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都要搬几回家,搬家,就是所谓的乔迁之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新中国成立也七十年了。国富才能民强,国是越来越强大,家也是越搬越大,心也是越来越豁达敞亮了。
初来朝阳城,是为了给孩子陪读。孩子上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和岳父、岳母共同住在一处民航小区里。房子是小姨子买给老人住的,我们属于借光。我和妻子都是农民,好在都勤劳本分,只要肯流血流汗地干,吃饱饭还是可以的。我买了一台神牛,大部分时间都是白天出去蹬神牛拉客赚几十元的辛苦钱,晚上在灯下不辍笔耕,寻找着理想的彼岸。妻子在一家摩配城卖货。日子虽然苦点,但也能苦中寻找乐趣。
为了孩子读书方便,我们又来到吴家洼租房。小屋虽小,但也盛下了我们的欢乐。我们租住了两小间耳房子。打工,回家,做饭,吃饭,每天的生活重复着,像一条不变的直线。冬日里烧煤取暖,有一次妻子在生火时加入了几根牛皮破鞋和几根自行车外带,不承想却引来了爆炸,把炕面子都崩了起来,这头脸黑得像个土驴子忙得四马汗流地搭炕不表,我那头的工作却发生了变化: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我的作品屡屡在省报和市报上发表,我得到了尚志乡(我的老家)党委书记雷凤祥的关注,我被他抽调到尚志网站做编辑、总编。我们的网站是一个独立的空间,租赁的是一家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我在网站顺风顺水地干了三个多月,雷书记体恤我的不容易,叫我们全家搬到网站来住。于是,我们又开始搬迁了,住上了高大的九层楼,可以在楼上鸟瞰整个朝阳北半城了。这样一干就是五六年。
由于我在网站的出色工作,我得到了朝阳市文联主席隋志超的首肯,我被调到朝阳市文联上班。由于有了稳定的工作,加上平时手里也有不少的活,经济收入还算可以。我买了三合家园的一个阁楼,阁楼也是楼啊,虽然只有五十二平方米,但望着属于自己的房子,心里的确美滋滋的啊,装修,入住,我给小屋取名摘月阁。就这样,孩子初中毕业了,考上了高中,接着又考上了大学。就这样一直干了七年。
我又来到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打工,慢慢地由一个打工者升任到副总的职务。2015年,我又在新县城龙湾新城金地雅居买了一户85平方米的一楼房子。新居背倚青龙山,南靠大凌河,路宽人稀,真是一块风水宝地。设计,装修,亲自监督,每一处都倾注了我的心血。一般的一楼都是采光不好,阴暗潮湿的,我的楼房却了却了我的心愿,我在朝阳县联通公司的后院,前面是宽大的操场,没有一点遮挡。每天早上都是阳光温暖的问候,直到下午五点多太阳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我买来了几盆绿萝。栽植了一棵我喜爱的兰花和一棵君子兰花。我把去年在云南腾冲朋友给我邮寄来的火山榕花倒了盆子,换了土。到街上买回来一盆仙客来,仙客来一只花剑开花了,花朵攥着小拳头弄得满脸的绯红。放上土,倒了盆,花儿们盎然开放了,有了这些花的入住,我的心花也盎然怒放了。我有了自己的地下室,我的一万多册书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有了自己的新房,有了自己的小菜园。(买一楼时,就手买了40平方米的菜园子)。儿子被分配到了新疆教书,儿子大了,我推开窗子,满心温暖。
于是,距离不再是距离,岁月不复冷漠,目光变得很温柔。不再探寻此和彼,因为我知道,与渤海紧密相连的就是黄海,和冬天紧挨着的就是春天,站在大凌河的这边,就是故乡!
一步步走来,阳光已现明媚,雪化无声,一滴一滴湿润,潮湿了枝头,滴答在新春的笑窝里。踏着冬的背影展望新县城,阳光倾城!
搬一次家心里就多一次感悟!岁月静好,家是越搬越大,心也就越来越敞亮豁达!感谢搬家,感谢国家的强盛!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愿以后的路越走越宽!
原载《朝阳日报》2019年8月6日 (华彩70年征文特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