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土地有记忆 乡愁接远风--读文晓辉散文《乡村三题》
2019-07-16 15:08:09 

土地有记忆 乡愁接远风--读文晓辉散文《乡村三题》


凌河人家

 

读文晓辉的散文《乡村三题》(发表于2019年第6期《鸭绿江》)眼前一亮,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才是辽西的厚重的土地,有辽西的独特记忆。每一粒文字都像辽西的糜子红高粱向日葵,飘着《傻顺的油葵地》的浓香,滋润着《村子养着一口井》的清甜,透着《好久不见燕子飞》的老屋子的气息。他的文字,就像傻顺的油葵那般茁壮,就像山脚的坡地那般坚实。土地的气息,山的气息,泉水的气息,庄家的气息,昆虫鸟雀的气息,人的气息,都在这辽西的小山村弥漫开了。有遥远的山风,有久远的民风,有土地的记忆,真真正正地有地气冒出来。

《傻顺的油葵地》有记忆有人性有思想。“因为风吹来,就给傻顺让出一块油葵地。没多让,就让那么一小块儿。能种九百棵向日葵或是三十垄荞麦。”“因为山和它上面的草木知道,不可能都是山,也不可能都是地。”土地的思想就是人的思想,土地的记忆就是人的记忆,土地的性格就是人的性格。譬如傻顺,譬如国军媳妇。所以,“春天到初夏,一条条垄就像懂得作息的村氓舒适地躺着不动,有轻微的鼻息,甜甜的酣梦。”只有粉红的花灿烂地开着,不知道是粉红的花喜欢油葵地,还是油葵地喜欢粉红的花,反正都是有记忆的。甚至那些蚱蜢蟋蟀小草,也都有思想,经常地走亲戚一样来油葵地串门。就像我们的乡愁,总是不自觉地走回乡村。

《村子养着一口井》,就像老榆树老槐树,它们是故乡的地标性建筑,是乡愁的记忆,是乡村的史书,甚或是宗教的图腾。国军院子里的井水,流淌着小村北梁记忆,也流淌着南边小凌河的记忆。砌井筒的石头,北梁的有棱角的青石,南边的圆滑的河卵石,都和那淌泉翻泉是一条水脉的,就格外近便。枣木的辘轳杆,柳木的辘轳,都记着乡村的往事。这样的文字就接地气,有悠远的民风。乡愁就有了空间的遥远,时间的悠远,和史性的气息。那乡村的老井,就是乡村的老祖母,记着乡村往事,知道每户人家啥样子,每块土地啥脾气。新添的井,就像新成家的小伙子,或是新过门的媳妇。知道日子啥滋味,会过日子,就像年轻人的梦想。那一块土地,哪一口井不都是辽西往事。文晓辉的文字就格外的硬实坚韧,就有了独具特色的辽西版的《英格兰流年》的味道。

文晓辉的文字有远风,那是古朴悠远的辽西风情画。《傻顺的油葵地》每一粒土,每一棵庄稼,都是独具辽西特色的。不论是荆条紫丁香,还是漏芦花木蓝田旋花,以及蚂蚱蚱蜢,古朴厚重气息浓郁,就像阅读《诗经》。崔士学说,晓辉认得许多植物。也是得天独厚,辽西的植物动物本身就是乡愁的图画。《村子养着一口井》,那连山石,青石蓝(也许那样的石层泛着淡淡的蓝色吧),康石篷是最坚硬的,就从井里长出来的。挖开土层见沙层,挖开沙层见石层,红石砬软,青石拉硬,一镐一个白眼,男人只有抽烟打唉声的份,算是告饶了(辽西话读摇)。就连国军媳妇那粗糙的调笑话语,都是辽西的硬邦邦的。尤其那两爿穿辘轳杆的石头,还有苘麻绳,都是古朴的辽西式的,有遥远的记忆。《好久不见燕子来》的老房子,那檩木上的褐黄的斑渍,嘤嘤的小虫,秫秸笆,木格窗子,压腰葫芦似的燕子窝,就像老式的青花瓷胆瓶,绝对的有远风,接地气,透着沧桑感。乡愁本身就是岁月的影子,就像这土地,就像老井,就像家谱。

文晓辉的文字是有根性的,就像生活在城市里时时刻刻思念乡村。你可以把一个男孩从乡村带走,但绝不能把乡村从一个男孩身上带走。毕竟乡村是有神性的,神性的东西就是根,就是信仰,譬如乡愁。所以晓辉常常渴望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油葵地,常常思念有家的味道的老井,追寻着带着故乡气息的燕子。

文晓辉的文字,就像一场辽西的青铜雨,给新辽西派散文带来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辽西乡土散文未来的风景。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