃着簇簇小火。谷子的清香、高粱的微甜混着泥土的暖,吸一口,满是庄稼人熟悉的踏实。
       对二哥来说,这是一年里最忙也最心安的时节。他的丰收节从谷子泛黄开始,到最后一袋杂粮入仓,灶梁挂满玉米棒才算完。
       去年采风初见二哥,天刚蒙蒙亮,他扛着镰刀往谷子地走。裤脚沾着露水,鞋帮带块新泥,竹筐带子在肩头磨出浅印——一看就知常年扛重物。晨曦从山尖漏下时,他已割了半垄谷子,草帽压得低,脖颈被汗水浸得发亮,镰刀“唰唰”声像大地在回应。
       “来得巧!”他直起身揉着腰,笑得爽朗,“你看这谷子,雨水匀,颗粒瓷实,熬粥能揭三层油皮!”指尖抚过谷穗,熟稔得像摸孙娃的头。后来才知,从清明撒种到夏日薅草,从雨季防倒伏到半夜查看,每株谷子都浸着他的汗水。
      中午二嫂送饭来,竹篮里是热馒头、炒黄豆、腌黄瓜,保温桶里小米粥卧着土鸡蛋。二哥坐在田埂上,把草帽当“小桌”,就着山风吃得香,偶尔嚼粒黄豆,“咯吱”声引麻雀蹦跶。“累啥?”他摆摆手,“谷穗沉,收进仓,夜里睡得踏实!”
       饭后他摸出梨木烟杆,烟丝混着谷香飘在风里。“春天下种怕土干,凌晨挑水浇地,桶绳勒红肩膀;夏天薅草,汗珠子砸出小坑。”他望着梯田,语气里只有回味,“现在看这收成,啥苦都值了。”
       二哥的丰收节不只割谷子。玉米秆比人高,他掰下一穗玉米撕开外皮,金黄颗粒像小牙齿:“嫩的蒸窝头,老的存着煮糁子。”高粱地边,他摘下红透的穗子,捋出暗红颗粒:“酿两缸酒,等儿子过年回来喝。”黄豆荚捏着“咔嚓”响,圆豆滚出来:“留着发豆芽、磨豆腐,做卤水豆腐炖白菜最香。”
       这些学问他全装在心里,是跟爹学的,加几十年经验。“土地最实在,你对它上心,它就长好庄稼。”平淡话里藏着农耕人的理。
       八道沟的秋夜难忘。月亮把晒谷场照得亮,二哥趁月色脱粒,玉米机“嗡嗡”声像丰收的伴奏。我坐在谷秆垛上,草香混着月光凉意,浑身舒畅。他递粒炒黄豆,指着星河:“星星密,明年准好年景。”又算收成:谷子留1000斤自家吃,玉米给城里儿子寄点,高粱黄豆送邻居……“张婶爱吃黄豆,每年给她装一布袋。”
       62岁的二哥,儿女劝他进城,他总摇头:“这双手握惯了镰刀,摸不着土浑身不自在。”农忙时儿子带孙子回来,小家伙跟着掰玉米,笑得咯咯响。
       如今在超市见小米、玉米糁,总想起八道沟:二哥割谷的身影,草帽沾着谷叶;田埂上嚼馒头抽旱烟,烟圈在风里散;月光下他捧玉米粒,眼里满是欢喜。
       这些画面成了颗种子,种在心里。这是对土地的敬畏,对勤劳的坚守,是日子里最踏实的道理。这颗种子沉甸甸的,带着八道沟的烟火气,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
                            原载《辽宁日报》2025年9月24日


上一篇:种在阳台的乡愁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