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岁杪,赵瑞兄将其新作《笑拈红缟—战国红文化探研》书稿送我,请我为之作序。赵瑞兄是我的老同志,曾经在我的老家建昌县做过父母官。算起来,我们相识、相知、相交已有40余载,工作中来往频繁、感情融洽。兄长有意,弟必从之。于情于礼,本当如是。故欣然命笔,草成此文。
赵瑞兄是朝阳的“老革命”。他先从于教师,后投身于行政。从最基层的乡镇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市政府副秘书长、全市农口的总当家人。功绩卓著,大名鼎鼎,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的表彰,为推进朝阳农业发展和实现“富民升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提起赵瑞,我们这一辈人无人不晓。工作期间,他先后撰写编著大量文章和著作,因其业绩骄人被收入《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
老树新芽翠,桃开两度红。晚景无限好,青山夕照明。退休之后,赵瑞兄婉拒企业家朋友当顾问的邀请,一门心思搞起了自己喜欢的赏石文化,沉醉其中,乐此不疲,锲而不舍,遂成专家。曾任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北京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朝阳市观赏石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观赏石协会战国红玛瑙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朝阳市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辽石协朝阳市战国红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一级鉴评师,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国石网聘为观赏石专家。两次被辽宁省观赏石协会授予先进会长。在《宝藏》、《鉴石》等报刊发表赏石专业文章数十篇,其先进事迹在中组部网站“共产党员先锋文汇”上发表,为赏石文化的发展繁荣,特别是对战国红的理论研究、科学定位、明确标准、开发市场、前景展望,起到了指导性、权威性和奠基性作用。其境界、其才华、其贡献,令作为老朋友的我,尤为敬佩、尤为羡慕、尤为感动。
赵瑞兄这本书坚持问题导向,力图用文化理论的思维回答战国红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接地气。从新贵出世、美学特征、文化内涵、鉴评鉴赏、历史渊源、选购收藏到今后发展,一一给予回答,初步构成了战国红文化架构,为战国红文化理论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夯实了基础,为战国红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奠定了他个人在赏石文化界特别是战国红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其一,于冷僻中勇开先河。战国红像待字深闺未人识的美女,像无人观赏的芳香美妙的空谷幽兰,沉睡于朝阳市北票的深山之中,直到了2008年才被人发现,它色彩艳丽、质地温润、纹缟奇美、晶莹剔透、无与伦比。但是,开始没有人知道战国红是什么?赵瑞兄看到战国红后,眼前一亮,惊叹不已,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非要研究出个明堂来不可。经过深入探究一锤定音,撰写了《战国红玛瑙后起之秀更疯狂》一文,明确提出,战国红产自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北票,是玛瑙石中的新贵。战国红玛瑙既不是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红玛瑙,也不是现在市场上交易的普通红玛瑙。它是近年来出产的,因色泽、质地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红缟玛瑙相似,而被称之为“战国红玛瑙”,这是全国第一篇宣传战国红的文章。
其二、于迷茫中科学定位。战国红之美独一无二,但是,战国红究竟好在哪里?有何高贵之处?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个问题必须给予回答,否则,将影响这个新石种的发展。据此,他决定从战国红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12年6月写出了以谈战国红美学特征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战国红为啥这样“红”》,重点论述分析战国红色彩美、质地美、自然美、工艺美、装饰美等特征。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完全符合战国红的实际,得到广大石友的赞同,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同时,他对“战国红”这个名称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了认真研究考证,在《辽西战国红考》一文中指出,“红色是中国人喜欢、追求、向往的颜色,意味着喜庆、吉祥。战国红这个名称是社会认知、约定俗成而来,充分体现了群众的智慧,这个命名大气磅礴、内涵丰富、贴切达意、凝炼精道,既把一个玛瑙的名称放在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又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其三、于机遇中确立标准。《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战国红升位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赵瑞兄抓住了这一良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写出了《对战国红玛瑙贯彻<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思考》的论文。文章依据《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重点对战国红鉴评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鉴评要点。为他2018年承担制订辽宁省地方标准《战国红玛瑙鉴评鉴定》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战国红既是观赏石又是宝玉石,它具备观赏石和宝玉石的双重价值。战国红自然天成,色艳彩丰,坚实温润,质佳物美,稀少珍贵,可雕可琢,不可复制,佩戴把玩,男女皆宜,符合有机宝石国家标准。他做为第一副主编,参加了北京大学王时麒教授主编的《中国战国红》一书的编写,为弄清战国红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其四、于宣传中开发市场。赵瑞兄人老心红,与时俱进。多年的从政经验和敏锐的头脑,使他及时捕捉到了战国红产业的雄厚潜力和巨大商机。 