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登黄山,都与宏村、西递这两个最美乡村擦肩而过。人在画中游旅行团秋季的皖南深度游,于我来说机会难得,再不容错过。
皖南的秋季是个美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时而天蓝如洗,时而白云朵朵,漫山遍野的青松翠竹满目葱郁,田野里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农家在村旁、在庭院、在池塘边忙着晒秋,果实五光十色,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好戏在后头,宏村是这次皖南之行的最后一站。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是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为皖南古民居的典型代表。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说宏村极像一幅画,我深以为然。置身其中,我却觉得移步之间视野之内竟如若干帧水墨丹青,确切讲更像一幅幅充满传奇色彩的连环画。
下车伊始,我们便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村庄前是一泓碧水,这便是著名的南湖了。南湖北靠村舍,南临绿野,池水幽幽,横贯西东。一条湖心堤连接着南岸和村庄,中间的“画桥”突兀湖心与湖心堤融成流线状,远看线条十分优美,令人赏心悦目。湖心堤与画桥将南湖分为两爿,湖中荷叶依然翠绿,几朵迟开的荷花寂寞地孤芳自赏,虽没有盛夏的勃勃生机,仍有几分楚楚动人。最令人陶醉的莫过于绿树蓝天白云和粉墙黛瓦马头墙映入湖中的倒影了,美到了极致。此时桥、路、湖、莲、树同时入框,错落有致的古宅民居与色彩缤纷的游客服饰融为一体,心旷神怡的游人们瞬间便融入这样一帧巨幅水墨画卷之中,难怪湖边密密麻麻坐满了写生的美院师生,游人站在湖边拍照留念竟无法立足,成为奢念。
沿湖心堤和画桥穿过南湖进入村庄,在南湖北岸湖滨,坐落着著名的南湖书院。这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占地近五千平方米,包括望湖楼和操场在内的书院,教室并列两幢,各为三进三间,呈步步登高之势。厅堂明亮宽敞,牌匾高悬,梁柱粗壮,气宇轩昂。可以想象彼时的画面:书生临湖吟诵,书声郎朗,眼前的湖光山色,被学子们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几多学子启蒙于兹,学有所成,桃李天下。这无疑是广博深邃的古徽州文化得以传播久远的人文画卷。
游过宏村,人们不得不赞叹这里的先人们用水、治水的智慧,整个村庄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一股清澈的山溪活水汩汩流出,在街巷、民宅、祠堂间曲折蜿蜒流向前方,流过了古宅环峙的月沼,流进了美如西子的南湖,最后流向了生机盎然的碧野。沿着水流方向,一幅曼妙的田园风光画幅在游人面前渐次展开。尽管宏村街巷复杂,但人们永远不会迷路,只要沿着水系逆水而行就是进村的方向,顺水而下便会顺利出村。巧妙独特的水系设计,处处都映射出宏村先人们的聪颖。纷杂而有条理的水系是宏村的地标,也是宏村人的骄傲。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和路边小溪进入村庄,长满青苔的斑驳墙壁与几近踏平的青石板路,无不浸润着古村的神秘和历史的沧桑。宏村的美还在于一扇扇不起眼的大门后面隐藏着一个个精致的院落和一方方独立的世界,诉说着一件件美丽的过往和一桩桩动人的故事。宏村民居建造得十分精细,门楼门向、前庭后院、鱼塘水榭、花木盆景、厅堂居室、门扇窗棂、厨房杂屋,家家俱全,又户户迴异。尽显古徽州特色的砖雕、木雕、石雕,堪称三绝,在民居中随处可见,各色民间传说、传奇典故跃然梁间门楣,人物花草栩栩如生,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如此规模的古建筑群历经浩劫仍保存完好,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宏村的核心景点月沼,是村中央的一个大水池,其状如一弯月亮。作为村中八景之一,月沼风荷闻名遐迩,至今仍风韵独存。人们从密密匝匝、挨挨挤挤的屋舍和街巷走出,来到村中央后眼前豁然开朗,这里竟有波光粼粼的一弯碧水,静卧在周遭错落有致、斑驳高耸的古建筑中间,顿时如醍醐灌顶般神清气爽。一队队游人在导游彩旗引导下沿池边欣赏美景,争相在池边拍照留念,热闹非凡。此时的月沼却温顺古朴恬静,浸透着沉稳和自信,追随着阳光的步伐恣意变幻着自己的美。任你从哪个角度端详水中,尽是饱经沧桑的古宅墙垣的映像。此时的月沼是一幅亦动亦静的画面:天空是蓝的,老宅是旧的,池水是静的,游人是动的,几百年雪雨和风霜的磨砺,给耐看的月沼罩上历久弥新的美丽光环,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久久不能散去。
从高空俯瞰宏村,其形状是一头壮硕的水牛。在宏村流传很久的一个美丽传说如此表述:村西石碣头为牛头,东山龙排道观是牛尾,村中大水圳是牛大肠,小水圳是牛小肠,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腹,二房碓是牛肺,西溪上的木桥是牛腿。牛形村尽管是个传说,未必经得住严格的考证,但几百年来,宏村建筑和规划并未突破这个轮廓,看起来形象逼真,蔚为壮观,不失为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
宏村归来,这本饱经历史沧桑的连环画册给我们留下的印迹久久不肯消散,接下来的日子,勤劳智慧的宏村人还会描绘出怎样的画页,续写出怎样的故事,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