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脱贫攻坚专题 > 山村里的小诸葛
2020-11-04 20:21:30 

山村里的小诸葛

——记龙城区边杖子镇新房村党总支书记孙广静


林志霞

           

“我爱幽兰众异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听闻边杖子镇新房村党总支书记孙广静的真实事迹后,脑海中忽然涌上这首诗来,恍然高山下,一株历经风雨、傲然绽放的兰花,此时正在那个偏僻山村里默默地散发着幽香。

顺着九曲连环的村路,行约数十里处,就抵达了四面群山环绕的新房村。走进村部,孙书记正忙着接电话,“高山出俊鸟”这句话在嘴里翻卷一下又咽回肚里。孙书记不忘用手势向我们表达欢迎和歉意。期间,不断有老百姓出入他的办公室。跟他说话需要见缝插针。但是,这位七零后的东北汉子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如一道优美的风景,给人心情愉悦的感觉。他对每位百姓都是非常的热情,一一的迎来送往,解疑答难。难怪村里百姓们提及孙书记,个个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我们孙书记,是难得的好书记,是我们的父母官,也是我们的贴心人”。经了解,百姓们还称孙广静为村里诸葛亮。据说,当年孙广静是新房村一位个体经商户,因能力超群,人品出众,被边杖子镇政府书记发现,通过三顾茅庐请出来当的书记。伯乐发现千里马,被当地人们传为佳话。

孙广静所在的新房村位于边杖子镇西部,由原新房村、马营子村、兴隆沟村合并组成。全村社会总面积36606亩,耕地面积  8238亩。共有16个村民组,525户,农业人口1545人。

孙广静当选为新房村党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总体要求,以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己任,积极探索扶贫脱贫的新举措,脚踏实地从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入手,促使全村及贫困户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及“一率四有三通”的标准,全村各项工作有序发展,经济发展踏上了新征程。2017年至今,新房村先后被评为“龙城区文明村、龙城区先进基层优秀党组织”。孙广静个人荣获“朝阳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龙城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加强领导,注重导向,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向心力

孙广静一上任,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他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党建各项工作。一是规范组织生活。健立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八项制度,制成展板悬挂在党员活动室明显位置,并按制度要求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二是注重培养年轻党员,充实鲜活血液。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党员队伍老化等现实情况,注重把年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高校返乡毕业生发展为党员。几年来共发展年轻预备党员9名,转正党员8名,培养年轻入党积极分子12名,进一步优化了新房村党员年龄结构。三是做实做细为民服务工作。继续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督促指导村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做到了“村民说话,村里办事”。四是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党总支部的导向作用。孙广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开展好各项工作,他说,百姓无小事,事事都重要。为此,他经常挤出时间同班子成员谈心交心,关心班子成员的成长,关注每位成员的思想变化,在班子中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用自身的言行去团结影响和带领班子成员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并注意对每位同志扬长避短,以便更好的发挥群体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在生活中关心、关注、关爱每位成员的困难,一人有难大家帮,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党支部。五是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与村党员干部一起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讲心得谈体会,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每一位党员工作积极性,使全体党员受到了深刻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新房村党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总支的向心力。

潜心救助,爱满村民,带动百姓同唱 “和谐曲”

现在的新房村是由原来的几个村进行了整合,因此,点多片大。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并且以中老年人居多。鉴于此,孙广静提出了“定好定盘星,画好同心圆,全村百姓大团圆”的倡议。注重村民团结,加强村屯和谐。村里的居民,贫富有差距,情况各不同。孙广静经常深入每一个农户家中,除了解具体情况外,还及时为贫困户送去关心和温暖。孙广静,干起工作来钢劲有力,然而,他对待百姓却心细如发。贫困村民孙秀华,忽然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本来一贫如洗的家庭无异于雪上添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他的输血所需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内。并且每月都要输血一次。孙广静得知后,立刻行动,他马上联系市驻村工作队和市卫健局,协调为患者免费用血,及时解决了孙秀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输血问题。孙秀华望着输入体内救命的献血,感动得痛哭流涕,她说,这是我们孙书记的滴滴心血呀。村民王海燕因患卵巢癌需手术,而自己无法筹集手术费用时,孙广静又多方筹措资金,为王海燕筹集了足额的手术费用,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当然,在新房村,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孙广静都会贴心暖心的快速及时地帮百姓一一解决。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以结对子的形式实现帮扶带。“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事是大家事。”有的村民因病致贫。家里病人无人照顾时,左邻右舍纷纷相助,有的帮忙照顾病人,有的送米送面送各种营养品,全村上下,唱响了“团结和睦,相帮互助”的和谐曲。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努力踏上扶贫“直通车”

孙广静带领的新房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为宗旨,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行扶贫。

一是精准识别。新房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采取入户核实调查、田间地头走访等方式,对已经脱贫退出的贫困人口和“档外人口”开展全面复核排查,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重新识别纳入,切实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认真整理完善贫困户扶贫档案。二是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调整种植结构。帮助贫困户积极发展种植业,联系种植合作企业,签订回收合同,种植药材100亩、酒高粱700亩、小杂粮400亩,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2020年1月成立了龙城区马营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240亩,涉及16个村民组,128户,2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184人,合作社收益对全村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三是开展产业扶贫。为27户贫困户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带动27户贫困户,54户贫困家庭每年增收1000-1500元。在新房村部、原马营子村部、原兴隆沟村部房顶建集中式88.77KW光伏发电站一座,对全村收入较低的贫困户进行差异化分配,实现帮扶全村贫困户全覆盖。2017年新建扶贫车间一处,每年租金收入3万元,带动贫困户30户。新房村2017已经脱贫销号。

