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水汤汤,黑山巍峨,乌金烁烁,白石泛波。这里是古时帆影重叠的白川州,如今已是拂开历史重重帷幕的北票城。
北票,这个镶嵌在辽西版图的城市,穿越历史烟云,在时光交错的时代大潮中日新月异、吐垢纳新。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北票市已今非昔比、焕然一新。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本地一位享誉国内、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他以广阔的襟怀,润泽故土回馈乡亲,在脱贫攻坚的巨大工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叫张明君,是朝阳市人大代表、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说起张明君,圈内人都习惯叫一声“四哥”,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书记、董事长的称谓太过庄重,只有一声“四哥”,才更具人间烟火味,才能更真切地贴近他宽厚的胸怀。回首往事,张明君从一个只有70人左右的民间作坊,历经20余年,发展到具有现代化产能、容纳3000多名员工的大型公司。想想每天会有30万只活鸡在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上,魔术般地变成160多种分割食品走向市场,端上了人们的餐桌,特别是“龙鸟”品牌冷鲜冻鸡肉已经享誉全国,真可谓“创业艰难百战多,哪得闲时奏凯歌”。对张明君来说,资产是表象,数字是过程,只有一颗火热的仁爱之心,才是有血有肉壮丽的人生。
融入民生 淬炼意志
2000年3月,当他接受一个濒临倒闭的食品厂时,他的心已经和40万北票农民连在了一起。企业的走向在他心里是一本明白账,发展养殖企业,是离不开故乡的这方热土的。他踌躇满志、干劲十足。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就是要在父老乡亲面前闯出一片天地,活出一个样来。他的初心是让那些朴实得如同黄土地一样的父老乡亲,不在土里刨食、靠天吃饭,而是在自己的打拼下,赢得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从小在北票长大的他,熟知本地的乡土民情。他知道,新时期的北票城乡经济发展迅猛,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因各种原因没有摆脱贫困。他说:“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生活依然贫困,我就是要找到一个办法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他像仗剑天涯的侠客,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创业之路。事业开启之时,他竖起了“北票市宏发食品有限公司”的牌子,他新的生命起点也是从这一天启程。他把家乡百姓熟悉的肉鸡养殖作为企业的主导产业,这个选项最大好处,就是面向乡亲,惠及民生,润泽广众。干企业不为乡亲们谋利,他心有不甘。他推出了“福润民众,奉献社会”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这个慧心独创的理念,像磁石一样,吸收八方资源。谁不想与仁心宅厚的商家做生意?谁不想与心息相通的人谋发展?合作就是美好前景,合作就是同生共赢。与他有业务往来的养殖户,几乎全是农民。有的创业之初很困难,张明君和他们一路相携,斩关夺隘,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让他欣慰的是,到目前,他已成功带动20000多农民通过肉鸡养殖和从事肉鸡产业,实现了致富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拓开发扶贫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他深谙解民于困的责任,他已经走在路上,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风云变幻二十年,北票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辽宁民营企业100强。
责任在肩 义薄云天
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方寸。
张明君多次提起,“做企业要心怀善意,虽力不及天下,但也要心怀苍生。”他是一位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人,在他的内心是充满“仁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他总是用一种善良感恩的情怀,和谐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纷纭众生。
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柳相春,现已是北票市兴顺德乡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每年收入高达80多万元。但没有人想到,17年前,他的家庭完全是另外一番境地。他的妻子身患脑血栓,儿子上学读书,一家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2003年,张明君伸出援手,帮扶柳相春建起了批次饲养1500只肉鸡的鸡舍,并担承下全部周转资金,让刚刚起步的柳相春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老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养鸡办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柳相春又借助宏发公司150万元扶持资金,投资210万元,扩建了鸡舍,批次养殖量达到了70000只,靠养鸡成功的走上了致富之路。
这只是张明君扶持养殖户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从事肉鸡养殖的贫困户心中,宏发公司就是他们的家,张明君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这里让他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暖意,还有生活的希望。在张明君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贫困户,走向了肉鸡养殖创业的路子。在张明君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他们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闯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早已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在企业经营中,张明君注重一个“义”字。扶贫帮困对他来说已成常态,在商业圈里,他远近闻名,是一位重义气、讲原则、讲诚信、可交往的人。有一个事实足以证明他的品性。在宏发公司生产流通过程中,也和许多企业一样,偶尔遇到流动资金短缺的瓶颈,每到这时,张明君的朋友们只要听到信息,都会主动伸手相助。最明显的例子是,遇到资金短板、在没有求援的情况下,客户几百万的预付资金就打到了公司账户上。“亲财分明”也是古训,在张明君面前,俨然有了另一种解释。
