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转载 > 散文 > 做一个赶海人
2021-06-21 10:38:10 

做一个赶海人


李 娜
        那是一个冬天的午后,天空蓝蓝的,阳光懒懒的,我同友人相约来到了渤海之滨。
        渤海,旧称勃海、北海,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的内海。它三面环陆,处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渤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呼应,如一双巨臂将渤海拥在怀中。
        我们去时,瘦硬的礁石裸露在外。极目远眺,大海一望无垠,天空一碧如洗。偶有一二小黑点儿时隐时现,分不清是鱼鹰还是渔船。近处,一对赶海的小夫妻正在收地笼,竹篮一样的地笼里居然有两只张牙舞爪的小蟹。小夫妻说,这蟹虽小,但可以做酱。一旁的我,羡慕极了,仿佛看到了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似乎闻到了大铁锅里悠悠飘出的蟹酱的浓香。
        海,容纳百川,海,也孕育了众多的生命。每次退潮,它总是来不及将一切带走。于是,赶海人便将这些遗落的生命当作大海的馈赠,一一收起。
        当地人说,赶海是有窍门儿的:挖蚬子,要寻沙滩上U型的呼吸孔,用打了弯的小铁丝就能给它剜出来;捡海蛎子,要用小铲子贴着礁石往下铲,还要戴手套防止锋利的外壳刮破手指;抓螃蟹,要用小耙子翻动石块,趁它们逃窜之际将其擒获……
        这些当地的赶海人见我们没有工具还跃跃欲试的样子,便把手中的铁丝钩分我们一个。按照他们支的招儿,我和友人开始地毯式搜索。我率先锁定了一个小窟窿,挖下去,果真有一个小蚬子。我兴奋极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海边亲手挖出活物来,征服了眼前的这一个小蚬子,便觉征服了整片海洋!
        激动之余,眼角的余光发现礁石缝隙好像灌进了海水。我有些怕,拉着友人往岸边走,却被一道水湾挡住了去路。这里的每一块垫脚石,此时都成了前行的障碍。奈何,来时路以为海水所漫,不能原路返回。我立在原地,不敢动弹一步,甚至蹲下了身子。尽管是冬天,尽管海风冷冽,我的手心还是冒了汗。赶海人说,要涨潮了,赶紧上岸。我慌忙在身边搬了一大块石头,让石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近一些。然后,硬着头皮,在友人的指引下,踏着一块又一块的石头,来到了岸边。再回头,那些垫脚石已然淹没在大海之中。
        当我在岸边捡起一枚贝壳的时候,蓦地发现,掌上殷红一片。凝神细观,手指肚上满是纵横交错的口子。那一刻才意识到,定是搬垫脚石的时候,惹怒了附着在上面的海蛎子。原来,惊心动魄可以让一个人忘记疼痛。
        又是冬天,又是午后,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渤海之滨,而且距传说中的道教圣地——大笔架山,只隔着一座“天桥”。这“天桥”,是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天然卵石通道,潮起“天桥”隐,潮落“天桥”现。此时,“天桥”刚好已现身,上面除了卵石,还有残雪和薄冰。雪是成块儿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不规则的多边形;冰是几近透明的,一半固执地凝固在“天桥”一侧,一半安闲地漂浮在大海之上。
        沿“天桥”登岛,放眼望去,海面上镶嵌着几艘渔船,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天空中点缀着几只海鸥,洁白的羽翼逆风飞翔。赶海人,就在这海天之间,弯着腰、弓着背,寻寻觅觅,令人嫉羡。
        做一个赶海人吧!潮起时,感受大海的威仪;潮落时,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寻觅大海的馈赠。用知足常乐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原载《人民代表报》2021年2月25日


上一篇:酒 趣
下一篇:童年的 “小货车”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