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落地文字才生根——我的散文观兼评高学敏文集《水流花开
2016-07-05 00:00:00 

落地文字才生根——我的散文观兼评高学敏文集《水流花开


魏泽先

 

 

2012年冬天,我写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叫做《美丽戏台》。一位导演邀请我去北京谈剧本修改。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这个题材有人写过,但是,他的本子不落地儿,但故事性强,你的本子落地儿了,但是,故事性差一些。”其实,他说的我非常清楚,那就是生活和故事。所谓的落地儿,就是走进了生活。所以,我我认为,文章的写作,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戏剧,都要贴近生活。

最近,有许多作者问我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不过,经过自己反复思索之后,我想起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落地生根”,我以为可以作为一篇文章的优劣尺度。落地才能生根,生根了才能生长、才能开花结果。

也是2012年,不过那是秋天,我去喀左采访,遇见了喀左县委宣传部的高学敏,采访期间她送给我一本自己的散文集《水流花开》。

我这个人有一个习惯,一般新接到的书都放在床边,睡觉前或者是半夜醒来失眠的时候读上几篇,这样的时候安静,能静下心来好好看文章。

说实话,以前对高学敏的散文在报刊上也看过一些,但是,因为对她不熟,所以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是知道了这个人。

这次看她的文集,比较细致的了解了她的散文,总的感觉不错,用我的话说,就是落地儿的文字。娓娓道来,波澜不惊,有如走进了吹动着微风的春天的田园,田园里新叶初放,桃杏花开,田园里有她的家园,屋舍,她的亲人和朋友们。家常里短,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业、人生,喜怒哀乐等等。她的文字在指尖跳动,鲜活得能感受到呼吸和心跳。

比如《北方春天的雨》:

“北方春天的雨冷硬,完全没有南方春天雨的柔润。”“北方春天的雨,因雪的犹豫不绝而冰冷。立春一过,春情开始萌动,可雪的灵魂却依然站在季节的边缘徘徊不定,向前走一步是雨,转回身又是自己,就这样犹豫着、徘徊着。而我们,多少次站在春天的雨水里,寻找绿色的语言,可是没有。雨与雪经过了几个回合的‘争斗’,雪走了,春雨开始变得清爽、急促,大地就这样被唤醒了。”……这是真正的散文语言,如春雨般清明剔透,落在田园的泥土上,它有声音。

在《桃花红》中,她从桃花想到了母亲。

“老家院子里靠东墙边有一棵桃树,记不清桃树是妈妈什么时候栽种的了,只记得每年桃花开的时候,一树的桃花,嫩红水粉,映衬着老屋,满院的明媚,满院的喜气!”“妈妈喜欢桃花,有时,妈妈还会把凋落的桃花一瓣一瓣拾起,阴干后泡水喝,说是能通便、利水。”……

读到这里,我们不需要去探寻作者怎么回忆和怀念她的母亲,也不用去了解作者如何爱她的母亲,更不需要了解她的母亲是怎样的善良与慈祥,写好一棵桃树就已经够了,“每年桃花打骨朵时,妈妈就会在桃树下放一把椅子,闲时坐在椅子上一朵一朵地看着桃花,直看到桃花慢慢老去!”春天里的悲秋,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无奈。其实,在作者的笔端,母亲看的不是桃花,是她的人生。是她对家庭,对子女的付出和辛劳的收获。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犹如晨雾般的朦胧而且又实实在在,挥之不去。

高学敏的散文语言是跳动着的,有如音乐家演奏田园风情音乐时指尖的音符,流畅而迷人。

《桑熟时节》中,她写出了这样的文字:“在农家小院的西边我们看到一个菜园,很小。几垄还没抽薹的大蒜在浓浓的树荫下漠然地看着身边的一切;畦埂边几棵大葱已经结籽,举着如花的头,笑呵呵地灿烂着。小时候看见这种葱籽总会随手掐一个,与小伙伴玩耍,那时候还以为这就是葱的花呢。……”快乐而且童真,拿现在的话说,很“萌”。很有诗意,也有情节,鲜活并具有动感。

我以为,田园散文就应该是身边熏陶一生的原汁原味的地气,还有曾经过眼的记忆,美与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还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物事、亲情、友情以及大地与苍天的感悟。一粒微尘,一丝清风,一块石头一痕新绿甚至是一点微弱的似有似无的虫鸣都要把它上升到具有生命和灵性的高度。

目及一切万物都是美好的化身,把自己的经历用最好、最美的文字告诉读者,当然还有自己。

让每一句话,每一个文字都产生“看景不如听景”的效果,但是,最为重要的不要失去真实。即使是无病呻吟,也要呻吟的有真实感,有营造美的境界的效果。当然,完全的真实也是不可能的,合情合理的虚构不可避免。

在乡间,看雪花飞舞,听夜雨淅沥,禾苗破土,瓜果飘香,秋叶凋零,在冬日清晨的炊烟中联想记忆的篇章。

我的散文我做主,其实就是田野,丘陵,河流,村庄,季节,树木,庄稼,牲畜,菜蔬虫蠓等等,还有我和我的亲人以及乡邻的那些个事儿。但是,可但是一定要唯美。

一本20多万字的《水流花开》断断续续的看了近半年,每遇到精彩之处我都会折上一个角,读完发现已经折了三分之一的书页。因为近来有好多人跟我探讨田园散文的写作,我自然的想到了高学敏的散文集。于是,就有了要说说她的散文的想法。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精彩处太多,所以随意翻检了几处,妄加品评,不知作者是否见谅。其实,一篇文章中有一两处精彩的地方已经实属不易。       以上说的都是好话,当然,文集中也有不尽人意的篇什,种一地谷子,怎么都会出一些莠子的,但是,收获的人往往都把目光集聚在沉实的谷穗上,莠子可以忽略不计。

在谅解之余,希望作者吸取经验,在今后的创作中越来越老道,越来越成熟。

不管如何,我还要说一句:高学敏做到了——她的文字落在了地上,在辽西田园生根,生长,开花结果。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