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那条开满鲜花的乡路
2019-08-14 15:02:41 

那条开满鲜花的乡路


邵东东

周末,陪父母回农村老家看看。一出城,踏上这条走了千万遍的公路,许是近乡情怯,父亲母亲都沉默着望着窗外,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

“爸,在想什么?”

“当年这条路那是真不好走啊!车过沙尘起,雨后一脚泥!”父亲回忆着。计划经济时期,农村流行“交官猪”,所谓“交官猪”,便是农民买回小猪,将其喂大喂肥,再卖给供销社收购站,卖的钱用来贴补家用。那时农村人日子紧啊!奶奶攒了钱去30公里外的集市买猪回来养。为了赶集,奶奶半夜便从家中出来,顶着星星踏上这条砂石路,砂石路崎岖不平、硌脚难行,奶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夜半出发,清晨时分方能走到集市。买完后再顶着大日头赶着猪往家走,走啊走啊,天黑了才走回家。坐在炕上一脱鞋,双脚都磨起了血泡。可是奶奶不但不觉得累反而神采奕奕,因为去时越走天越亮,有奔头!回来时赶着猪,有希望!心里亮亮堂堂的。

“老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到我和你爸结婚的时候,国家已经把这条路修成了柏油路,下雨下雪都不愁了。”妈妈在一旁搭言道。爸妈结婚时已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我记事起,父亲每周骑车载我回奶奶家。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他的“坐骑”越来越先进,一路上我见到的车也越来越多,运输蔬菜的大货车、通往朝阳城的小客车、拉着种子化肥的三轮车……这条平坦畅通的公路,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信息和方便,也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十多年过去后,当年坐在父亲车后座上唱儿歌的我渐渐长大,背上行囊从这条柏油路踏上了漫漫求学之旅。毕业之后,我放弃了留在别的城市的机会,毅然沿着这条美丽的公路回到了我深深眷恋着的故乡,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而今从教十三载,我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信仰带领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用自己的双手为故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收回记忆,我转头望向窗外,蜿蜒的乡间公路在阳光下如银色绸带般飘向前方,除却始终静穆地站在公路两旁的垂柳和白杨,路两边的风景在不停地变换着,一会儿是广阔无垠的农田,一会儿是纵横凸起的小山。突然就想起了《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子,这窗外的一切,就是我故乡的原风景啊,虽已看过许许多多遍,但却仍让我深深迷恋。我突然有些期待马上要经过的那片杏树林了,四月的北方,天气渐暖,那片杏树应该是花枝繁茂了吧?

我在车中翘首盼望着,远远便见一片粉霞在还未耕种的褐色土地之中格外醒目,仿佛女子笑靥上晕染的浅浅腮红。近了,近了,杏树林映入眼帘。杏花开的正繁茂,深深浅浅的好一大片,甚是好看。“妈,你知道吗,这杏树还是我们上学时来种的呢!”我的语气里满是自豪。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学校组织同学们来这个光秃秃的山上植树造林,我们男女生两人一组,男生负责挖坑,女生负责埋下杏核并浇水。当年的每一锹土,播种的都是勃勃的生机;曾经的每一桶水,浇灌的全是满满的希望。春回大地花千树,万物勃发绿盎然。九十年代种下的这一片新绿,而今扮亮了美好的家乡。

前人修路后人行,众人植树树成林。看着眼前这片茂盛的杏林,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路上,我感慨颇多,如今的家乡从农村到城市,处处繁花似锦、安宁祥和,这一切都是朝阳三百三十七万父老乡亲几十年来开拓进取、努力建设的成果!

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走在这条鲜花盛开的回乡路上,我在春光中凝眸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人在废墟之中看到了希望;十年浩劫之时,万马齐喑,人民在苦难中展现出重生的坚强;改革开放之后,春雷震响,年轻的共和国开始了四十年的步步辉煌。敬昔思今,原来我们的祖国一直走在复兴的路上,这条路,也曾道路泥泞、崎岖不平,也曾荆棘丛生、破败荒凉,七十年岁月流转,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手胼足胝,把苦难搭成云梯,让荒凉变成芬芳,而今的中国,正奔跑在一条开满鲜花的逐梦之路上……

思及此,我笑着转回头对父母说:“爸、妈,朝阳已经通高铁了,放假咱们一起出去转转吧!”(本文刊发有删减)

 

          原载《朝阳日报》2019年8月14日(华彩70周年征文特别稿)


上一篇:吃水记
下一篇:骡子驮起半个村庄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