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吾却言“花菜阳台上,馨馨望蓝天”。俺可不是成心我家的花菜园与陶老先生唱反调,时代不同了,仅此而已!
只因童年生活在农村,青年又下乡插队之故吧?我对土壤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不,迁居的房子带阁楼有阳台,养花种菜的野心不免蠢蠢欲动。我与老伴设计着,商量着,不为吃菜只为看青,不为悦目只为活动筋骨。
由此,老伴在冬天里就开始为绿化阳台做准备,砖头,沙子,水泥,一一备齐又一点点运上顶楼。中间钢管铁架准备放花,靠阳台的东西角落各垒起了一米长,半米宽的单壁砖池子。老伴干完喊我“验收”。别说,为了植物有机生长,看来他颇费了一番心思,不仅用转垒成还用水泥抹面,不仅膛起了渗水的地板砖还留下一个渗水的出口。见他累得满头大汗,两手泥灰,我幽默地戏说“不错!不错!近看一空池,远看两鸡窝。”他接住我的话音调侃“池也好,窝也罢,要装满这俩池子,估计至少得10多袋土。你就喝出你那老胳膊老腿运土吧!”可不,俩个人忙乎了整整多半天,扛铁锹拿玻璃丝袋到楼下挖土,再汗流浃背的将16袋子泥土和草木灰一趟趟的扛上七楼,真的是腰也酸背也痛了,还落了儿子好一阵埋怨:“多大岁数了还不知注意,等我回来再弄不行吗?再说了青菜值几个钱,干嘛费这大劲!”嘿嘿!这其中的妙趣哪是他80后能理解了得!疲劳外加一顿唠叨使种好小园的决心更坚定了。
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既想种花又想种菜,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只好有盆必用,寸土必争,还得采取合理套种。我们在栽辣椒、柿子秧的大塑料盆里又撒上小白菜。、小生菜,珍珠罗卜籽,在种着南瓜,黄瓜,丝瓜,豆角的池子又栽了十几株草莓。高矮植物搭配,花与菜同盆。也许心有多大,地就会多大吧!14平米的阳台除了既采光又当门的一面玻璃窗外,三面已被藤蔓遮掩,让花和叶占满。一场春雨过后,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植物一派生机,绿意盎然。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菜花辉映着各种花卉五彩缤纷,次第怒放。
你看!竹节海棠雍容华贵的挺立着高傲的身躯向空间伸展;茉莉翡翠般的叶子护卫着一茬茬洁白的花朵开了落,落了又开;虎刺梅具有偶数特质的家族在迅速地繁殖,红花在绿叶的陪衬下炫耀着自身的艳丽;榕树刚刚换了大盆,得以根深叶茂;穿心莲润绿丰厚的枝叶上长满了蓉都都的小粉花;就是那些太阳花也是红粉紫黄相间绽放;金丝荷叶,红五星,紫牵牛早开,午合,你想欣赏她们的娇容只能在清晨那时刻,对不起!过时不候;再看那月季的娇媚,康乃馨的沉稳,兰草的幽静,金银花攀着铁丝一路攀登,真像参加选美大赛的美女,各领风姿,个显媚态,竭尽全力展现着自己的个性与花容。
菜们知道开花不是自己的长项,因而昙花一现急忙坐果,以别样方式与花卉媲美,以丰硕的果实回馈主人。 当餐桌上的蘸酱菜越来越少,以辣椒,柿子为首的高棵植物早已果实累累。快看!小白菜,小生菜的绿影转眼变成了太阳花的栖身地;丝瓜自做多情紧缠着牵牛花不撒手,而牵牛不愿与丝滕为伍,像一群娇羞的女孩躲着丝瓜犹如小伙子一般的倾慕,紧张地向铁架上的花们靠拢。豆角在南瓜硕大枝叶下勇敢的探出身子拥挤着倒挂在枝蔓上;黄瓜亦如一个淘气的娃娃攀着头顶的枝蔓打秋千;隔了几日你再看!茄子骄傲地穿上了紫衣,辣椒脱下绿裙换上了红袍,草莓躲在高大的枝蔓下却却地羞红了脸庞,小柿子前天还半青半涩,经过两天太阳的抚摸就变成了一嘟噜一嘟噜的红玛瑙。更有趣可笑的是两边的四个南瓜犹如节日挂的彩灯高高地悬在空中煞是对称;一个支架稳固着下面的柿子和挂在上面的黄瓜红绿相伴;茄子与苏子同盆私语;南瓜、丝瓜、苦瓜、加上豆角,交缠在一个池子里经风沐雨……