2008年战国红在北票发现以后,很快进入市场, 但多数人对这种石头缺乏认识,没有把握,信心不足,望而却步,持谨慎观望态度,有些商家避而远之,故价格十分低廉。为了进一步做大战国红产业,提高朝阳的美誉度知名度,推动朝阳经济社会发展,他感到此时有必要对战国红进行大力宣传,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和舆论上的引导。经过半个月的准备,《战国红玛瑙,后起之秀更疯狂》于2011年11月15日《木化石报》第22期特策“战国红专栏”于头版刊发,北京《鉴石》杂志2011年第11期同时发表。文章分析了当时战国红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战国红是什么?它的特点在哪里?能不能经营、是否有收藏价值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这篇文章观点独到,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同,从此,战国红开始进入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网络、媒体相继转载传播,使战国红名声大震,经营者、加工者、收藏者骤增,市场价格一路飙升,创下了三年翻十倍的奇迹,文章的发表在战国红市场开发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其五、于困境中展望春天。战国红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现在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加上资源所限,产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对这十年怎么看?今后发展怎么办?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一些战国红企业家、经营业户、石友希望赵瑞兄能发发声。赵瑞兄觉得这不仅是大家的期待,也是他的责任,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以引起社会,特别是与战国红相关地方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经营业户、爱好者、媒体等对战国红的关注,以提振信心,采取措施,推动战国红文化产业继续健康发展。所以,他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思考,学习调研,到2017年6月脱稿,写出了近万字的《回顾与展望·战国红十年历程及今后发展》,《宝藏》杂志于2017年第11期加编者按刊发。他认为,对战国红这十年怎么看?应看主流。这就是十年历程,虽有风雨,战国红靠其独有魅力,不捧自红,仍一路高歌向前,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培育成果喜人。今后怎么办?战国红走到今天,要继续发展,必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以全新的视角,放眼未来,坚定对战国红的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发展,战国红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赵瑞兄为什么能把战国红研究到这般程度,又为什么能写一本这么有份量的好书来? 一是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其经历使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领导工作经验。他把战国红的产业发展当成振兴朝阳、富裕百姓的大事业去做,所以他有动力有激情。谈战国红今后如何发展,他不泛泛地就事论事,有思想高度,重顶层设计,强调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去谋划未来,要以政府的角度说话,坚定对战国红文化的自信。如果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是不会提出这样有高度、有见地,既符合实际又可操作的意见来的。二是有三十年的赏石实践。他从1984年接触收藏古生物化石,到现在已有30年的经历。这30年他开始从个人兴趣爱好到注意挖掘其文化内涵;从在朝阳化石、战国红产地转悠,到走出去全国各地学习、考察、参观并宣传推广朝阳古生物化石和战国红玛瑙;从对一方石头的鉴评赏析到潜心研究化石和战国红文化,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从个人单独自由行动到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借助参加全国各大石事活动将朝阳的赏石文化推向全国。三是有勤于学习钻研的韧劲。几十年来,他每天坚持看书看报不少于2个小时,《中国奇石美石收藏与鉴赏全书》《玩石指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宝藏》《鉴石》杂志都是他的必读之物。从中吸取营养,增长知识,为弘扬赏石文化不断注入活力。《中国战国红》一书的第八章《战国红的回顾与展望》由赵瑞负责编写。为了写好这一章,他系统地学习了《人民日报》刊发的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解说词,特别对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进行重点学习。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在实践中提高。朝阳木化石、战国红集中产地北票的有关乡镇,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全国的奇石市场山东临朐、广西柳州、北京潘家园、福州特景城、河北宣化、山东潍坊、吉林江源、阜新十家子、赤峰、锦州古玩城,他经常去学习调研、观光考察。石友们都说老赵是个“石精”,见多识广,学养丰厚,为人谦和,古道热肠,有人请他看成色,估价钱;有人求他起名字,写赏文;石友说,老赵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眼功”独到犀利。2014年8月,内蒙赤峰一位企业家特意将他收藏的一方战国红原石运到朝阳请老赵“点拨”。此石重218斤,在围岩包裹下露出几个点,不仅体量大,无断无裂,而且,里面应该全是净肉。如深闺藏娇,不可多得。杨先生听后很是高兴,请老赵估价并介绍买主。老赵说:这方石你是前几年买的,现在肯定增值了。我意见你现在不能这么轻易地出手,再放上几年,不是几十倍地增值。现在重要的是让大家进一步地 认识她。于是,老赵将这方石推荐到“首届朝阳战国红精品展”参加评选,经专家鉴定,评为金奖。老赵又请参会的中国观赏石协会寿嘉华会长鉴赏,随后为这方石写了鉴评要点,从此杨先生当做宝贝收藏。2017年,一位朋友看中此石,不讲价钱,执意购买,杨先生过意不去,最后以400万元的价格出让给这位好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赵瑞兄退休不退志,在研究和传播赏石文化上如杜鹃啼血,无私奉献,受到大家的尊敬,也值得我学习。从他的书稿和他的感人事迹,让我们看到他对战国红,对弘扬朝阳赏石文化的执着、坚守和担当。祝愿他体健心安、寓研于乐、再展宏图,为战国红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