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雪花飘,冬至到。12月22日,冬至到了。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标志着从这一天开始,将昼长夜短,中国北方数九寒天的气候到来了,大多数人家是要吃顿饺子的。
传说冬至吃饺子。源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据说在冬天,张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起来,外观看起来像人的耳朵,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用滚水煮透,让人连汤带水一起吃下,会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时至今日,人们把包饺子的习俗沿袭下来,但不再是包药物馅的饺子了,取而代之的是牛羊肉馅儿、三鲜馅儿、芹菜虾仁馅儿、酸菜馅……在我们这里,要属酸菜馅儿居多,因为,每当一入秋,家家户户都要将储备的一些白菜淹成酸菜,酸菜的淹制也容易,就是用温水将白菜洗过,放入大号缸里加水撒盐,用石头压实,腌制一个月左右便可食用。酸菜喜油,如果再炼制一些五花肉或者肥肉的油脂腊放入酸菜馅里,那可真就是大家的最爱了。
关于吃饺子有好多说道,如“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原汤化原食解饿又暖身”。这些说法也表达了人们对饺子的喜爱之情。
虽然最初吃饺子是为了保暖耳朵的,但实际上,即使选择温热性的食材为馅料,也难以达到防止耳朵受冻的效果,要想耳朵不受冻,还是戴好大棉帽或者耳套,围上围巾保护耳朵更靠谱些。
每次吃饺子,我还会浮想联翩,感觉人生就像煮饺子,不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淌过几次浑水就不算成熟。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信心和毅力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难免被狠狠地捏一下,被热气蒸一下,被开水煮一下,只有这样的人生才算丰富多彩。
冬至吃饺子,但愿大家都有个丰富的人生,充实的生活,把快乐和健康包进饺子里,尝着幸福的味道,开心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