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评论 > 脚踏实地的足迹
2021-05-11 12:01:16 

脚踏实地的足迹

————韩中贵《岁月留痕》代序


华玉玺
        中贵兄欲出版一本书,取名《岁月留痕》。得此消息,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二人交往的陈年往事桩桩件件,他做官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都像过电影似的闪现在我的脑海中。
        人生难得一知己。我平生朋友多多,但知己可数,中贵兄是我知己中的最知己,可称“唯一”。我们相遇、相识、相知、相处半个多世纪,无论同室工作还是异地从政,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他对我影响极大,感染极深,支持和帮助极多,是我为人的楷模、工作的导师、履职的榜样、生活中的兄长。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没齿不忘。当初,我参加工作时有两个去向,一是到冰沟煤矿做宣传工作,月工资42元;一是到县宣传组当报道员,月工资29元。家人和亲朋意见不一,我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后来征求中贵兄的意见,他果断地说,去宣传组呗,不要看眼下多挣几个钱,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前途,你正年轻,要立大志,做大事,创大业,不能为小事小利所诱惑。我听他的话,走上了从政之路,使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也使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一言以敝之:“中贵兄,感恩有你!”。
       中贵兄这本书名为《岁月留痕》,意味深长。他已耄耋之年,走过了人生80多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留下了些什么呢?我想,留下的是因勤奋好学而致的满头白发,因日夜操劳而致的满脸皱纹,因顽强拼搏而致的满身疾恙,留下的是千辛万苦、脚踏实地的足迹。从政以来,他历任团县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市委常务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咨询委委员。被授予全国和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同志、朋友加兄弟,我深知他出身农家,没有大山可依靠,没有大树可乘凉,也不寻求“抱佛脚”,就是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儿,从乡村走上市级主要领导岗位。回望来路,可谓岁月如流,岁月如歌,岁月如金,岁月如书中之诗文。
        中贵兄有特别可贵之处:有学识,有思想,这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吃苦和勤奋,无论书报、名言还是典籍,学后融会贯通,进行创造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思 思想精华;有菩萨心肠,深邃的目光,严正的态度和可掬的笑容,可敬、可爱亦可亲;有洞见,有哲理,有诙谐,有诗意,“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只要跟他推心置腹谈一次话,便永难忘怀;有胸怀,有包容,有谦让,对人和气,只有近距离接触和长期共事才知道,他和气后面的刚正。从他身上看到了有别于一般党员领导干部的执着和追求。
        守望信念,忠贞不渝。他党龄62年,工龄63年,60余载的从政生涯中,他深刻认识到,坚定信仰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魂,没有信仰和信念或信仰信念不坚定就会精神空虚,意志软弱,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左右摇晃。他说:“信仰和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正航的舵,是砥砺前行的动力,不要因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坚定信仰守望信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融入修身养性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他在历次运动和各项活动中,无论处于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为信仰信念而守望,为责任使命而守望,为精神节操而守望,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觉悟上坚定不移,坚守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和气节。
        中贵兄怀有丹心,有了这样一颗赤诚之心,就有了对信仰信念坚定不移的政治定力,就有了对党的忠心,对人民的爱心,对事业的热心,对同志的真心。正如他80寿辰时,我书赠的祝辞:
        对党忠为民忠忠心赤胆
        立得正行得正正气凛然
        以人为本,造福一方。现在中央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其实,中贵兄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心竭力为民造福。他说:“是否把群众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民造福,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强不强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杆秤,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漠视群众疾苦就是变质”。他搞调查研究时,总是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儿,了解群众在干什么、看什么、怨什么、盼什么,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制定措施做决策时,总是把群众的需求和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要务,力戒“打快拳”、“搞盆景”,抓“形象工程”;检查总结工作时,总是把群众反映和评价作为第一标准,看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他心系民众,这辈子为民众办的实事、做的好事、解决的难事,不胜枚举。他任锦县(凌海)县委书记时,决心彻底改变全县贫困面貌,从根本上解决百姓衣食住行问题,提高人民福祉。他带领干部群众,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及党的建设全面长足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创造了全市一流成绩,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求真务实,过细入微。中贵兄的求真务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什么事都求真、求实、求细、求深、求新,求个究竟。他无论在县里还是到市里工作都坚持蹲点。他蹲点不是蜻蜓点水,不是走马观花,不是听听汇报写写材料,而是带着行李蹲下来、沉到底,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那真是吃“百家饭”,听“百家言”,了解百姓之疾苦。我任公社书记时,他听我汇报工作,不让拿稿儿,汇报过程中他不时询问、插话,我汇报完,他问得更细了,比如:每亩棉花大体多少株,每株棉花一般留多少枝、坐多少桃、产多少棉花,在你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儿播种棉花最适宜,什么时候儿打围尖,什么时候儿掐顶尖,什么时候儿治棉蚜虫、棉铃虫,怎么防枯萎病和立枯病等等。一般人经不起追问,我也捏了一把汗。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发动干部群众修梯田时,他深入工地,和群众一起挥锹舞镐,推车鏖战,起早贪晚,抢夺时间。边劳动边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向基层干部再三强调:“抓农田基本建设,一定要把握两点。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扎扎实实。老百姓不怕大干,就怕白干,可千万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大平地‘扯楞子’,劳民伤财”。在我的印象中,中贵兄抓工作一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盲从,不主观武断,不搞拍脑门儿、想当然式的决策,这也正是他多年来工作卓有成效,广受上级领导和基层干部赞誉的根本原因。
