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赵铁华诗集《渔夫唱晚》将付梓,竟然嘱我作序,心中惴惴然。我虽可以说写过很多诗词文章,也有一些发表,可竟一部书未曾独立出过,给人作序,未免唐突。本人认知局促,领域狭隘,又习惯直言,若有不当,或有不良影响。无奈铁华言辞剀切,推却又是不恭。于是,就写写我的体会吧。
要从学院林先生找我说起,应是四年前了。说是有一位工人的作品,问我看看行不?我边读边觉得这是一位文学青年。后又有我社鲁明廉先生签字介绍,申请加入文学社,于是见面。才知是一位62岁的先生。提此旧话,是说铁华追求诗歌创作,不倦的学习精神。
铁华,对诗歌的学习创作激情饱满,孜孜以求。他让我看的诗稿,就写在笔记本或原稿纸上。基本定稿的才花钱或请人输出在4A纸上。现在,已进入手稿消逝的年代,还有人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地挥笔写作,足以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的传统学习精神。
据铁华讲,他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有时打电话,和我交流切磋写作知识,信号都不好。我就想,一位肩担工作的老工人,利用休息的时间,或中午或夜晚,炎炎夏日、凛凛寒冬,工作之余,凝心投入到祖国传统诗词的研究写作里,这就是坚韧的文化自信。不知苦累不务奢华不贪逸乐,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诗词阅读之中,足见中华诗词的理念伟力。
铁华对生活充满爱。从作品中表现得很充分。对有贡献的志士仁人,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现代模范,给予热情地赞颂;对伟人领袖,致以由衷的敬仰;对亲朋挚友,抒写不尽的真情。例如:《步韵鲁明廉自嘲诗》:“丽句卓词功非浅”、“英才妙运乾坤笔”、《<曹永玲诗词选>读后感》:“宋韵唐风歌盛世,平涛仄浪涌胸怀”,意思上既表达了对诗友的评价也看出自身对诗词平仄形式的逐渐领会。《登天安门城楼》:“东方巨擘一挥手,五十六族共春秋。”表达对人民领袖的无比敬仰之情。“芦花似雪当空舞,玉鹤如云向日喧。”(《盘锦》)“灿烂星辰悬木杪,天街处处涌神仙。”(《朝阳城春节夜景》)等,写出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勤劳俭朴待人诚,邻里同乡有赞声。”(《悼三伯》)民风亲情,真诚可见。
铁华为人恭谨谦虚、铁华言谈热情坦荡。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诗的写作修改上。诗稿带在身上,遇到知音就切磋请教,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文学社的同志们很多人都被他的积极认真的学习精神感动。从作品中更可以读到他的勤奋。每到一处有所见所感就写出来。例如:“朝乘雪橇风生耳,暮闯棕熊狗啸空。”(《客居鄂伦春抒怀》)写家乡的凤凰山大凌河,凭今吊古,发怀古幽思,寄颂今深情,多有醒人耳目之句。
铁华创作的主要是近体诗。近体诗对立意布局手法技巧平仄格律有较严格的要求。完全合乎平仄格律是需要再下狠功夫的。每位学习格律诗写作的人都疏忽不得。为凑格式的句子会像没成熟的果子一样酸涩,不合格律的句子,读着会有不协调感。
铁华对祖国传统诗词的热爱令我敬佩。几次读铁华的诗稿,使我想起以前我的一篇文章里的话: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精华之一。在当前,“急功近利、学了几句洋文就嘲笑孔夫子的偏念影响下”, (此语见于报章,非我的偏念)学习宣传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正能量,致力使其发扬光大,对自身、国家、民族,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洋为中用”“师夷之长技”,是我们民族睿智的表现。“古为今用”,更是我们的持续发展需要。
有人或许想,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还钻在故纸堆里,品味“死人的文学故事”,还有多大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处处闪烁着光辉灿烂的明珠。漫游于这条长河,撷取几颗珍珠,或是拾取几片彩色的贝壳,都将是我们生活的乐趣。更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你求职遇挫、生活困窘时,读到这样的诗句,你会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昂扬奋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坚定的必胜信念!有志如此,生存何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四海之内皆兄弟,坦荡如此,闯荡“江湖”,处处结挚友,创业何难。“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聚散离合,人生常情,有如此认识,生活怎会不潇洒?陶冶情操、培养心趣,祖先为我们积累了财富。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读了这首诗你的感觉如何?“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赵壹《刺世疾邪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读到这样的愤事嫉俗之语,你作何想?这可以使我们认识社会的发展。认知一些不良、丑恶、龌龊现象古已有之,绝非我们的时代所仅有,少一些抱怨,多想一些办法。达观地面对世事的负面。
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有精华,也有糟粕。历史遗存问题的罪都算在当今,显然是不客观的。同心协力去解决,才是积极的社会观念。站在高处看社会人生,把握人生。
一个人,要锤炼陶冶精神,要弘扬民族精神。经济贫困,填不饱肚子;精神贫困,直不起腰。当失去精神信仰的时候,即使富,也是肥得流油的猪,面对屠刀时,只剩觳觫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学习、鉴赏、品味、研讨文学典籍,从闪耀着无限光彩的文学故事中,继承祖国的文化,是乐事、大事。祖国传统典章文存的正能量是宝藏。
爱、祖国的文学;学,祖国文学。给我们生的力量无限。
我发此文时还没有结识铁华。可自从和铁华接触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赵铁华正是一位充满文化自信而力量无限的人。
有铁华专心致志的精神,他的诗一定会更好。
赘语:我真不会写序。说得太好,有阿谀逢迎之嫌;挑不足,又恐误损作者积极性。引述我的文字,是说铁华正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