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它在众多的庄稼名字中之所以占了一个高字,除了它籽实比其它粮食离土地最高,它还可以做餐果腹,酿美酒,敬天地,悦神仙,迎宾朋;给一方厚土增光添彩,繁荣昌盛。
——在“华新杯”全国散文、摄影大赛采风车上想到的。
农历戊戌年七月二十九,公元2018年9月8日,这一天正好是节气的白露。农谚说:“白露见高粱攒”,意思是说,这个季节庄稼开始收获了,在东北,高粱曾经是一个标志性的代表。
高粱攒,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要是到偏远的山村的话,兴许还能见到,但是,可能不多。所说的高粱攒,就是在收割高粱的同时把它捆成捆,把十几捆为一个攒竖起来成“A”形架在一起风干,这样一个个攒有序地站在田野里,那是一片秋天收获的风景呢。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华新杯”全国散文、摄影大赛采风团走进了辽宁华新集团。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摄影家们采撷到了华新集团近四十年辛苦耕耘的丰收硕果。
大巴车在飒爽的秋风中轻快地行驶在三燕古都的大地上,车外,明晃晃的一轮秋日居高临下,向大地喷洒火热的阳光,把遍地丰收的庄稼烤的响干,烤的幽香弥漫。天空格外的蓝,云朵格外的白。车里,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包良全满怀豪情,高高兴兴的向采风团的艺术家们简单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史。我知道,公司的发展史,也就是一个领头人的创业历史。
1981年,大凌河畔一个叫孙跃武的青年扛起行李卷告别村庄,告别父老乡亲以及白发爹娘,跟随当时的孙家湾公社工程队离乡创业。那时候,谁又能知道,他的这一次远行,会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播下了一粒成实饱满生机勃勃的红高粱呢。
春种一颗籽,近四十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汗水和智慧的耕耘中,这颗种子它发芽结实,结实成穗,穗红如火,火的热烈。它糯而且涩,糯的坚韧,涩的赤城。陈酿之后,醇香浓郁,香飘八方,可以敬天地,悦神仙,迎宾朋,醉一方厚土,迎一轮火红的朝阳。
在距离三燕古都朝阳并不遥远的盘锦,这个古老的大凌河与浩瀚的渤海握手相拥的地方,茫茫的苇塘一直都在散发着八百里大凌河水的气息,回响着大凌河奔流澎湃的涛声。
其实,这一条母亲河一直都在孙跃武的梦中流淌,记忆中,老宅土屋里那一豆摇曳的灯光下,母亲的一条丝线“临行密密缝”魂梦牵绕,让他“唯恐迟迟归”始终不敢忘却啊。
在八百里大凌河的潋滟波光摇曳里不知道多少个日出日落,孙跃武默默地站在浩瀚的渤海边,透过浩瀚的苇塘和林立的油井遥望家乡的方向,他俯下身来,掬一捧饱含大凌河气息的海水,一遍遍默念《本草纲目·禽部》所载的:“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的热泪中,许下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回报家乡的初心。
不忘初心,胸怀一腔赤城,孙跃武远在他乡,先后创办多个经营实体,经营业绩显著。其中,盘锦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全优表现享誉一方。2000年,公司发展到高峰期,已拥有多个专业施工队、多个自营队,职工人数多达数千人。
孙跃武所领导的建筑企业,在辽河油田接连创造了承揽工程数量、建筑面积、各项荣誉、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等多个第一。据初步统计,在辽河油田创业的二十多年里,先后承建了居民住宅、学校、机关办公大楼、冷藏库、大型停车场、酒店、宾馆等各类工程200多项,总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先后荣获160多项荣誉和奖励,为振翅高飞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积聚了数量可观的财富!
