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作品 > 新辽西派 > 崛起的“新辽西派”乡土文学
2016-05-21 00:00:00 

崛起的“新辽西派”乡土文学




朝阳的文学创作,在我省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走访中,记者拜访了朝阳市作协副主席邸玉超,他多年来扎根于朝阳,潜心创作,对于朝阳的作家群和文学创作情况了如指掌。

邸玉超告诉记者,朝阳文化土层深厚,文学创作队伍很突出,朝阳作家从第一届到如今的第七届连续荣获辽宁文学奖。尤其是朝阳的散文创作在辽宁省已经形成新辽西派

说到朝阳文学,最属辽西地域的风情作品,其中以散文最有特点。一大批写朝阳地域特色散文的作者,形成了一个群体,就有了新辽西派的诞生。邸玉超介绍,在新辽西派中,以致力于田园散文写作的谢子安为代表,他的散文集《雨走青纱》引起了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也是他开启了新辽西派乡土散文的先河。

遗憾的是,谢子安英年早逝。而后,新辽西派又崛起一批新秀,魏泽先、崔士学、李广智、张福艳等,他们的作品都可圈可点。

在朝阳的文学创作形成地域风格时,朝阳作家群也凸显了自己的风格。邸玉超说,朝阳农民作家群体是朝阳文学创作重要的又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个群体非常大,而且作品都有一定影响。比如说朱振山,是个地道的农民,到目前已坚持创作30多年,写散文和短篇小说。他曾在村里当过一段时间村主任,后来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生活积累,包括写作上的经验,写就了一部长篇小说《大官屯》。这部作品被中国作协等列为全国百位农民作家、百部农民作品系列丛书中正式出版。

当全国百位农民作家、百部农民作品系列丛书出版到第60部的时候,我省占了5部,其中四部出自朝阳作者之手,李铭一个人有两部《村官李八亿》和《民办教师》。

从农民走向文学创作,在朝阳似乎屡见不鲜,在邸玉超记忆中,一个个名字信手拈来:省级作协会员的农民作家有魏泽先、李广智、周莲珊、陈雨飞、赵玉国……在朝阳还有位老先生李永年,他对文学的痴迷,终其一生。他也是农民,出版过文集,他是个老中医,家住在朝阳的南大桥边,朝阳的作者没事都爱往他家跑,在那谈文学,慢慢地他家就成了朝阳一些作者的基地、民间的据点,也被戏称为文学的桥头堡

(摘自20127月《华商晨报》)

本报主任记者:杨东城;本报记者:隋婷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