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故乡的毛毛道
2018-10-06 20:21:00 

故乡的毛毛道


贾忠武

小时候看书,经常读到“羊肠小道”这个词语,每以为那就是在大山的肋骨上像羊肠子似的崎岖绵延的小路罢了,那还是家里杀了一只绵羊,才体悟到的。至于乡间的毛毛道,我还以为那就是像毛毛草穗似的平常、平淡的,极其普通的乡间小路罢了,或是舅舅家格子窗专门留给猫夜间回家的糊着小门帘的窗格子罢了。现在,离了老家多年,才深深地体会到,那是故乡的根。
       小时候的故乡,草木茂盛,山泉淙淙,有一处风景,有一户人家,就会有一条或浓或淡的或粗或细或浅或深的乡间毛毛道。那一条条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毛毛道啊  ,简直就是像门牌儿一样的名片儿。谁家老少爷们几个,秃丫头傻小子多大,就像咱的手掌纹,了如指掌不为过吧,甚至谁家吃啥饭烧啥柴禾都能闻得出来。
       小时候的玩伴喜欢聚堆儿,去谁家串门,那是拔脚就窜到毛毛道上去,叽叽喳喳鸟雀一样落到人家的院墙下。春天谁家的杖子根儿,开了秫秸花、家桃花;夏天谁家院墙边儿有杏树,谁家的杏子黄了;秋天里谁家的篱笆上专门落大大的蜻蜓,冬天里谁家的院外枣树下会有落枣。就像认扑克牌查星期天儿似的,一瞅一个准儿。
       小时候,去谁家串门,有时也别无选择,就是像长征一样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走呗。当然也知道,谁家的是红土道,雨天一滩泥,走起路来鞋底厚厚的就像唱戏的皂靴。谁家的道是黑土道,走起路来不沾脚,轻便松爽得很。老一辈常说,两个山到不一起,两个人到一起了,山不转水转。后来,崔士学老师的散文《千步峰》,终于改写了这至理名言。两个山的泥疙瘩,不是像个孩子似的跑到一起了吗?
       那一条条毛毛道,像草绳儿一样缠绕着沟崖边儿;像河边的柳树棵子一样贴着河套沿儿。夏天里,哪块地方的荆条榆树毛粗壮;冬季里,哪块地方杨树叶刺槐叶厚实。就像课本上的公式,记在笔记本上一样。溜光锃亮的毛毛道,就像瘦瘦的小溪,流进了庄户人家。
       那草绳一样的打着卷儿的猪尾巴一样的小毛毛道,就像黍秸上的乌米已经淡了远了。小山村像一棵玉米秧,毛毛道就是它的根啊,那一户一户的人家就是它的孩子 。许许多多的毛毛道,都已经消逝了。走过去,就像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写的:横柯上蔽,在昼尤昏。就像穿过 密密实实的芦苇塘,有曲径通幽之感。稀稀疏疏的破败的老院子,就像陈年的秫秸垛,有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苍凉。
        故乡的毛毛道,根一样扎进了我的心田。乡民们那勤劳善良坚韧淳朴的品质,也像这根一样的小路,蜿蜒在我的灵魂里了。


上一篇:走近凤凰
下一篇:金秋故人来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