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下来的风俗,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起就开始了,端午要挂葫芦,吃粽子。端午的葫芦,须在初一的早晨挂。
“刷刷”的雨声叫醒晨的梦,不敢赖床,得赶紧起来挂葫芦煮粽子。葫芦是前晚下班去超市买的,同时又买几个粽子。其实平日里,常年有卖粽子的,但很少买,固执的认为粽子就得端午这时吃,可如今怎样,即使端午时节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粽子的味道了。
初一挂葫芦,粽子锅煮鸡蛋,从小时候起,年年如此。挂葫芦的桃枝是同楼的小岳,自告奋勇于淅沥的雨中,去楼后小区园边的桃树上折的。此时,不管谁家的树,都知道折桃枝要做啥,所以并没人出来管。每年这些东西,都在自家前面的市场买,但前天傍晚的一场雨,打破了我多年以来的习惯。要是在老家,像艾蒿、桃枝,谁家若没有,言语一声,邻里乡亲就会从墙头递过一把。城里什么都得买。
初一之前,市场卖这东西的多,挑样选。桃枝和艾蒿混搭着捆成一扎扎的,卖家就蹲在卖葫芦的摊前,不用吆喝,买葫芦的人大多都会买一扎,回去挂葫芦。卖的葫芦都挂在架子上,塑料的,纸质的,绒布的,五颜六色,形状色彩各异,飘飘曳曳,晃得买家的目光有些潦乱。任其怎样的招摇讨喜,我只对纸质的葫芦情有独衷。也许这缘于初识葫芦时,都是母亲用红纸叠的缘故吧。拿起放下,放下拿起的,最终也得忍痛割爱,买一两个,因楼房没多少地方挂,不像老家,屋里,门上,檐下,随意地插,随风摇摇摆摆的,煞是好看。
将头晚就撑起弄好的葫芦系在桃枝上。被雨洗过的桃枝,翠绿鲜嫩,叶间还坠着几个拇指大小的桃子,让桃枝平添了几分灵气。翠绿的桃枝挑挂着大红的葫芦,真是要多好看有多好看。轻轻地拿起系上葫芦的桃枝,就像拿起落在岁月里的那些美好的光阴;看着桃枝挑起的漂亮葫芦,就像希望里挑起明媚的日子。站在凳子上,将葫芦高高地别在门楣上,瞧 ,那挂起的葫芦,挂着多少节日里的喜庆,又蕴含多少岁月深处的感动;装着多少虔诚的祈愿,又缱绻着多少久远的情愫呢。画面恍惚,记忆挑起旧日的帘幔,温暖便在心间无边地漫延。
老家的端午,母亲年年如是,将节日里该有的,先后预备好。节前十天半月的,母亲就适时将大黄米泡上,其间要换两次水,等米上面浮着层白膜,母亲用手一捻,捻得动,米便泡好了,将米淘洗干净。泡发好的米,清香中会泛着一股淡淡的甜酸,直泌肺腑。这样的米包出的粽子,吃起来,软糯香甜,且在舌尖会生出点点的甜酸,口留余香,香而不腻。
包粽子前,母亲会先把包粽子用的苇叶和马蔺叶放锅里煮煮,这样使起来柔韧,不易撕裂,不易折断。
包粽子时,将吃饭的方桌搬来,放在外地上,再将发好的大黄米和泡着的苇叶马蔺的盆端到近前,母亲拿一蒲团坐下,开始包粽子。先结好马蔺,然后将两三片,三四片苇叶,搭接着平铺在桌上,恰到好处地把铺好的粽叶拿起,为什么说要恰到好处呢?不然,轻则既散,重则复叠。然后再力道适中地将它折成个圆锥的筒,用一只手轻托在米盆处,另一只手捞米,装满,压实;将高出的苇叶折下盖住米口,严丝合缝,长出的顺势缠抹在粽子的身上,拿起结好的马蔺,扎捆结实,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母亲包的粽子,犹如她的人,看着利索,不拖拉。粽子比例协调,大小匀称,像扎着发髻的娃娃,有模有样。
有时母亲会喊我帮她结马蔺,我忙里偷闲的,也学着包,步聚掌握了,就是手劲拿捏不好,不是把铺好的叶拿散了,就是包不严漏米,于是赌气说以后不想吃粽子,母亲笑着说,以后啥样谁知道,兴许吃现成的,反正学到手的是活计。但我终是没学会这活计,倒应了母亲那句吃现成的话,想来颇有禅意。真的呢,现在社会商品经济,且物质极大丰富,想吃什么都有卖的。
到了端午节时,母亲会趁闲暇,用红绿黄粉的彩纸叠葫芦。红粉的做葫芦,黄绿剪成长穗。叠的纸裁成正方形,这正方形的纸片,在母亲的手里不断地变化着,有的生着两只耳朵,也有的长成四只耳朵,在上面的口处一吹,那扁扁的身子就鼓了起来,变成活脱脱的,个个振翅欲飞的百宝盒了,盛着母亲浓浓的爱意,深深的祈愿,飞在门楣上,飞在屋檐下,那爱就随风荡漾着,溢洒着,温暖着老屋,芬芳了小院。
那时候,母亲也会在灯下,用碎布缝荷包,用蓖麻丝线绑小扫帚,戴在胸前肩上,据说能避邪扫去瘟疫。母亲手巧活计好,我们每每戴出来,总会引来许多羡慕的眼神。
现在的我一如当年的母亲,虽不能像母亲那样亲历亲为,样样备全,但葫芦和粽子是年年必买的。依着母亲的样,挂完葫芦,就烀粽子煮鸡蛋,母亲说粽子锅的鸡蛋吃了,管一年不肚子疼。母亲深信,我也深信。孩子在外这几年,每到端午,总是一遍遍地嘱咐,一定要吃粽子,一定要吃粽子锅煮的鸡蛋,好像这样,才算真正地过了端午节。孩子有时调侃“汤姐(对我的戏称),跑了一天,这里只有粽子,没有粽子锅煮的鸡蛋”,听来好笑,也许各地风俗不同吧。不管粽子锅的鸡蛋管不管肚子疼,无非是一种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人平安健康的祈愿。
每到端午,儿时母亲操办过节的情景就在眼前闪现,长大的我们如今亦学着母亲的样子,过着我们的端午节。但愿,我的孩子,经年以后也记得端午的那些习俗:挂葫芦、包粽子、吃粽子锅煮出的鸡蛋、戴荷包。而且,也将这些习俗传给他们的下一代,让端午的种种习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