张明君对待自己的职工亲如兄弟姐妹,职工的待遇在民企中首屈一指。从宏发食品公司诞生的第一个月开始,他从未拖欠过职工的工资。他说,“我们绝不能拖欠工资,因为这是职工一家人的活命钱。”他主动为职工争取经济利益,安排养老保障。他为职工修建了漂亮干净的职工宿舍,宽敞明亮的职工食堂,购置了职工通勤大客车,极大方便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他与职工淳朴深厚的感情,促使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他这种品性,让他驾驶宏发食品公司这艘民企巨轮,多次闯过险滩,至八方通达。
因地施策 持续发力
在所有的职务中,张明君最看重的,就是党委书记一职。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人大代表,一切言行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执行,打脱贫攻坚战也不例外。如何让北票贫困人员早一天摘掉贫困的帽子,早已进入他的议程。他说:“肉鸡养殖户依托肉鸡产业摆脱了贫困,更有一些养殖户走上了致富之路,企业也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富了不能忘本,要带领更多的人走向致富之路。”为了想出一个好的办法,解决北票市贫困人口脱贫,他殚精竭虑、夜不能寐。2016年正值北票市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毅然擎起脱贫攻竖战的大旗。他与多家部门几番协商,在北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性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推出了“1+4”产业扶贫模式。即:按照1(政府主导)+4(龙头企业带头、金融部门扶持、合作社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形成扶贫跨越式联盟格局。宏发食品公司积极响应、率先行动,逐步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容纳扶贫项目模块。目前,宏发公司已投入扶贫项目建设资金3.8亿元,在北票市东官营镇、宝国老镇、西官镇等15个乡镇建设25个扶贫农场,几乎囊括北票全境,与合作社组织携手,发展新生产业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付扶贫资金3762.8万元。北票市11696户贫困户24406人因此受益,份额占北票市扶贫任务的65%,进而实现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张明君深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宏发食品有限公司在用工用人上也更大限度地向贫困人口倾斜,招收一批有工作能力的贫困人员加入生产体系,解决一部分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他的义举不但受到了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三级政府鼓励和支持,还受到了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并将这一扶贫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他无以数计的荣誉中,这份殊荣一直存在他心中最显要的位置。这是党和政府对他无私奉献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作为一个民企的经营者,张明君明知,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相对短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等等,都是民营企业经营的短板和软肋。但他看重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党有号召,群众有需要,再难也要干,再大的风险也要拼一把、博一回!”就这样,张明君率领他的团队,硬是打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为北票父老乡亲脱贫致,闯出一条条捷径。
2020年,张明君再次与政府合作,在黑城子镇板达营村、台吉营乡生金窝铺村、北塔镇牛家店村、北四家乡大力虎村、宝国老镇韩古屯村、大三家乡小三家村、台吉镇坤头村、五间房镇大兰旗村、龙潭镇三家梁村、巴图营乡五家子村建设10个扶贫农场。他知道,这又是一次漫长的博弈,不但消耗他的精力,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为了完成党和政府交给他的脱贫攻坚任务,为了让父老乡亲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他宁愿纵横捭阖、冲锋陷阵、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着眼未来 展现格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扶贫、扶教在张明君心中有同等的分量。早在十年前,张明君自掏腰包,出资30万元为贫困学子设立了宏发助学基金,助学基金主要面对贫困学子,资助他们学业有成。在大三家镇,有一对叫周思彤和周思雨的小姐妹,父亲因车祸遇难,母亲因病故去,9岁的姐姐周思彤与9个月大的妹妹相依为命。张明君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号召公司行政办公人员组成爱心团队,对小姐俩建立长期有效的爱心关注。小姐妹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每一次发生费用,张明君都自己支付70%。目前,这个爱心团队已经发展到30多人,每逢开学、换季、过年过节,轮流去孩子家探望,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这些年,张明君广行善举,数不胜数。他出资为贫困乡村修路、建广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已累计捐助资金2000多万元。2015年,黑城子镇有一户贫困人家的四岁无性儿童的遭遇引起了张明君的注意。前往探视的张明君看到孩子那稚嫩童真的笑脸,看到孩子父母欲哭无泪的神情,当即拿出2000元钱,塞到孩子父母手中,并一再叮嘱不要为孩子的治疗费用担忧,他会尽力帮助。2016年初春,孩子的父母联系到沈阳的一家医院,张明君得知后第一时间送去20000元现金,并由公司出车把一家人送到了沈阳为孩子治疗。
张明君对身边的人说:“我们是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用实践去践行产业扶贫事业,我们将关爱特殊贫困群体的孩子们,关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关心家乡面貌的变化。”他信奉“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的观点,言出即行,在党与百姓之间、企业与民生之间,搭建一座桥,一座连结党心民心的顺心桥;一座通向和谐安宁的连心桥;一座企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同心桥。这座桥,代表了民营企业家回馈社会的赤诚,也代表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服务于民的博大胸怀。而这座桥的建造者,更像一条溪、一眼泉、或是一个普通的滴灌,点润民心,点润苍生。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