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市扶贫办老刘两次约我说:“有时间应该到大营子村去采访一下被誉为‘辣椒书记’的扶贫干部蔡景田,肯定有写头。”由于年底事比较多,春节过后又赶上发生新冠状病毒疫情,采访一事无法列入日程。
仲秋时节的一天上午,天高气爽。老刘第三次打电话约我,我没有推辞,放下手头的工作,便与他一起驱车奔赴离市区60多华里的大营子村。老刘在车上介绍说:“蔡景田是名80后,1998年考入省城一所农业大学,学的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在校期间入了党。毕业后一直在省农科院园艺所工作,是技术拔尖人才。2017年初,响应省委号召,来到大营子村任第一书记。三年多来,带领乡亲们改变土地种植结构,通过辣椒生产,摆脱了大营子村的贫困,使村民走上致富路……”
说起蔡景田,老刘讲的津津有味,我听的全神贯注,不知不觉车驶下省级公路,进入大营子村的乡间小道。正值辣椒采摘的季节,从车窗放眼路两边的大田,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串串火红的辣椒,犹如一幅丰收的美景,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让我的心情有些激动,仿佛看到了村民一张张喜悦的笑脸。
按事先与蔡景田书记联系的路线和地点,车停在大营子村南面大田辣椒采摘的地头。下车后,老刘用让手指着正在忙着装车的一群村民告诉我说:“看见了吗?穿灰色夹克衫那个高个子就是蔡景田书记。”此时,早已等待的蔡景田也看到了我们,便三步并两步的快走过来。不等介绍就握着我的手说:“欢迎,欢迎!早就听说你们要来,我一直盼着呐……”
蔡景田书记有一米八高,身村魁梧,长方脸,浓眉大眼,说话铿锵有力,快言快语,给人感觉爽朗、干练,一点也不做作。我们一边往采摘辣椒的村民那边走,一边聊,话题自然围绕他是如何带领村民通过种植辣椒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
蔡景田说:“其实这条路能够走到今天这个样子还是挺不容易的,有苦恼、有艰辛、有收获、有喜悦。”我急忙问道:“苦从何来?喜在何处?”蔡景田笑了笑,敞开了心扉,向我讲述了带领村民改变穷困面貌的奋斗经历:
2017年初,蔡景田得知组织上批准他作为扶贫干部担任大营子村第一书记后,提前做了“功课”,在网上查阅了大营子村地理位置、交通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产业种植等资料后,看到了大营子村的发展优势,对扶贫工作充满了信心。可来村里之后,让他大跌眼界。乡里的产业经济位列全县前几名,但大营子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却排在全乡末位。这种落差让他从心里感到着急,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让他无法入睡,嘴里说不出来的滋味从他脸上不时表露出来,大脑就像不停的机器在转动着,思索着……通过调研,与村干部、村民真诚的交流和分析,蔡景田找到了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该乡的一少部分村民结合当地的条件,开始栽种辣椒,并从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收益,带动了大多数村民改变种植结构,形成了全乡大规模栽种辣椒的良好态势。而大营子村村民习惯了玉米、高梁、大豆传统种植方式,认为这样把握,有不富也安的思想,改变种植结构认为不把握,有风险,从心里往外不愿尝试。有的特困户,更担心弄不好鸡飞蛋打,血本无归,因此也加剧了生活的困境。
在这样情况下,蔡景田先后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会议,统一思想后决定:着眼村情,把发展辣椒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村民致富铺筑奔赴小康之路。接着,他又趁热打铁,召开村民大会。蔡景田说:我们大营子村虽然位于朝阳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但这里细沙土质,气候温和,土地成片,还不缺水,不仅适合玉米、高梁、大豆种植,更适合辣椒种植。全乡各村辣椒种植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就是例证。想想看,我们已经落伍了,要想发展,走上富裕路,就要转变观念,再也不能因为犹豫不决而丧失大好的时机了。会上有村民提出:全乡辣椒种植的品种繁多,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品种心里没底啊!蔡景田告诉村民:这个问题大家不用担心,村委会已经考虑到这个因素。由我负责联系我们省农科院园艺所,引进园艺5号, 这是省农科院园艺所繁育的F1代红辣椒新品种,具有红素含量高、单株坐果多、抗旱、抗涝、抗病毒病、抗青枯病、抗叶斑病等特点,非常适合我们这个地区。
该想的想了,该说的说了。村民们被蔡景田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动了,冰冻多年传统思想开始融化,大多数村民都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但个别几户村民因经济条件有限,还是心有余忌。蔡景田就挨家挨户继续做工作,并承诺自己无偿资助他们购买种子,拿出时间从技术上重点帮扶他们几家进行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排苗。蔡景田这么一讲,让这几户村民感到很过意不去,都纷纷表态说:“我不会辜负蔡书记的真心实意,也决不拖全村人的后腿。”