截至目前,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186人,已脱贫109户,169人;其中享受政策115户182人,稳定脱贫1户4人。贫困户中有低保户43户74人,五保贫困户4户4人。

巩固成果,助力脱贫,奋力驶入致富“高速路”

为巩固扶贫成果,切实引领所有百姓走向致富路。村里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土地效益。完成下新组500亩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西外、西里、大南沟三个组2500亩水保项目。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000亩,实施了兴隆沟组700亩坡地改梯田项目。其中打井7眼,管线17600米,在东营子组、上台组、小东山组建方塘3座,修作业路6公里。进行生态治理项目2000亩,打井2眼,铺管线3000米,新修作业路4公里,新建谷坊2座,此举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另外,保障村民安居,以实现乐业。为贫困户及时解决安全住房问题。经过细致排查,了解到全村危房数量及程度,马上行动,及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翻建D级房38户、维修C级房28户,全村贫困户住房达到安全标准。

结合新房村实际情况,谋划产业发展,选好特色致富路。以走出去、多方学习借鉴等形式,推行龙城区边杖子镇大房身村在山地、坡地搞苹果种植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在新房村大力发展推行苹果种植项目。因地制宜地在西营、西外组栽植 “寒富士苹果” 300亩,成型面积120亩,据不完全统计,将给百姓带来收益约15万元。

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引进朝阳昌泽筑路材料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40亩,注资3000万元,投资1500万元,利税15万元,解决了村民就地就近就业问题,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

关注民生,关爱百姓,用爱构建全村“大家庭”

孙广静深知,修桥铺路,奔向致富。为此,村里大力加强道路建设,方便百姓通行。几年来,完成西外—西里组、小东山组、兴南兴北至北沟组,大、小南沟组,边林线至小学、小兴、白音、辛南、辛北、下辛组路面硬化11.96公里,修整村民田间作业路累计8公里,彻底为村民解决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困境,确保农民顺利秋收。新建通往下辛组、通往大小南沟组、通往白音组的桥梁各1座,一桥飞架东西南北,“天堑变通途”。

同时,全村安装自来水,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打饮水井2眼,灌溉井2眼,完成马营子村四个村民组自来水配套工程,受益农户227户,685人。完善兴南、兴北组自来水工程,新铺设管路600余米,受益农户52户,138人。为下台组、下新组打饮水井安装自来水,保障了122户、268口人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百姓脱贫致富树立坚强信念。在村部门前建了1200平米综合性文化广场一处,戏台1个,并配齐了健身器材。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120平米,并完善了图书馆、卫生所,新建120平米“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了廉政书屋,廉政文化墙85平米,安装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电子显示屏一处。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两处,展示面积30余平米。在软件建设上,规范各项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档案齐全,场所内外干净整洁,使村级组织场所达到了规范化建设。定期播放电影,组织培训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科技、法律知识,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根据村里人口居住分散稀疏等现状,筹集资金对原兴隆沟旧村部进行维修改造,广场地面铺设沥清600平米,作为兴隆沟党小组学习阵地,既方便了党员参加学习,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重视农村教育事业,不断改善村小学学习环境。十七中学合并到十六中学后,新房小学学生搬进原十七中学的教学楼。村里筹资对教学楼进行了重新粉刷,维修了学校操场,安装了护栏,并将操场全部铺上了沥清,此外,多方联系民营企业家为新房小学全体学生捐助学习用品102套。孩子们在宽敞、舒适、明亮的教学楼里学习,倍感幸福快乐。

经济发展需要稳定,农民致富需要和谐平安。因此,孙广静带动班子成员注重维护稳定,强化服务意识。为给村里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一直未发生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着力创建平安和谐村屯。疫情防控期间,孙广静几乎吃住在村部里,一边通过村广播,张贴宣传广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一边率领新房村两委一班人,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实行村干部和联系人包保到户的措施,并在每个屯子里,设有疫情防控联系人,调查到户,排查到人,形成了全村上下群防群控的局面,确保了村屯平安。同时,一面严格抓疫情防控,一面着力抓农业生产,实现了务工防控两不误。

习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能力和干劲!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孙广静被众人公认为能干、会干、充满干劲! “我们孙书记,人厚道,还是个大能人,处处为我们百姓着想啊”这是一位百姓道出的肺腑之言。“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点什么”。听着孙广静朴实的话语,看着他憨厚朴实的样子,心里油然而生敬意。作家周国平曾说,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在新房村,我们听到了幸福的歌声,那是一个灵魂深处的由衷慨叹,也是所有百姓的由衷赞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百姓的拥护和赞美,是对孙广静工作的最好诠释。作为一个偏僻山村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坚守一块阵地,立志乡村脱贫, 并默默无闻地努力奋战在一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正如加缪所说,对于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孙广静脚踏实地地进行了解读。“我人生最大的目标是,让村里每一位百姓都富起来,让新房村强大起来”这是一位党员基层干部的看似平凡但令人肃然起敬的铮铮誓言,也是他情系一方百姓,爱洒山村家园的真实写照。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


上一篇:扶贫新大陆
下一篇:高义薄云天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