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大河东流去
2018-04-11 16:00:08 

大河东流去


  ------读邸玉超《大凌河传》

 凌河人家

在中国的辽西,有两条大河------辽河与大凌河,闪烁着华夏文明的曙光,一路奔泻,曲折东流,注入渤海。大凌河,泛着红山文化的光辉,喧嚣着“猎羊人”鸽子洞的悠远哨音,一路东去,流成一条蜿蜒的岁月的河,流成一条灿烂的文化的河------在绵延461千米的河道上,有一对寻梦的倩影,他们就是追寻大凌河风物文明的使者------朝阳市作协主席邸玉超王富云夫妇。自2015年6月15日至2015年7月17日(6月21日至23日,因文联工作耽误三天),历时30天,行程1260华里,完成了徒步考察大凌河的瞩目壮举。三次删削,著成19万字的《大凌河传》,这是一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著作,感佩之至。

邸玉超,1960年生于沈阳,籍贯辽阳,长期工作于朝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理事,朝阳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辽西文学》主编,作品获第六届第九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将。散文集《时光的色泽》,成就斐然,令人赞叹。熟悉的人,都知道其为人热情善良、做事严谨、嗜读书、有担当。邸玉超,为辽西朝阳的文化传播,文学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邸玉超,自从踏上朝阳这块热土,就厮守于她,深爱着这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除了2015年30天的徒步考察大凌河外,1985年到2014年,曾三次考察牛河梁,十余次考察大凌河不同河段,2015年5月1日,还曾徒步燕山湖“试走”。大凌河探源寻梦的人,是一只壮观的队伍,郦道元,顾炎武,王赤星,张万连,隋志超------邸玉超是这只队伍中最靓丽的不屈执着的身影。他把自己走成了一条文化的河------不借助任何工具,完全自费,即便坐车返回旅店,第二天依然到原地衔接,不留下一丝遗漏或缺憾。

邸玉超考察大凌河,准备得极其充分,追溯远古典籍,旁涉地方志,参阅书籍六十余卷本,书上仅列参考书籍24本。对史志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设,重一个“实”字,彰显史志的真实性,权威性。预备了防晒服相机徒步鞋水靴雨衣帽子被单等,一应俱全。一路下来,照片5500多张,视频170余小时,徒步日记数万字,发微信30余条。徒步大凌河,几近阅读了辽西文明文化的教科书,翻阅了辽西经济民俗的发展史,体现了作家“为圣贤立言,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

河流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写《大凌河传》,就是写辽西传。作家态度极其认真严谨,求真务实。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对辽西人民负责的态度,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鞭策着激励着。王富云女士,从徒步的第一天就患感冒,连续25天,还是一直陪着作家走下去。到徒步考查的第二十二天(7月9日)方好,这该是多么惊人的毅力,该是怎样的内驱力,何等的强大的爱的力量。他们六七次行走在风雨中,连续13天行走在30摄氏度的高温里。他们睡过百姓家的土炕,睡过大车店。7月14日,高温36摄氏度,中午就休息在玉米地边的杨树林旁。尤其在凌海市辛庄镇圈河村受到冷遇,夜里就睡在公路边一米多宽的人行路上。看尽了奇异的夜色,也感受到人心的冷漠。这是一种文明与文化的冷遇,还有这样的冷漠吗?一个民族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就不知其可了。

《大凌河传》,原稿25万字,三次删削,最后敲定19万字。用笔极其俭省,可谓惜墨如金;用语精当,有春秋笔法。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条理清晰,分类恰切。高屋建瓴,如仙人指路,临水照花。正文共十卷。卷一河本之源两部分,大凌河寻梦人,何处是源头。这是一个民族的寻根的队伍,这是一条河流的族谱。这是生命之源文化之源的探秘。求真务实,对修史有着重大的意义。河流的源头也是发展的,这是辩证的哲理的唯物的思考。作家自己更倾向一源说。对史书的表述,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的见解。大凌河真正的源头,非建昌县要路沟乡吴坤杖子村水泉沟莫属,《塔子沟纪略》《承德府志》的土金塔或土心塔,应当修改。《朝阳市志》中,万元店乡与万元店镇,新旧名称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应规范。还有的地名,已经合乡并镇,还使用旧名称,名不副实,应修订。人类不应该忘记这个“源”,对这个“源”的敬畏,是对人类与历史的敬畏,是民族的高度自信。卷二上古本纪,“猎羊人”的神秘世界,红山人的神圣王国,“夏家店人”的神奇水井。这是民族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文化之源的探秘,这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卷三龙城本纪,2015年的龙城,1600年前的繁华燕都,摇曳的金歩摇与清脆的马蹄声,和龙道与寂寞的取经人。勾勒了辽西朝阳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渊源与飞速发展历程,对辽西朝阳的历史与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高度赞美。卷四古道城垣,描述了大凌河畔的古道古城,彰显了辽西朝阳的地域文化历史走向。卷九志表,叙写大凌河岸边青铜文化,不同时期的桥梁建筑,渡口风情。是一幅卷轶浩繁的古老的辽西风情画。卷五记载,等你一万年,大自然的朝圣地。表述了大凌河流域的热河古生物群落和朝阳化石的发掘与保护,让中华龙鸟的美丽倩影靓丽在历史的天空,让辽宁古国的芬芳弥漫在岁月的空间。卷六列传,龙城进士义州进士。卷七志第一,喜怒无常的河,哭泣的鱼,绚丽的两河春讯,草长莺飞的凌河家园。讲述了大凌河水患,为水文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讲述了大凌河两岸环境破坏水资源污染,大凌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卷八志第二,辽西的书院,诗意碑林。介绍了大凌河流域的各个时期的书院,如一朵朵奇葩,泛着文化书香。尤其浓墨重彩描绘了朝阳的龙翔书院。这是自清乾隆凤仪书院至今朝阳市第一个民办非企业现代书院。书院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特邀评论家,朝阳市作协副主席,《辽西文学》执行主编,龙翔书院院长秦朝晖先生筹办,现有分院两家。书院广交文友,扶植文学新人。院训“仁者为善,智者读书”,以打造“文化朝阳,书香朝阳”为己任。龙翔大讲堂已经开讲十余期。卷十徒步日志。作家夫妇以高度的责任感,神圣的使命感,文化的敬畏感,用一种辽西精神,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壮举,可歌可泣。日志不仅有历史镜像,自然风光,风俗传说,还有古代战争,更有土改烈士刘乾庵,热河第一党支部,让朝阳精神大放异彩。

一幅照片定格一段历史,一段文字书写一次人生体验。读日志,几次汪出泪水。仿佛被酷暑炙烤着,又被大凌河的风光沉醉着。《大凌河传》,让大凌河及其两岸风光与历史浑然地站立起来,让一种文化精神站立起来,让文化自信屹立起来。《大凌河传》是不朽之作,是文化人精神的雕塑。大河向东流,邸玉超会依然坚信地追随一条河和梦想,执着地走下去,一路前行------奏响大凌河精神的凯歌。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