2017年,是大营子村初试辣椒种植第一年,从购买种子到育苗,从排苗到田间管理,蔡景田和村干部事事想在前,简直成了最忙的人。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在每一阶段生产之前,蔡景田都提前邀请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同事,来村里给村民进行技术培训。还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其目的就是想让大营子村村民共同富起来。同时,利用他在社会的人脉资源,联系一些大的公司和企业签订收购合同,解决村民担心没有销路的问题。经历这一年的试种,大营子村辣椒种植单亩纯收入虽不能与其它村相比,但单亩纯收入达到了2000元以上,也比往年高了许多,就连那几家贫困户的收入也比往年种玉米、高梁收益好,也让他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村民们种植辣椒尝到了甜头,心里踏实了,积极性自然而然就高起来了。2018年,大营子村辣椒栽植达4500亩, 2020年,辣椒栽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建有大棚小区2处,暖棚33栋,冷棚114栋,比2017年翻了一番还多,户均实现多增收6000余元。同时,村与县里一家企业投资合作,上马一条生产线搞辣椒深加工,生产辣椒酱,销往市内、外城乡,增加了辣椒的附加值。大营子村的村民也得到了乡政府为了调动栽种辣椒的积极性给每亩地补助100元的种子钱。
望着村民热火朝天采摘场面,蔡景田笑了笑说:“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村民像过年一样高兴。从春天到秋天,终于盼来了好收成。”当我们走到村民吕树成家的田间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说:“这大片辣椒地是我家栽种的,看这年景,每亩地辣椒收入4000元左右没有问题,现在摘辣椒就像在数钱一样,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这都是我们村蔡书记的功劳啊!当初我听他的话也犹豫过,现在看,听对对的了。”在我们去村部时,路过村民李彦强家,走进宽敞的院里面一看,红彤彤的辣椒晾晒一地,给简陋的农家小院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老李头很得意地说:“今年我们家可发大了,种植30亩地辣椒,去刨净剩少说也得挣8万块钱,别说脱贫了,直接奔小康了。”
大营子村村民思想观念转了,也改变了大营子村的经济面貌。大营子村人告别了昔日的贫困和落后,如今,以新的姿容和步伐迈入了该乡经济发展的先进行列。这里有蔡景田的决策和理念,这里渗透着蔡景田辛勤的汗水。正是在这里,他用自己的自愿付出实现了扶贫干部的神圣使命:没有让一个村民掉队,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蔡景田说:“到年底,我的扶贫工作任期已满,可以交接完工作回省城,可乡亲们挽留我,而我也舍不得走,我已经向组织提出请求,再干一年。因为有一项工作在我的规划中还没有实施完成,这样半途而废,会给自己留下遗憾,也有愧于村民。”原来蔡景田一直在思考: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但没有贮存基地,如何降低村民种植辣椒的风险?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他的心底。为了给村民的收成加一重保障,前些日子,经过征求村民同意,他和村委会决定立项,积极向上申请资金,村委会也在筹集资金,准备建一座贮藏冷库,专门用于鲜椒存储。蔡景田告诉我们说:“现在条件具备,我们明年这个时候一定要建成冷库。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鲜椒储存的难题,而且也解决了辣椒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且也会减少了市场价格波动对村民收入的影响。”蔡景田握紧拳头、信誓旦旦说:“请相信我,这贮藏冷库一定要建成!”并向我们发出邀请:“贮藏冷库建成时,你们一定要来捧场啊! ”我和老刘连声说道:一定来!一定来!
采访结束了,可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在返程路上,我一直在想:从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是一个轮转的周期。到建成贮藏冷库的那一天,大营子村又是一幅另外的丰收画面:一串串辣椒将再次映红大营子村这片热土,村民的日子如同这火红的辣椒也会更加红红火火。到那时,也许是村民与蔡景田恋恋不舍的分别之时,而他们怀念“辣椒书记”的最好方式和行动,就是坚定信念,不负蔡书记的嘱托,走好辣椒种植这条致富奔小康之路。
(朝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