        珍视团结,构建和谐。中贵兄在多地多个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无论在县里还是在市里,无论任副职还是任正职,他都虚怀若谷,珍视团结、主动团结、加强团结,创造良好的和谐氛围和工作环境,有了成绩和荣誉记到集体账上;有了福利和待遇推让给别人;有了困难和问题主动上前带头儿承担;有了矛盾,互相谈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弄清是非,积极化解。在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形成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我现在还经常回想和留恋他领导我们在一起工作时的美好时光。那时,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同志与同志之间,敞开心扉,清澈见底,见面儿不笑不说话,下乡都打个招呼再出发,无隔阂,无妒意,无埋怨,无挑剔。人人都心情舒畅地工作,欢天喜地创佳绩。那个时候儿,机关干部的福利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秋天买菜买果儿合伙购,冬天买煤装卸大家帮,家庭有困难单位有小额储蓄随时支付,一年一度的困难补助都相互礼让,舍己为人。当时的工作,领导肯定,同志满意,兄弟单位羡慕,都一致称赞韩中贵领导有方,乃至今天老同志间还传为佳话。
        开拓创新,知人善任。中贵兄负责县委组织工作期间,致力于党的伟大工程,全面抓党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组织工作上,鉴于“文革”后一段时间基层组织老制度不适应,新制度没产生,工作无所适从的情况,他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继承优良传统,探讨新的途径,总结新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开创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工作推进中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分类指导;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使全县的组织工作十分活跃。一些做法得到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和省委离休老领导的赞许和支持。
       在干部工作上,他严以用权,严格执行政策和制度规定,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不为人情关系所累,不为各种因素所困,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按干部“四化”要求,启用一批思想进步、经验丰富、身体好、能力强的老干部;重用一批年富力强、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苦干实干的中年干部;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后备干部,构建合理、和谐、和衷共济,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进而保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古道衷肠,乐于助人。中贵兄出身庄户人家,来自普通百姓,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感情,他欢乐着百姓的欢乐,忧患着百姓的忧患,感动着百姓的感动。他常讲,水有源,木有根,人有本,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都要保持平民本色。他扶贫帮困,既出谋划策,增强“造血”功能,又捐款捐物,积极“输血”,解决燃眉之急。他雪中送炭,为灾区灾民不止一次高额捐款,为“五保户”“特困户”亲自送米送面,极力支持“希望工程”,大力推进老年事业。他关心关爱身边工作人员,对我的同志之情、朋友之谊、兄弟之爱,体现在大事也表现在小事儿上。我当时工资低,生活很困难,就餐职工食堂,居住独身宿舍。冬天冷,他把新做的皮棉袄给了我,每逢周日改善生活,都叫上我。下乡吃饭他掏钱,外出考察他请客。
        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我做三年县委秘书工作,由于他积极推荐,相继任三年县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四年公社党委书记。后因工作需要,中贵兄调往锦州、营口,我到朝阳工作。身处异地,感情依旧,经常书信、电话、微信联系。每当见到朝阳人,他都打听我的情况,遇到老同志称赞我如何如何。他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你的胸怀,你的仗义和豪爽,你的正直、率真,你的睿智,你的毅力和才华,你的善良和为人真诚,让我学不完”。作家刘丽华撰写的《为文为政两从容--华玉玺的志趣人生》一书出版后,他专门写长文《读你千遍不厌倦》,并亲笔书信致意和问候,对我的为文为政做人做事,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知道,这都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体现出兄弟间的深情厚意。
       夕阳多彩,家国情怀。有歌云:“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中贵兄退休不褪色,退休不减志,践行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追求,国计民生,是非曲直,仍然在他心中、耳中、眼中,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关心,对家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一分也没有减少,而且越发浓烈。他得闲调研,体会农民的酸甜苦辣,观察农村的各项改革,捕捉百姓的情绪和心声,写出好多言简意赅,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操作性的精彩文章,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做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中贵兄的诗歌、散文也见之于报刊。他的诗文时间跨度较大,历经校园生活、跃进年代、工作初期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无论写景状物,还是抒情遐思,都蕴含着浓厚的乡土味,表露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思想感悟;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表现出重感情、念旧情、讲义气的独特人格魅力;体现着浓烈的时政味儿,反映出心想国事、心怀大局、心系百姓的独特博大胸怀。我称之为“三味”诗文。中贵兄不仅爱好诗文,还习练书法,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他的书法掌握了一定“法度”,书风质朴、自然、轻松,运笔流畅,迟速相称,有清逸之气。他在书法园地耕耘,已走出了一条宽阔的成功之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贵兄的晚年生活,确如云霞一般多姿多彩。在此,祝愿老兄健康长寿,余年岁月继续发光发热,为所爱的国家和故乡进一步增光添彩,为所放不下的百姓安危冷暖进一步建言献策,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深刻而永恒的足迹。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