天道酬勤,垒池,运土,每天的浇灌换回了无以伦比的欣喜。金银花与茉莉在阴处晾干做我饮茶品香之物,苏子叶储存起来做过年蒸豆包的底垫会别有风味。另外,不完全统计,收获小葫芦14只,茄子 9个,南瓜4个,丝瓜8条,苦瓜7条,黄瓜12条,柿子椒24个,朝天椒若干,估计今冬都吃不完,小白菜,小生菜,小柿子还时常送邻居尝尝鲜。豆角产量最高, 每当吃着自家的南瓜熬豆角,那叫一个爽!连饭都省了。
每当晚霞落尽,捧一杯香茶端坐在阳台上,边纳凉边观看这些亲手侍奉的花与菜,心中就会被温馨充溢。深感与花菜为邻是一种既普通而又不易的幸福。流年随风,草木有情,看花开花谢,望云卷云舒,漂泊躁动的心灵好似找到了宁静回归的彼岸。亲近自然,结缘花菜,平常的日子好像被涂抹上了清浅的香气,心房里储存着满满一季的芬芳。
慈父引领入书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宋真宗陈腐的功利思想,奉劝人读书的警句; “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这是宋人黄山谷督促自己勉励他人读书的感言;“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这是充分享受过生活乐趣的翁森,在总结一生经验阅历时获取最有价值的结论 ; “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这是汪国真在他精品散文集里不无深情地发出的感叹...... 由此可见,要想生活的有取有舍、有质有量、有品有味,从小读书、且要读好书 ,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许是先天基因的禀赋,抑或是后天环境的陶染,我对书有种超乎寻常的偏爱。
记得那是1957年的春末夏始,父亲去安东(现在的丹东)。一去半月有余,致使六岁的我一次又一次询问妈妈:“爸爸什么时间回来?”妈妈明白我不仅是思念离家多天的父亲,更期盼父亲带回的礼物。因此,对我一遍遍的问询只是微笑地重复着:“别着急,明天就回来了”不知在我的几个“明天”的翘首盼望中,终于等回了父亲。
那天,我同邻居家的淑贤,小芳,胖丫正在跳皮筋。艳阳流泻的五月天,辽西大地已杨绿柳青,姹紫嫣红。时近中午,和勲的风儿热烈地亲吻着院中央那棵枝繁叶茂,白花串串的老槐树。使这个十一家共居的大杂院充满了阵阵幽香。再看,院子的地上伙伴们的身上无不洒满了“槐花雨”。看着风儿飘过树梢,闻着花儿过滤后清新的空气,跳着瞬间踩在脚下霎时又弹上头顶的粉红色皮筋,唱着“二五六,二五七,马莲开花二十一”每个人的小脸都红彤彤,口中都是气喘吁吁。正玩在兴头上,淑贤一句“小琴你爸爸回来了”使我就像中了潘托拉魔法似的顿时停止了蹦跳欢歌,片刻之后我一边急切地喊着爸爸,一边像小燕子似的扎撒着两只胳膊飞奔过去。爸爸一手提旅行袋,一手抱起冲过来的我,几大步就跨进了家门。
父亲轻轻地将我放在炕沿上,边同妈妈说着话,边打开旅行袋的拉链。我盯着鼓鼓囊囊的旅行袋,小脑瓜在迅速地转动:大上次是一个五彩玻璃球,上次是一条公主裙,这次爸爸给我带回的又是什么呢?布娃娃,花衣服,还 是......就在我的猜测中,父亲掏出来一大包花花绿绿的糖果,我和弟弟抢着把糖含在嘴里。接着父亲掏出一个捆得很仔细的的黄纸包,当他打开绳撕开纸,我的眼前一亮,啊!苹果绿的布面上,缀满了杂而不乱的小白花,三小点组 成橘红色的花蕊,使小白花在翠绿色的衬托下鲜活起来。真好看!我一把夺过花布披在自己身上,父亲 见状忙说:这布是给妈妈做旗袍的,不要弄脏了。话音未落,父亲又从袋里掏出另一个纸袋,轻轻抖开,是一身深蓝色带白飘带,镶白裤线的海军服。有了花布的教训,不用问这肯定是弟弟的。见到我泪珠就要滚下来的失望神情,父亲才缓缓地掏出另一个四四方方的纸包说:“这书是给你的,海军服虽是弟弟的也由你先穿。”听到此话我才破涕为笑 。漂亮的海军服并未对我有多大的诱惑,而那本真正属于我的书,却让我爱不释手。因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连环画。况且那个黄头发外国小女孩,用双手捧着燃烧火柴的封面,也激起我幼稚的好奇。我缠着父亲立即为我讲述,听完讲述还不解渴就自己看,直到翻开每页都知晓其内容为止。这个悲惨凄凉的故事,不仅引落我些许同情之泪,还使我懵懵懂懂地了解到人有穷富之分,浅浅地悟到一 些当时虽说不清,但对自己今后成长却是有益的道理。
