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平陈家店村,是一个近代村落,是乡村振兴后,经过资源的重新挖掘,新定位的小米村。它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从东北开关起,山东人闯关东,来此开垦土地,五六代人在此耕耘。往前追溯,这里是辽代统治区,辽代贵族的遗迹在山丘中遗留,当时这里是肥沃的牧场,牧马所在地。再向前推,这里是红山文明古国范围,离本村60公里附近,是兴隆洼考古遗址,兴隆沟出土了粟,粟的年代距今约7650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小米实物遗存之一,也是唯一经过精确年代测定的最早的小米遗存。本村的小米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味,也真的令来村的文化人惊叹不已。
在祖辈耕种小米的历史积淀中,村民家家户户,从老到小,隐藏了无数的小米情丝,走出村的孩子们,分布在祖国各地,挥之不去的乡愁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小米情结,菜包,米汤,捞饭,熬粥,无不令人暇想。村里哪家姑娘出门子,都要从长辈那传承些小米的手艺后,再嫁给远方,而到婆家后,从娘家带走的与小米相关的本事就是看家的本领,令婆婆另眼相看,外地的媳妇新入村,不学个三年五载的小米厨艺,怎么能令夫家满意?小米的文化已经在日用而不知中悄悄的弥漫在周围,这就是陈家店村。
打场,间苗,筛糠,簸箕,压滚子……在劳动的辛苦中,凝结出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提炼出人生的智慧。
回味上个世纪,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稀粥,泛着黄,含着香,端给做月子的媳妇,充满了浓浓的家庭味道。拿着汤匙,哈着热气,小心翼翼的喂给襁褓中的婴儿,多少的母爱就在这平常的一举一动中流淌,活累了,外出劳作回家,喝上一碗,就觉得,日子是实实在在的,五脏六腹中,清气上升,脑门上浸出的微微的汗,就会有脉气张开,通经活血的感觉。而随着快餐文化的深入,随着时间节奏的浮燥,多少忙碌的游子,已经没有耐心,来品一碗这富有传统味道的家庭餐。杂七杂八的饮食泛滥,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智盲,还有多少返朴归真的人,能再有心境来一碗稀米黄粥的美味?我们今天,会吃到各种美味,还能有多少知足的幸福的感觉?
叹时间老人,冲淡多少人间的纯真,留给了历史的烟云。时光到了信息时代,高速时代,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我们也无法挽留当今的文化融合与城乡融合的脚步,但这里,却让你能静下心,能慢下脚,能听听鸟,能嚼下野果,能望一下山峦的彩云,能触摸一下滚烫的热土。
在山里人家,端一下老农的饭碗,品一下山沟的味道,尝尝新出锅的饭粒,闻一闻飘满香味的菜肴,也许在异地异景中能找到麻木已久的感知。
小米的情,小米饭的味,没有什么惊人,就那么普通,就那么有温度,就那么容易满足,小米的故事,家家都有,小米,就在我们的红尘中,就在我们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