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黄河、长江,这一点没错。但是,如果仅仅知道这个答案,恐怕有人说你奥特了,需要更新历史知识点了。
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称“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俗说就是,在我们熟知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主要发源地黄河、长江流域以外,增加了辽河流域。辽河流域的“文明”是指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
这震惊世界考古界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最初的发现者,是一位青年,他叫佟柱臣。
1942年春天的一个周日,佟柱臣身穿一套陈旧的衣衫,脚穿一双母亲给他做的黑布鞋,手里拎着一把小铁铲,行走在朝阳市凌源城东北的一道山梁上。他手上的小铁铲,是宿舍里冬天烧炉子添煤用的,拿在手里,既是寻找石器和陶器的工具,又可以打狗防身。他脚下的这道山梁,叫牛河梁。
佟柱臣1920年3月20日生于黑山县郝屯村,1939年从黑山县中学考入吉林高等师范学校。在大学期间,他就迷上了考古。毕业后到朝阳市凌源中学担任历史教师,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星期天别人都在休息,青年人都在春游,他却带着干粮早早出发,一个人跑到光秃秃的牛河梁山梁上转悠,而且一转悠就是一天。同事看他出去一天拿回些脏兮兮的陶片和石头,都取笑他,他却乐此不疲,一到休息日还是早早出去“考察”,每次总有新的收获。他先后在牛河梁的野地农田里发现了许多筒形彩陶和夹砂灰陶、泥质红陶,还有一些石斧、石镞等。白天讲完课,晚上他就研究这些陶片,有时竟然通宵达旦。他发现,这些彩陶和赤峰市红山后(红山文化命名地)挖掘出土的彩陶很相似。他猜测,赤峰距离凌源这么近,能不能是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器物呢?兴奋不已的他马上伏案写作了一篇考古文章,投递给了热河省的杂志《热河》。
在等待论文发表的过程中,他再次前往牛河梁。这一次,他又有了意外的收获。在去梁下村农民家里讨水喝时,佟柱臣无意中发现老汉孙女手中玩的一个玩具,心里不免一惊:那不是一件老旧的玉器吗?佟柱臣征得老汉同意,把玉器拿到手里仔细端详,立刻有了谱: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佟柱臣问老人这东西哪来的,老汉指着村子后面的牛河梁说:“这玩意是我放羊时在梁上捡的,没啥用,就给孙女玩了。”佟柱臣狠狠心,把衣兜里揣的钱全掏了出来,说自己是历史教员,这东西对教学生有用,想买走这个物件。老汉把钱塞回佟柱臣,说山上捡的玩意,你有用就拿走,哪能要你钱。
这个缺了一角的勾云纹玉佩饰,属于典型的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现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就在佟柱臣仔细研究勾云形玉器之时,另一个好消息传来,他的论文《凌源牛河梁彩陶遗址》发表在1943年《建国教育》杂志上。这是有关牛河梁红山文化的第一篇考古论文,距今已经过去整整80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981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全省文物普查中再次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以及红山女神像、玉猪龙等珍贵玉器的出土,以丰富而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500年至 5000 年前红山文化晚期,辽河流域红山先民社会形态已经发展到古国阶段,辽河流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祥地之一。牛河梁红山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佟柱臣是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第一人。后来,他成为著名的考古学家。
原载《辽宁青年》2023年第9期