记不清是那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其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话用在我身上真是恰如其份。这一看,我误入父亲单位的图书馆找到了读书的广阔天地;这一看,开拓了我的视野从父亲干部进修班课本里巧遇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看,我有幸认识了《烈火金刚》,品尝了《苦菜花》,走进了《三家巷》,穿越了《林海雪原》;这一看,让我欣赏拜读古今中外名作家珍品,而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也许当时父亲为女儿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无刻意的追求。为女儿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没有过多的期待。然而,事物就是在这有意无意之间,产生了让人难以估量的效应。回首前尘,事实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喜好读书的诱因,是我步入文学殿堂的阶梯,是我精神世界的初恋。这不期然而然之的误入“藕花深处”五十又四载,使我从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小女孩,蜕变为一个小女孩祖母的同时,也明白了人应有所为,而后方可有所不为的道理;明白了幸福快乐来自成功地做到量入为出,并偶有节余的必要;明白了心灵为什么在朴实真诚中活着,才会变得纯洁、美好、充实、平和;明白了邪恶和贪欲,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地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明白了人降生于世,得意时要淡然视之,失意时须泰然处之......
读书使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大悲大喜,体味到人间的冷暖和人性的卑微与高尚;读书使我领略了人世百态增添了生活阅历,让恩怨情仇得失荣辱,在沉浸书的情节中烟消云散;读书使我忘却红尘烦恼,在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中,感受到音乐一般的舒缓与震撼,享受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曼妙佳境;读书使我以书籍的雨露,滋润着干枯贫瘠的心田。用文字的空灵,抒发着心底的冷暖孤寒,通过自己的拙作在博客里抛砖引玉,结识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无数文贤。
漫游书海几十载,我历经了“吞书”、“啃书”、“品书”这三种境界。 “吞”包容了我少年的读书生活, “啃”叙述了我青年阶段的读书生涯,“ 品”描绘出我不惑之年以后的读书意境。 随着“吞”、“啃”、“品”这三部曲的循循渐进,书早已成为我的闺中知己,成为我最忠实的朋友。淡淡书香惹人醉,教我温婉生娴雅。在与书相伴的日子里,细细品味着书香,书魂,书音,书韵的静谧;悄悄感受着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乐趣。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父亲,是他老人家自幼赠给我一把,可以开启智慧大门的万能钥匙,使我在浩瀚的书海里尽情遨游,得以品尝知识的甘露,而这些是我今生今世,享不完用不尽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慈父引领入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