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辽西年俗——贴春联
2017-12-25 13:41:32 

辽西年俗——贴春联


陈 军

 红色是最能代表节日气氛的传统颜色。全世界华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如果没有红色的映衬,其喜庆的氛围就会大打折扣。从中庸、平衡的角度来看,北方的冬季,万木萧杀,银装素裹,如果没有红色的点缀,整个世界会让人们感到窒息。而红色的载体,除了圆圆的红灯笼之外,就是那千百年来久传不衰至今仍被人们不弃不离的春联了。红红的春联是人们对春的期盼,对富足的认同,对喜庆的宣泄,对岁月的留恋;而流淌在春联上的文字,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平安吉祥的追求,对子孙后代的祝福,对五谷丰登的祈盼。春联,恰似生活中跳动的音符,把春节的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诠释得恰如其分。

 小时候,过了小年,求人写春联是过大年的一项重要准备活动之一。几十年如一日,全村的春联几乎全靠四爷写就。四爷是一位私塾先生,慈眉善目,饱经风霜的脸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及人生的阅历。以过小年为标志,四爷注定要为全村人家劳累到年根,有时甚至忙到除夕——个别懒散人家看见邻居贴上了春联才急急地送来红纸。四爷写春联一般在炕桌上完成,求写春联的人要根据家里需要的春联数量将红纸裁好,并负责给四爷打下手——研墨。那时墨汁还是稀罕品,又很贵,只好靠这种传统方式在砚台里放入少量水,用墨块研磨出墨汁,这时,满屋的墨香迅即弥散开来。四爷用嘴将毛笔衔住,根据主人选好的内容字数,将裁好的红纸折叠出方格,然后铺展开来,屏气挥毫,一气呵成。接下来主人要勤快地将写就的春联放到炕上的空地或柜上,等待晾干。那时候的我,对四爷佩服得五体投地,憧憬着有一天接替四爷为街坊邻居写春联,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小试牛刀是文革期间我读高中的时候。西隔壁的二爷家成分高,我爷爷、二爷、老爷一奶同胞,土改划成分时只因二爷在家里强势当家,得罪了许多人而被划为富农,而老爷则划为下中农,爷爷划为中农。这个历史的误会改变了二爷及子女的命运,在那个年代二爷全家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记得有几年二爷家过年没心情贴春联,我从门口路过,时时感到凄凉。这一年我心血来潮,决定自己买红纸为二爷家写春联,让二爷家和平常人家一样过春节。当我亲手将春联为二爷家贴上,看到二爷全家露出短暂的笑容,心中那份快意油然而生。当然第一次试手,稚嫩的字迹不免让街坊邻居见笑,可还是掩饰不住那份喜悦,至今回味起来仍历历在目。

 再后来自己当了一位教师,为四爷分担一些任务似乎理所应当。先是为家族和亲戚写,后来小有名气之后,为一些街坊邻居写,有时还要搭上红纸。那个时代,春联的内容是不可以随意乱写的,弄不好会惹出麻烦。而出处只有当时的《朝阳日报》或当年的《农家历》,所以千篇一律,多有雷同。我就试着自己编一些春联,当然要十分谨慎,既要有新意,还不能触及敏感词句。每每受到赞赏,心中十分得意。

 岁月更替,当年的情景已成回忆,可受母亲传统思维的影响,家里这么多年贴春联的年俗一直延续下来,每年贴春联仍是除夕那天我和父亲、儿子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已然没有自己动手再写的习惯了,因为市场上各种春联、福字琳琅满目,多为金粉写就,而且制作精良。有时朋友也会送来一些企事业单位为扩大影响派发的春联,内容亦是百花齐放,可以各取所需。每年我都要按照母亲的意愿,挑选平安、吉祥内容的春联贴上,祈盼新的一年家人平安,诸事顺遂。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