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记住乡愁
2020-01-14 21:53:56 

记住乡愁


张学军

自古以来乡愁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缠绵、悠长,总令人挥之不去,很喜欢余光中的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起来很让人伤感,由小到大,诗人的乡愁在成长着,变化着,愈来愈浓烈,愈来愈深刻,由家的儿女情长到国的统一大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乡愁的表达是最直接和热烈的,诗仙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思乡的诗句随处可见,举不胜举。可以理解,古代社会,通信、交通都极度落后,漂泊在外的游子,远赴天涯的旅客,何以排遣长期在外的孤寂、思乡之情?只能靠诗文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由于乡愁,才会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于乡愁,才会有汉朝苏武的匈奴牧羊十九年,信念不改,持节回朝;由于乡愁,才会有清代土尔扈特部的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俄国统治的东归之路;由于乡愁,才会有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返回中国放飞 “两弹一星”的爱国壮举……此种乡愁,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一种伟大的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愁”的是那魂牵梦绕的祖国,因为祖国在他们心中!

故乡承载着太多的东西,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动荡年代里,有多少人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近代浩大的“闯关东”,多少山东汉携妻抱子奔赴关外,去追逐他们的梦想,有多少饥寒交迫客死他乡!日本人占领东北三省的时候,又有多少东北人流离失所,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四处流浪啊!乡愁凝重!国破则民难,国弱则民衰啊!没有强大、安定的祖国,就没有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就会到处“愁云惨淡万里凝”。

祖辈们有着那么多的辛酸往事,有着那么多的苦难历程,怎能一个“愁”字就了得?很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幸福的时代,我们还会“愁”什么?当然故乡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的情感所牵,对她刻骨铭心在所难免。

当下,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告别家乡,奔向城市,实现着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有的是因为国家的大型建设工程,修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修高铁,有的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几年前,我也由乡下搬到了一个小县城,虽说只是迁移了几十里地,但家乡一下子就变成老家了。虽然离得不远,但每年只能回去几次。别了,那曾经充满生机的小院,那生活了几十载的老屋!每每想起,心中都会隐隐作痛,乡愁都会被无情地点燃,以至于熊熊燃烧起来。不过,转念一想,这和祖辈们为生存而辗转,为生计而奔波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我不是在追求一种更进步的生活吗?所以不必伤感,但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故乡,为我祝福吧。

祖国的建设、发展关系着你我,离开老家又何妨?祖国给予了我们一切,我们带给祖国欣喜,我们与祖国一起欢笑,一起成长。祖国在我们心中!美丽的中国,美丽的梦,在哪儿都能生根发芽!

 离开故乡,莫惆怅,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都是我们的家乡!只要有山有水有树林,就是看见故乡了,看见故乡了,还会愁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离别故乡,我们又在故乡之中,不必彷徨,也不必忧伤,只求在心中:记住乡愁!

 

                                   

 

                                 


上一篇:追忆流金岁月
下一篇: 杀猪过年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