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了,熄了灯,车厢一片漆黑,我睡不着,趴在玻璃窗上听车轮滚过的轮声,那节奏不快也不慢,和自己铿锵的心跳刚好配合得天衣无缝……
儿时乘车,总是小脸蜡黄,吐得一塌糊涂,闯鬼门关般煎熬,一路靠在奶奶的肩头才能忍到终点站。如今奶奶不在了,那个晕车的我竟鬼使神差般迷上了乘车,尤爱那种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坐在车厢里,不用看窗外,单凭声音和节奏便能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出站时,节奏渐快,声音渐强;岔道处,节奏和声音都凌乱起来;进站时,节奏渐慢,声音渐弱。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总是晚点,它所演绎的是一种慢生活,是一种即便忙碌也会静心感受沿途风景的生命姿态。一路上,或桃李杏桑,或松柏榆杨,或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这列火车载着我们,虽慢,但一路“咣当,咣当”几乎不怎么停。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一路高歌,偶尔将节奏放慢,感受什么是简单,踏实。想来,这绿皮火车的慢,提着大茶壶笑容满面的列车员懂,那穿过车厢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的人也懂……
不觉间,天色渐明,树木的缝隙里透出微弱的光亮,大概是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吧,分外迷人。初升的太阳在松树的枝丫间跳跃,那种光影凌乱的奇妙之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窗下是平行的另一条轨道,它从何而来,又通往何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这个人很奇怪,会自动屏蔽很多于我而言无关紧要的信息,或者不愉快的人和事,以便留出更多空间容下世间的美好。
在列车上,还能看另一种人间风景,就是车厢里的人。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曾做过著名的水箱实验。他准备一些环境相同的水箱,每个水箱注入来自池塘、湖泊的水,水箱里会慢慢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这些看似毫无区别的水,却带着不同的微生物,每个水箱都是不同的世界。如此,列车上的每一节车厢,便都是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位乘客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不时地与身边人闲谈,或人生履历,或兴趣爱好,或逸闻趣事,或风土人情……
很多人迷恋的,就是这样的小世界。主持人关口知宏,也是这样一位火车旅行爱好者,他拍摄了很多火车旅行纪录片。就拿《中国铁路大纪行》来说,他根据我国铁路路线分布情况,设计了一次火车旅行,且线路不重复,不交叉。片子记录了他在春秋两季共两个多月的火车上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汉语,见识了这片辽阔大地的风物与人情。活着当如是,走不一样的路,看不一样的景,品不一样的人生。
列车穿梭在群山之间,像一个妖娆的女子扭动水蛇般的腰肢,妩媚多姿,竟也能生出关于江南水乡的无尽遐想。我坐在第7节车厢,回首能见车尾,转身能见车头。这样独特的体验恐怕只有在绿皮火车上才有。也不知穿越了多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隧道,便如穿越时空一般。
列车进站,恍然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某一个终点。回首这一路走来的我,曾踏上宽阔的大道,也曾爬通天台阶误入狭窄的小路;曾豪情万丈地对着晨曦歌唱,也曾划木舟心惊胆战地送斜阳;曾走进油菜花田与蜂蝶一同起舞,也曾踏过浮冰与野鸭子一起歌唱……路上的景致曾吸引我驻足留恋,路上的风沙也曾模糊我的双眼。我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有多长,有多远,可我知道我爱上了在路上的感觉。
时值暮春,心中的种子早已萌芽如爬山虎无数细小的脚,野蛮生长,恣肆、狂妄……
原载《自学考试报》2019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