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湖北纪行
2023-06-13 23:45:18 

湖北纪行


张学华
       满载兴奋和喜悦,2023年6月2日上午9时,我带领朝阳商业城湖北考察团驱车前往锦州湾国际机场,踏上了飞往武汉的旅程。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行,当日下午5点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一行人穿戴齐整,大包小裹,洋洋洒洒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鱼贯而出,在出口处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戴着眼镜、身材消瘦、衣衫有点褴褛,蓬头又有点垢面的武汉“小脏孩儿”导游,这让我们有些意外,不过也给我们的湖北之行带来了一丝诙谐。这,注定是一次欢乐的行程。
       傍晚时分考察团安全入住酒店,一整天的鞍马劳顿丝毫没有削弱我们一行人对这个英雄城市的好奇心和满足味蕾的渴望。大家换上轻松服饰,三五成群,说说笑笑,一个小时后走出循礼门地铁站,来到江汉路步行街头,五彩斑斓的灯光照耀着一行人神采飞扬的笑脸,香味扑鼻的各种小吃引得一行人馋涎欲滴。食毕大家带着湖北美食的余香,来到湖北三水之一的汉江。江风拂面,船行如梭,灯火通明,人流熙攘,这个疫情重灾区当年悲伤悲壮、令人泪目的情景已荡然无存。
       来到武汉,先要了解湖北为何简称为“鄂”而不为“楚”。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郢都就在今湖北鄂州,但当时楚国不断扩张,其地域不限于湖北省,所以湖北省称“楚”不够准确,古楚国域内其它省份也会有异议。另一方面,“鄂”与湖北省的渊源远长于“楚”,鄂文化对于湖北的影响也远大于楚文化,而鄂州的行政中心一直在武汉、武昌这一地区,因此才选择“鄂”作为湖北的简称。还有一个说法:夏商周时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流域鳄鱼泛滥,于是附近便有了一个鳄族人部落专门以捕捉鳄鱼为生,逐渐发展成为“鳄国”,后被晋国吞并,迁移到了如今的鄂州,改名“鄂国”都城在如今湖北省黄石。
       3日晨,我们一行人整装出发前往宜昌市三斗坪镇石牌村,游览三峡之西陵峡第一个景观“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的三峡人家。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属河流侵蚀地貌。巫山高耸陡直的山体将长江水紧紧束住,在巨大的落差的作用下,汹涌澎湃的长江水,像一把锋利的刀片,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对巫山进行侵蚀和切割,急流掏挖石灰岩最终形成了长江三峡奇特的箱状河谷。致密、坚硬的石灰岩行成了巫山山脉奇特的悬崖峭壁,山势陡直,树木苍翠,巍巍葳蕤。   
       游轮行驶在千回百转的峡谷之中,宽阔的江面碧绿如染,高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呈现出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山水奇观,仿佛置身于张大千的“万里长江图”画卷之中。随着江流放眼远眺,眼前呈现出李白笔下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景象。
       沿着溪流我们先后游览了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灯影石,土家族婚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水上人家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似有“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有惊鸿照影来”之意境,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水上人家”实至名归,也体现了土家民族崇尚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环绕下,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几位山里妹子在溪岸一边捶洗衣服,一边唱着山歌,土家人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情趣令人羡慕。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遇到高坎地势,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来到灯影石前,映入眼帘的是郭沫若先生的题诗:“唐僧师徒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顺着溪流而上,一场极具土家文化的婚庆大典正在上演,土家女儿出嫁前的恋恋不舍伴随哀婉的歌声,土家小伙儿娶亲时的兴奋与腼腆,婚礼隆重不失典雅,程序繁杂又不失古朴,悠久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情趣尽显其中。
       三峡人家融合了三峡文化之精髓,尽显巴风楚韵,尽展峡江古今风采,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
       兴尽回到宜昌城,在富厨酒店美美地品味了黄骨鱼、武昌鱼、排骨莲藕汤等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体味到了苏轼笔下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生活。
       翌日,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心驰神往、期待已久、震惊世界的天下第一大坝,国之重器——三峡大坝。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到1994年三峡工程的全面竣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踔历奋发,建成了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功能一体化的天字号水利枢纽,也是世界历史上水利工程的洪篇巨作,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带着国人的自豪和骄傲,我们冒雨一路前行,来到了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的恩施大峡谷。
       峡谷内的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被专家称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
       进入恩施大峡谷的第一道门是云龙地缝。进入景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仙境,云龙河奔流而下,激流喧闹的声响回荡在峡谷之中,沿着河谷逆流而上,一道道瀑布飞泄而下,婉如挂在崖壁上的白练随风摇曳。随后我们爬上考验体能的999阶云龙天梯,到达峡谷至高点,俯身下瞰,深谷幽幽,钟乳垂绦,怪石嶙峋,蔚为壮观。
       傍晚赶到女儿城。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区七里坪,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当地政府刻意打造的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有“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之说。流行当地的 “摔碗酒”缘于土家族风俗,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现已转化为一种友情的表达,希望人与人之间情更浓、心更近,喝了摔碗酒,幸福跟你走!
       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的一种自由恋爱方式,土家族青年自发形成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体现了新时代土家儿女的婚恋观。