2002年2月8日,《辽河石油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孙跃武所领导的企业进驻油田创业20周年的纪念文章,在异域他乡向全社会展示了他的靓丽形象。
2003年的那个严冬将尽的日子,在一望春风越过茫茫渤海北归的亮丽阳光里,孙跃武终于做出了回家乡发展事业,回报故土的决定。
自此,他在家乡朝阳的大凌河畔相继创立了华新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天然气、路桥等多个公司,先后参与并承建了北大街改造、客运中心建设、兴隆大家庭百货大厦建设、天然气开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
岁月如梭,一条时间的银线在日月更迭中往复穿行,一幅锦绣画卷在三燕大地次第展开。
今天,我们走进慕容古街,一脉古风迎面从一亿四千万年前徐徐吹来,在身边徘徊氤氲,酝酿成一团化不开的古气。沉浸在这样的古气中,欣赏亿万年的古生物、植物化石,把玩贯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物,我突然想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条古街,今天,远方的来客,到哪里去寻找朝阳的古老呢?
秋日的阳光下,牌楼耸立,青瓦彩绘,飞檐灵动、气势恢宏。古街上,一粒树化玉的晶莹剔透折射出了朝阳亿万年的变迁,亿万年前的花鸟虫鱼在这里得以重回自然。一件青铜古器的锈迹斑驳铸就了五千年岁月变幻的沧桑,一串崖柏的古朴凝重捻出了东方佛都的辉煌。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条古街,才让前来领略朝阳古老文化的八方游客不虚此行,津津乐道。特别是金庸老先生“慕容街”的题词,让人们又回想起了塞外王朝,慕容家族金戈铁马的风云变幻,给这条古街贴上了足以吸引天下游客,辉映千秋的文化标签。
走出古街,眼前一辆辆出租车在古都的大街上往来穿梭,车辆驶过,留下来的依然是一种田园般的清新,自然。
驻足在兴隆大家庭前,在出出进进的人流里,仰望高耸的大厦,秋日的阳光挥金撒银,一群鸽子轻快地掠过,洒落一片祥和幸福的快乐音符。
路过客运中心,这个让朝阳人告别无大型客运枢纽的历史地标,如今,正演奏着的是迎接八方游客的迎宾曲,以及朝阳地方经济繁荣的宏大乐章。
走进兴隆商品小区,耳闻目睹的都是让家乡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喜悦,以及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出来的居住消费新时尚,创造出来的居住生活的全新的感受。
在正在开发建设的“华新城”三期别墅住宅小区的施工建设现场,艺术家们又惊喜地看到了一个以新颖的设计、独特的造型来完美地展示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家园,以其优美、安全、舒适和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生活小区绽放在美丽的朝阳大地上。
孙跃武在楼盘与钢筋水泥之间摸爬滚打,几十年的风雨始终没有洗去他身上的泥土芬芳。2003年,他成立了朝阳格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集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积极组织纯糯高粱及其它粗、杂粮生产,奋力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经营业务由“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国内、国际贸易”组成,所生产的农产品全部来自种植基地。相继成立了辽宁红雨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辽宁红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朝阳高粱种植研究协会,为家乡酒高粱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带着敬佩的心情,在飒爽的秋风里,在蓝天白云下,在瓜果飘香的辽西大地上,采风团走过了如火的高粱地,走过了青砖壁瓦 雕栏玉砌的慕容古街,走过了兴隆大家庭的高耸的建筑,走过了正在建设和已经入住的鳞次栉比的一座座楼盘、忙碌的加气站。最后,走进了华新集团的大院,见到了这个身材高大,笑容和蔼,平易得如同一位乡邻的传奇人物孙跃武董事长。
在跟他握手的一瞬间,我突然有了一种想象,从他的微笑里,我似乎看见了在大东北,在大东北塞外辽西,在塞外辽西大凌河畔的三燕古都的厚土地上站立着的一棵红高粱。
这棵红高粱,他穗大结实,籽粒饱满,在近四十年的春花夏绿秋实冬藏中慢慢酝酿中,终于奉献出了一杯浓香四溢的美酒。在这样的酒香中,我看见一轮太阳在大凌河畔凤凰山凤冠上冉冉升起,温暖亮丽的阳光铺满了朝阳大地。
(此篇荣获“华新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