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城如一双长长的手臂,牵起了辽西与华北。燕都与燕京,就格外的亲昵。就像北京一下雪,就成了北平;辽西一下雪,就成了右北平。著名的中国长城研究专家罗哲文教授说:长城是中国之最,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呵护着一个江南女子一样妩媚的古北水镇。周艳丽的散文《以水为魂》,很纯净地呈现了古北水镇水光潋滟的乡愁。
古北水镇,在一般作家眼里是繁华的,喧嚣的,如北宋汴京,如苏州杭州。或者是笙歌管弦,红灯绿酒,轻盈曼妙,款款而行的诗雨纷纷词语纷纷的江南世界。周艳丽在繁华的背后,发现了空灵清寂。在游人如织,船桨如歌,戏台喑哑的世界里,作家感受到空前的空灵静寂。古镇就像在喧闹中虔诚的修行者,忘却了一切,只有静寂。读周艳丽的散文,给你一种放下一切烦忧沉重的感觉,就像赤裸的灵魂穿行在小镇的旧时光里。青瓦灰墙的世界里,睡着遥远的旧时光。“永顺染坊高高挂起各种颜色的布匹,色彩艳丽的在风中飘曳;司马烧酒作坊里,石碾子和储酒坛默默地对视;震远镖局,人去楼空的光阴在阳光下安睡;杨无敌祠,泥塑的杨将军器宇轩昂不怒而威地站立着------”只有心静如水的心灵,才会感受到那份空灵静寂,才会有别样的乡愁。旧时光便在温软的心灵里恬静地睡着。罗马式教堂里,每一分空间都飘逸着端庄的宁静,让灵魂如水一样清纯。戏台上穆桂英挂帅的唱腔,任是怎样执着也不能穿透古老的建筑,旧时光的诉说增加一份宁静的修行。在沉稳的瓦灰色调里,山楂树海棠树,红艳艳的果子与一盏盏大红灯笼相互照耀,还有色彩张扬的招牌也招摇着。小镇的旧时光就如色彩艳丽的刺绣或是锦缎华丽背后的沉稳的底色。老故事就应该这样的,恬静地诉说。
古北水镇的旧时光,如江南的浅睡的梦幻。作家的情绪就像蒙太奇一样把辽西的,古北水镇的,江南的,各式的水光潋滟的乡愁呈现出来。灰色的悠长小巷,淡淡的小桥流水,悠悠的乌篷船,就像杜牧的诗句,或是江南小令。小巧中透着深邃的乡愁。古北水镇最适合安放灵魂,因为这里是宁静的世界。古北水镇还是一个流淌辽西乡愁乡韵的世界。辽西的皮影流水般的浸润在这片土地里,辽西的文化,作家的乡愁就水光潋滟的滋长开花。故乡的干草垛,辽西的皮影戏,姥姥的纺线车,还有旧时光,都在乡愁里绽放。作家在行走,文化也在行走,不忘来处,这份水光潋滟的乡愁在水镇里行走,竟是那样的深邃洒脱自然。作家的功力也就彰显出来。
古北水镇山顶上的瀑布,缥缈喧哗,像美人裙裾一样轻盈华美。小镇就如浑身上下散发着水汽的江南美人,婉约含蓄阴柔。这样气质的美人,让去过江南的人都忘怀不了,总觉得似曾相识。疑心水镇一定是乌镇嫁过来的江南女儿,带着她的梦幻行走在灰色的小巷,或是在乌篷船里,就是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又何尝不是大凌河或是青龙河滋润的标志的女孩,聆听着痴醉的影调,怀想着辽西旧事的乡愁。周艳丽把辽西山风一样的乡愁,变得不再粗野;水光潋滟的乡愁,浸透着辽西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艳丽的散文《以水为魂》,笔力沉稳,语言典雅,有着诗意的氛围。更是那份安放灵魂的境界,让文本厚重。忘却一切,不忘来时路,沉得下心来,潜心阅读才会触摸到那份深处的灵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