       当晚游毕,我们带着土家文化气息和女儿城内的民俗表演的余音前往四面环山的恩施城区,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的清江从城区穿过,一行人宿在江边“一路同行酒店”,当夜无话。
       6日早餐后10分钟到达恩施土司城。这座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于1998年始建,目的是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追溯土家族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司王实际就是一方执政的“土皇上”,这种政治体制连同“土皇上”早已淹没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中。
       至此旅程过半,我们抓紧时间一刻不停,向500公里外的神农架进发,中途在野三关补给,傍晚到达神农架下的木鱼镇。
       晚餐后一行人到炎帝大剧院,观赏了颇为震撼又独具特色的主题为“醉入四季胜景,感悟大山真爱”反映神农文化的大型演出《秘境神农架》。
       次日清晨木鱼镇下起了小雨,山林里的鸟儿依旧起的很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清澈的后河哗哗啦啦欢腾喧闹着向东奔流,这里的人邻溪而居,与山相伴。此刻,公鸡引吭高歌唤醒勤劳的人们进入一天新的劳作状态,我们也开启了祭拜神农坛的行程。
        神农架位于鄂西北地区,是中国第11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天然氧吧。
        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后来炎帝为了回天庭向天帝复命,才“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在此地发现并整理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
       神农架原始生态系统完好,千峰陡峭、万壑幽深,群峰隽秀,云雾缭绕,林海苍茫,百草丛生,生物多样,气候宜人。有金丝猴、大鲵、红腹锦鸡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柳叶牛膝等上千种中草药,更不乏蕴藏寓意深刻的汉文化。如表达并非“人在做,天在看”而是“人在做,都在看”之意的叶似银雀尾、树身长眼的银雀树,希望人们凡事要有敬畏之心;又如被雷击中唯一存活的“千年杉王”,明为炎帝祐护,实为寓意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
       神农架还有3253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是由一种有净化空气功能,名为珙桐的树种,长期默默工作而形成。
       我们沿​着祭祀大道上行,再登上数个9的倍数的243个台阶,到达华夏始祖炎帝石刻雕像前,鞠躬膜拜后下神农坛前往神农顶。
      神农顶是神农架的最高点,这里奇石林立、竹林苍翠、杜鹃映山、草甸如毡,并多次发现疑似野人毛发和脚印等踪迹,给神农架增添了神秘和玄妙。
       千米神农谷气象瞬息万变,云雾变幻莫测,石林如柱似笋,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神农架不仅是东西南北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聚集地,也是华夏民族秦汉文化、楚文化、商文化、巴蜀文化四大文化的交汇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我们在小龙潭与金丝猴挥手告别后向武当山大明峰进发并于当晚抵达山下的大明峰大酒店。
      武当山大明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官山镇,武当山方圆八百里,大明峰为武当山72峰之一的第45峰,海拔1316米,山峰高险幽深,气势磅礴,山峦叠翠,松杉挺秀,飞云荡雾,繁花似锦。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云:烛龙双炬破南荒,散作峰头万叠光。纵有天鸡君莫听,不烦红日起扶桑。
       8日一扫前一天的阴雨霏霏,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百鸟互答,为我们游武当山增添了愉悦。
       武当山天柱峰顶端为金顶,金顶上有金殿,金殿由20吨精铜和300公斤黄金铸造而成,金殿金碧辉煌;大明峰顶端为玉顶,玉顶上有玉殿,玉殿由伊朗波斯湾运来的299吨白雪公主玉和黄根玉精雕细琢而成。按道家阴阳学说金殿为阳,玉殿为阴。站在玉顶遥望14公里外的武当山天柱峰,感受穿越时空的奇幻,领悟道家学说的深邃,遐想武当绝学的神奇。
       站在大明峰顶放眼远眺,瞬间悠然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大明峰有许多悬空栈道,至于有多少级台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栈道施工难度大,危险程度高,每级台阶的造价近2000元人民币,建设者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和艰苦的劳动。
       下山途中一行人上了玻璃栈道。踏上玻璃栈道,仿佛是在探险,脚下的悬崖峭壁让人有些心悸。走在栈道上又仿佛漫步云端,美不胜收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第一步的惊恐已荡然无存了。
       临近中午,我们乘坐索道愉快地下山了,仿佛每个人痛快淋漓的尽情呐喊声还在大明峰山谷中回荡,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横空出世的桥梁栈道上。
       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考察团一行又回到了武汉城区,大家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又兴致勃勃地搭乘渡轮赶往黄鹤楼和武汉长江大桥。因时间正逢高考,黄鹤楼未对游人开放,我们只能远观其雄伟,感受诗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愁绪,每个人留下风姿倩影后来到江边一睹武汉长江大桥的风彩。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苏联援助156个项目之一,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状况下,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豪迈气概与创业精神。
        9日上午,考察团全体成员乘大巴前往武汉机场踏上返回朝阳之路。
        短短的八天时间,考察团跨越了湖北全境,虽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感觉,但也深刻领略到了湖北省不同地区的风土民情、经济文化和自然风光,在荆楚大地留下了团员们的坚实足迹和欢声笑语。在考察过程中既体现了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相互帮助、和谐共生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彰显了每个团员热爱祖国、敬重自然、崇尚文明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商业城人遵纪守约、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风采。
       湖北之行,生命中一次难忘的行程。
 


上一篇:五月槐花香
下一篇: 老碾子



朝阳作家网简介 | 管理人员名单 | 投稿须知 | 联系方式 |
主办单位:朝阳市作家协会 版权所有 Copy right by www.chaoyangzjw.com
地址:朝阳市文化路三段4号 联系电话:0421-3605066 | 辽ICP备16005362号-1
朝阳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