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相逢,不仅是一种生活经历,更是一种人生感悟。
很多人都知道唐代青原惟信禅师有关参禅三重境界的三句名言: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话语背后是僧众入世与出世后对佛家真谛的理解。红尘大众历经生活艰辛,对人生的感悟也会有由浅入深的种种变化,与禅悟颇有共性。
近二十年间,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变化正如水尽云起,路转峰回。而其中的变量是健康,引子是酒。
山水如是。对于生于东北且喜好朋友的我来讲,酒从求学期间就已经成为我的影子,无论白啤红黄,微醺或是酩酊时的亲近让我充分感受生活的温度,称兄道弟的亲热也驱除了令人厌恶的空虚寂寞。工作后来到山东,一份份豪爽热情带着酒香洋溢,几杯酒下肚,让许多朋友从陌生到熟悉,让许多事情从啰嗦到简洁。酒也升级为我的密友,家中各式各样的酒瓶排成几行,各种香型、度数如数家珍。每周七天相逢八九次,白酒不论高低都数瓶,啤酒无论大小皆分捆。夏有烧烤,冬有火锅,其余皆特色。写过一首《酒香》记之:半盏杜康香百里,刘伶来此不归乡。山延两脉青云秀,水注三江碧浪扬。玉碗逍遥光琥珀。金樽舞蹈影霓裳,春秋唐宋谁人醉,梦里难知岁月长。四季更迭,山水如是。
山水是非。一盏美酒一支笔,一群朋友一首诗。生活无比惬意,直至不时出现胸闷、气喘、眩晕、耳鸣、心悸,让我开始怀疑健康的身体是否依旧。在一次宣传任务结束后,我顺便去医院检查,120到200的血压值让医生变了脸色,直接将我按到检查的床上,开出一长串检查的项目。除了妻子生女儿时陪床,第一次在医院过夜,而且是连续半个月享受特护,一把把的药片、一瓶瓶的输液,排着队等待我的检阅。本来以为会熬不住冷清的寂寞,谁料让妻子从书房已有落尘的书籍中随选的几本竟然填满了我的世界,让我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没有随着岁月逝去,让我知道书籍才应该是生命中最紧要的存在。醇酒如密友,宠着你放纵你,容易惯出毛病;书籍则是符合最佳朋友的定义,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酒是酒,书是书,今天的我不是昨日的我。红尘出入,山水是非。
山水依旧。人生旅途上有很多重要的节点,有的成为催化剂,有的成为增速剂,有的成为转折点,有的成为永久的暂住。半个月的被医疗经历,给我贴上了慢性病病人的标签。可以享受医保购药报销的福利,只是每个月需要定期去签约的定点医疗机构去排队付费领取。那段时间,不知内情的朋友们仍旧早晚热情相约,治疗期和巩固期的拒绝,让我陌生了许多条通往酒局的路。但是,很多工作依然妥善完成,很多活动依然完美组织,很多文章也依然诞生于远离酒气的手。我的生命中,亲人依旧,工作依旧,文学依旧。时光推移下,因为身体的逐渐康复,因为喝酒氛围的改变,我逐渐有所保留的参加一些酒“会”,譬如各种学会、专业群、小圈子的聚会,因为健康理念的普及,也因为涉酒事件的警示,喝酒的少了,劝酒的少了,省下来的精力谈谈诗论论事,一个局下来,收获的是友谊和感悟,还有下一次的期望和承诺。又写了一首《逍遥游》:庭前叶落当温酒,仰看云飞笑问天。半卷诗书师有道,一丝管乐耳得闲。山登绝顶能摘月,谷入深潭可抚弦。杨柳随风缠发髻,樵耕到处尽桃源。日升月落,山水依旧。
人生就是一个山水格局,有些事物像青山一样,如亲情、事业和责任,无可替代,总是演绎着生命之重;有些事物像绿水一样,如朋友、社交和爱好,不可或缺,丰满着生命意义。山可以层峦叠翠,水却需要规模适度,浩浩汤汤容易泛滥,涓涓细流又不过瘾,实在是需要智慧去调剂的。无怪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参禅的三重境界背后也无非是观察、怀疑、思考,最终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智慧。所以,人有了大智慧,经常被称为佛。
山水有相逢。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酒,除了朋友间的聚会,每周或是纪念日,我总是陪着父亲小酌,一两杯不等,谈天说地,旁边是大女儿闷头大吃和小女儿的搞怪扮大人,间或一句话,“爷爷、爸爸,少喝点,注意身体。”无论喝什么酒,无论喝得多少,甚至无论配什么下酒菜,在家人身边却总是醉意十足,极易进入甜蜜梦乡。恍惚间想起,我小时候也在父亲喝酒时劝过少饮。山水有相逢。
(此篇荣获“乐康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